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克己复礼》参考资料.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38467124
  • 上传时间:2018-05-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克己复礼 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 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 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由此看来,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 ”,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 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 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 “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 “复礼” 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

      朱熹指出, “仁”就是人内心的完 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 界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哲理然而从《论语》中的记 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 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 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 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 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 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 胜自我”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孔子认为:礼 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 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 ,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但会依照先 生说的去做。

      克己复礼读音:kejifuli解释;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出处:《颜氏家训.归心》:“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