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古镇开发探讨.docx
5页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洛带古镇开发探讨——洛带寻根寻亲游[摘要]本文通过对客家精神结合龙泉当地实际的阐述,提出对洛带古镇的后续开发应确定寻根寻亲游的主题在此主题下来开发客家文化、竹编工艺品、文化茶馆和特色饮食并建议先对街道整体规划,再作主题宣传,设计好游览环线,运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来打造这一旅游精品 对于一个旅游景区的开发,总体应该从旅游资源的挖掘、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的培育运作和管理入手现在整修一新的洛带古街已成为我区旅游的一大亮点,要进一步把洛带的旅游做精、做大、做强,我提出以下开发意见以供参考 古镇旅游资源的挖掘 洛带古镇历史悠久,自身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不亚于黄龙溪古镇,且独具特色由于这里主打“客家牌”,使这里还可以借鉴和引进一些客家民俗活动,并不局限于洛带镇本身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地挖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语言是文化的标志,洛带镇及其周边有大约20万客家人,都能操一口流利的客家话,是在我国的大都市附近(距离中心城区不足20千米)难得一见的“客家方言岛”,如每遇逢场天人们可听到:‘今逋尼奉场豪老臬’(今天逢场好闹热),到市场以后,看见鲜红的二筋条海椒时,你会听到‘妮革街椒豪多前益斤’(你的海椒好多钱一斤),见到朋友赶场,互相招呼时:‘妮迈抹革’(你买啥子),或者听到‘蛮妯’(慢走)等等。
这些客家民系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客家人的传统生活习俗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客家会馆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功能是同乡用来怀乡奠祖、以及商议修路兴学等事的场所它不仅是一种自卫组织,而且是那些离乡背井、生活在陌生环境中的人们互相帮助的重要组织客家会馆帮助他们的成员寻找工作,建造和管理公墓、庙宇、医院和养老院,解决成员之间的纠纷同时会馆也创办学校,对穷人和老年人提供经济援助会馆是同乡增进友谊和交换信息,维护包括语言、宗教和饮食习惯诸方面的传统文化的场所有人把客家精神总结为艰苦创业、勤俭奋发、敬宗睦邻、爱国爱乡(见孙晓芬著《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本区的客家人把客家精神更是发扬光大,现将其具体表现描述如下: 艰苦创业 客家人不怕吃苦,善于经商,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因地制宜地发展起适合自身条件的商业项目(而不同于一般汉族人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最终(清末到解放前)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如后图):靠城最近的高店子一带(包括一部分我区最西部)种对时间要求最高的花卉(这也是三圣成为成都市花乡的原因);往东到洪河、十陵一带种对时间要求稍低的蔬菜;再往东到大面一带,靠肩挑背扛半天之内进城已很困难,那就种用作花茶原料的茉莉花;继续往东,到西河、黄土一带,进城就更困难了,当地人就种数量大但又对时间要求不强的二筋条辣椒和大头菜;最后到靠洛带柏合的山边,一年几乎不进城了,但城里人逢年过节时要到山边来买“大柴”(小原木制成的比较耐烧的柴禾),当地人抓住这一商机,就在平时砍柴禾的同时积累起一些野味,在城里人来买柴禾时一并卖给他们。
