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年级语文第九次模拟考试(2).pdf
7页高三年级语文第九次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第Ⅰ卷 ( 选择题,共 30 分) 一、 (12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斡旋一笔勾消强弩之末锄一恶长十善B .涵养拾人牙惠鸿篇巨制吉人自有天相C .睿智丰功伟绩开源截流不费吹灰之力D .惊蛰按图索骥文过饰非百密未免一疏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案件的调查过程中,他利用职权和各种关系假公济私....,为犯罪嫌疑人——他的小舅子开脱罪责,激起了极大的民愤B.为了及早进入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通向汶川的公路抢修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C.交际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艺术只要你能够有效地运用这门艺术,便会左右逢源,无往不利....,融人社会,取得成功D.李女士勇敢地站出来,在媒体上现身说法....自己的遭遇,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因贪小便宜而上了骗子的当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D.西藏自从飞机通航和青藏铁路通车之后.它的经济建设就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迅速驶入了快车道4. 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走进我校东区大门,向左一转弯,一个别致的花坛就映入眼帘,,煞是好看①花坛里种有各种各样的鲜花②各种各样的鲜花种在里面③红的、黄的、紫的、米黄的,五颜六色④五颜六色,红的、黄的、紫的、米黄的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二、 (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题①我们的祖先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在原始的交易场上,凡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具有货币的职能于是,渔猎时代的武器和猎具——石斧、石刀,游牧时代的皮革、齿角,农业时代的家具和谷物、布帛,以及历代用以装饰的贝壳蚌、珠、玉石等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的等价物——货币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②海贝的品种很多,现在还存在的品种,据统计有150 种以上。
它们生长在浅海中,以印度洋、太平洋一带最多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所喜爱而成为装饰品《说文》: “婴,颈饰也 ”这正是挂在妇女们颈上的用贝串成的“项链”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项链③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在相当长的古代社会中,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贵重装饰品,经过她们之手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那应该是很自然的事④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货、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由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就是贝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的,两串形成一个单位,称为“朋” 甲骨文有“易多女有贝朋”、 “光取贝二朋” 、 “贝十朋”等记载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应当送,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以示纪念由此可知, 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是财富价值的代表或结晶⑤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使用贝币在西周的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如殷代甲骨文中不过是“二朋” “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金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
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交易之大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他材料仿制而成现已发现的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生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周代的铜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之为“鬼脸钱”和“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⑥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但贝币仍在流通⑦秦始皇统一货币制度,贝开始逐步退出了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返朴归真了秦始皇的措施,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作为海贝由装饰品发展成为贝币的证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贝币的生产和最初使用要归公于远古的妇女们B .与价值有关的汉字大都从贝,说明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C .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都证明,我国商代主要的货币是贝D .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还须占卜,说明贝在当时是很重贵重的物品6.对原文第五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周取代殷商仍使用贝币,且流通量日趋庞大,这并不能说明贝币的价值越来越高。
B .殷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中均有贝币数量的具体记载C .铜贝是以贝为模本,用铜和贝的混合材料铸造而成的D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鬼脸钱”和“蚁鼻钱”已经不属于实物货币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原始的交易中,某种物品能充当实物货币的先决条件是交易双方愿意接受B .海贝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成为妇女们的“项链”的依据是《说文》C .贝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钱币,而铜币则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货币D .贝从获得贝币职能到丧失这一职能而能成为“器饰宝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三、 (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10—12 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念允恭故,必不遗母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人对以一元久已死,惟子环存,其家直鹭州坊中,门内有双橘,可辨识。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以母故,不敢大声语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 ”言终而气绝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①谭谢.不纳道歉②皆以母.事之像待(杜环)母亲一样B.①母服.破衣穿②抱衾寝.母让,, 安寝C.①天方.雨正在②吾累.杜君使,, 连累D.①好周.人急救济②母性褊急..气量狭小,性情急躁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母泣告以.故以.母故,不敢大声语B.因.访一元家所在见母,大惊,因.问曰C.果无所遇而.返言终而.气绝D.令妻为.制衣衾雨止为.母访之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第Ⅱ卷 ( 非选择题,共120 分) 四、 (23 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盍往依之 ?念允恭故,必不遗母3 分) (2)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4 分) (3)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3 分) 1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吐血”的典故1)词人写杜鹃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2)这首词在景物描写上极力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氛围?请结合词人“况半世飘然羁旅”的身世说说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13.补写出下面一段话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写“泪”的诗句,其情韵丰富例如李商隐的《锦瑟》中用“①,蓝田日暖玉生烟” ,描绘出一幅奇美且让人想象无穷的画面;柳永的《雨霖铃》则用“②,竟无语凝噎” ,抒写离愁别恨之苦2)古人求学讲究态度和方法苟子希望“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强调“此学者不可以不④” 3)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⑤的代表作之一,显示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五、 (22 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 题寂寞书院冷叶文玲①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一一嵩阳书院②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③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④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⑤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⑥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⑦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凡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⑧书院古老有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粮,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⑨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 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