这种典型按农业区位论布局的生产形式在我国是极为罕见的爱使银钱去卖货,有货变钱便好过”,“把利钱、看得轻,货唔停留利自生”(用客家话发音)等客家儿歌世代传唱,客家人的经商意识也代代相传 勤俭奋发客家人虽处贫瘠山区,却不安于现状,他们自信依靠勤俭吃苦,耕读为本(耕地不忘读书、 / 读书不弃耕地的特殊客家传统),总有出头之日种田的,图买地置产,光耀门楣;打工的,图独立经营,做大做强;读书的,图仕宦官达,成就功名在大面镇的洪河村和土桥村一带,这里的客家农民收入不算高,但修楼房的很普遍,而且修得早关键就是他们有很强的勤俭意识,所以在相同甚至更差的收入条件下能比别人更早的置办房产,正象儿歌里唱到的“莫滥洒、莫好赌,多积银钱办家务”大面镇的冯端友靠白手起家,年青时努力地积累经验,后来进军房地产行业,经过苦心经营,现在他的企业已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我区罕见的集团公司(乐斯集团)原籍洛带镇的邱笑秋,从小勤奋好学,长大后一方面刻苦专研,一方面游历四方,寻师访友,探幽揽胜,终于成就为国家级画师和戏剧名家 敬宗睦邻 “桃花树、李花树,红红白白开无数一番大水一番风,千花万花一夜空昨晡看花花正好,今晡看花只有草细子大了大人老,孝顺爷哀爱趁早”,这首《劝孝顺》的儿歌世代传唱,使我区客家人聚居区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客家人讲究孝顺和祖宗崇拜,我区的很多客家人入川时都带了两件东西:一是祖上的骨骸,进行“检骸金”、“二次葬”或多次葬是迫于游历经济,迁居甚多;二是厚厚的族谱,让家风代代相传,后世子弟不至于忘根忘本由此涎生的丧葬习俗便成了一个完整展示“孝”的程序,如大面冯氏的丧葬习俗中有个程序叫“鞠躬尽瘁”,具体操作为 死者的长子(又叫主孝子)内穿白孝服,粗麻布做短面衣,用缌麻在头上拴孝帕长至腰部,末尾撕成线垂至殿部,右手持一根七寸长的芦竹棍,在向死者或宾客行礼时,必须让芦竹棍和麻线同时触地,于是从前面看孝子的腰要弯曲得很厉害,这就叫“鞠躬”;从后面看孝子是殿部紧贴脚后跟跪着的,才能让孝帕线触地,这就叫“尽瘁”所以“鞠躬尽瘁”这一形式既是肢体语言,也是孝心的表现 客家人特别讲究团结我区柏合的钟家大瓦房和大面的冯氏老屋是这种精神的典型表现首先建屋选址是在一个比较开阔的“凹”形地势中,其后部及左右地势稍高;其次,根据建屋时家里有几代人,是三代就建三重屋顶(如钟家),是四代就建四重屋顶(如冯家),以中轴对称分部布局,正中最后一重为堂屋,房顶最高,最靠后,是供奉历代先祖神牌、祭祀及长辈议事、休闲之处大门两侧开门多少则是根据子弟人数来建,因客家人有“聚族而居”的传统,当建成的老屋不够子孙住时,则再在大门两侧连体修建,只是高度和进深都不得超过堂屋。
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看到的并排七道大门,里面可以互通,遇到紧急情况又可共同防御的宏伟的大房子其实它的原理和福建客家典型的土楼、围楼是一致的 客家人不仅族内团结,也讲究邻里和睦,乡里乡亲团结互助,因为“天下客家是一家”嘛你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听他们用客家话交谈,你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若你想用四川话插上一句,就会觉得格格不入 爱国爱乡洛带人刘子华,是上世纪初(1919年)与陈毅、邓小平、李维汉等30多位热血青年,在祖国“长夜难明”之际赴法勤工俭学在法留学26年,刘子华师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柏格森等世界级大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致力于探索研究用中国传统的八卦理论的组合和衍变规律,对太阳系的金、木、水、火、土等各星球,与八卦中的各卦爻的性质描述进行比较后,发现各星球与各卦爻排列组合相吻合,并运用这种平衡比例关系进行运算,从而推算出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并将此星球命名为木王星 1940年已经取得双料博士的刘子华出版了他的法文专著《八卦宇宙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他是第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之八卦组合原理及对应关系与西方现代天文学相结合,并取得重大成绩的先驱1945年他毅然回国,最后回到家乡工作。
洛带人邱笑秋,国家级画师,我省著名画家,成名后也回到家乡,现住在百工堰公园内积极为我区的书画及文学爱好者传授技艺,为宣传我区创作了很多书画作品,为家乡的发展建设不遗余力 不但是这些名人,连一般的出外的客家工人也具有这种强烈的爱国爱乡的精神经调查,大面有位姓郑的老头,是解放前跟国民党军队从成都到了台湾,但他在台湾终生未娶,退休后想叶落归根,就回来认了个干女儿,将自己的大部分余生留在了家乡 二、族谱资料:这和客家文化是古镇的文化核心(或者说是有别于其它景区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四川客家研究中心收集了大量(近百本)族谱资料,这对于客家人和非客家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竹编工艺洛带镇以前叫“甑子场”,而“甑子”就是蒸饭用的竹编器具街名以此命名,可以想见这里的竹编工艺是相当成熟的而塑料制品和金属物品替代生活当中的竹编工艺品时间并不长,这些会竹编工艺的能工巧匠应该还大量存在 四、特色饮食:现在仅有油烫鹅和客家伤心凉粉比较有特色的,数量和形式都太少其实客家特色饮食是很多的,首先是本地盛行的“九大碗”;其次是可以集中我区“柏合豆腐皮”等特色餐饮,原料用黄土的豆腐;最后是从福建长汀等客家祖地引进如“八大缸”之类的客家食品。
旅游区的饮食有个特点,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但前提是真正富有特色,让游人过口不忘 五、三国文化及其它: 由于三国故事深入人心,我区又处在蜀汉政治中心成都的东郊,传说中的三国遗迹和故事自然不在少数,尤其以洛带镇和龙泉镇为集中区洛带的得名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就是刘禅“玉带落井”的四川方言故事洛带镇东侧三峨山的滚龙坡、天子应也与刘禅有关刘禅的老师诸葛亮在这也有很多传说,首先是观斗坪,传说因为成都城区多云雾,有“蜀犬吠日“之说,而龙泉山脉是成都四周距离最近的山脉,诸葛亮就到此夜观天象,测算蜀国之命兆,以资施政的参考;其次是燃灯寺公墓,传说是诸葛亮和赵云争夺作阴宅的风水宝地 洛带古镇的开发属全区旅游开发体系的一部分,可考虑将龙泉传统的特色产品都集中到这来,如柏合的豆腐皮、黄土的豆腐、龙泉桃片等,更突出这里的地方特色 再有就是本镇传统的“抢童子会”,“文昌会”等可考虑恢复 古镇旅游产品的开发设想洛带古镇旅游开发以客家文化为基础,以恢复的古街及四大会馆为依托,可供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本镇最重要的产品就是客家文化,这是古镇必需要给游人建立的印象首先是通过对客家精神的宣传,让当地人以自己是客家人而骄傲,不怕说客家话,在街头巷尾的交谈,商店、茶馆、饭店伙计招呼客人的吆喝,街道上的自办广播节目,当地人蓬场天的讨价还价等来营造出浓浓的“客家方言岛”的氛围。
其次对古街的客家陈设细节加以恢复:如以前街道比较完备的防御系统、字库继续烧纸、醒酒桩改为陈旧木桩、挂犁和挂风车调整位置(展现出犁挂三年不缺粮的富足)让这些细节来打动游人,让他们来品味和解读客家文化建一处客家公祠,供奉已收集到的各客家宗姓的神榜,定期举行大型的拜祭活动充分利用四川客家研究中心的已有资源,将族谱资料数字化,方便游人调阅自己姓氏的起源、发展、分布、家训等个性化信息,同时以留言薄的形式补充和完善各宗姓的族谱资料,配以与各个宗姓相关的纪念品,突出寻根寻亲游的主题,同时形成一条“拜祭—寻根—寻亲--购买宗姓纪念品--走进客家人家庭”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的最后一环要延伸至街外,应建一处仿柏合钟家大瓦房和洪河冯氏老屋形式的本地典型客家民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为依托,将它打造成一座外观古朴,里面舒适方便的星级宾馆(或星级农家乐)周围再辅以小型的客家院落,使档次和规模的搭配趋于合理,接待时尽量使用客家话,保持客家传统的生活习俗,细节上体现客家精神,将游人留下来 二、竹编工艺品是本镇的另一特色(旧称甑子场)除了乡村还在使用的箩筐、撮箕、提篼等,还要开发出一些现代家庭用得上的竹编制品,尤其是大大小小的甑子(这应成为本镇标志性的旅游产品,拿回家后还有一定的实用性),这一方面迎合现在提倡的绿色环保消费;另一方面可营造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怀旧氛围。
同时请些匠人现场编制,游人也可参与进来,可提高游人的兴致最后还可引进青神竹艺城的竹编精品,达到雅俗共赏,各档次产品结合共存的完整产品链 三、文化茶馆和特色饮食街上的三大会馆和街外的川北会馆是古街的亮点,还有洛带公园,这五处应成为游人驻足休息、喝茶聊天的场所各处在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广东会馆的字画、江西会馆的表演、湖广会馆的客家博物馆、川北会馆的客家村(客家宗祠可考虑放在这里)、洛带公园的多功能(可考虑恢复读书楼)街上饮食商埔以特色小吃,小作坊为主,可以让游人亲手制作豆腐、八大缸等简单、易学、易带走的食品,让游人有带着“战利品”满意而归的感觉象新民饭店和供销社这种大型的餐馆。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