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力学知识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24168509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83.5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第一节 多跨静定梁、斜梁一、多跨静定梁若干根梁用中间铰连接在一起,并以若干支座与基础相连,或者搁置于其他构件上而组成的静定梁,称为多跨静定梁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多跨静定梁常用来跨越几个相连的跨度图13—1a所示为一公路或城市桥梁中,常采用的多跨静定梁结构形式之一,其计算简图如图13—1b所示 在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木檩条,也是多跨静定梁的结构形式,如图13—2a所示为木檩条的构造图,其计算简图如图13—2b所示 连接单跨梁的一些中间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其主要形式常采用企口结合(图13—1a),而在木结构中常采用斜搭接或并用螺栓连接(图13—2a)从几何组成分析可知,图13—1b中AB梁是直接由链杆支座与地基相连,是几何不变的且梁AB本身不依赖梁BC和CD就可以独立承受荷载,所以,称为基本部分如果仅受竖向荷载作用,CD梁也能独立承受荷载维持平衡,同样可视为基本部分短梁BC是依靠基本部分的支承才能承受荷载并保持平衡,所以,称为附属部分同样道理在图13—2b中梁AB,CD和EF均为基本部分,梁BC和梁DE为附属部分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各部分之间的支承关系,把基本部分画在下层,将附属部分画在上层,分别如图13—1c和图13—2c所示,我们称它为关系图或层叠图。

      从受力分析来看,当荷载作用于基本部分时,只有该基本部分受力,而与其相连的附属部分不受力;当荷载作用于附属部分时,则不仅该附属部分受力,且通过铰接部分将力传至 与其相关的基本部分上去因此,计算多跨静定梁时,必须先从附属部分计算,再计算基本部分,按组成顺序的逆过程进行例如图13—1c,应先从附属梁BC计算,再依次考虑CD、AB梁这样便把多跨梁化为单跨梁,分别进行计算,从而可避免解算联立方程再将各单跨梁的内力图连在一起,便得到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例13-1 试作图13-3a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解:(1)作层叠图如图13-3b所示,AC梁为基本部分,CE梁是通过铰C和D支座链杆连接在AC梁上,要依靠AC梁才能保证其几何不变性,所以CE梁为附属部分2)计算支座反力从层叠图看出,应先从附属部分CE开始取隔离体,如图13-3c所示 (↑) (↓)将反向,作用于梁AC上,计算基本部分 -40×10+VB×8+10×8×4-64=0 -40×2-10×8×4-64+VA×8=0 VA=58kN (↑) VB=18kN(↓)校核:由整体平衡条件得∑Y=—80十120—18十58—10×8=0, 无误。

      3)作内力图 除分别作出单跨梁的内力图,然后拼合在同一水平基线上这一方法外,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也可根据其整体受力图(图13—3a)直接绘出将整个梁分为AB、BD、DE三段,由于中间铰C处是外力的连续点,故不必将它选为分段点由内力计算法则,各分段点的剪力为 =58-10×8=-22kN=58-10×8-18=-40 kN =80-120=-40 kN=80 kN =80 kN据此绘得剪力图如图13—3d所示其中AB段剪力为零的截面F距A点为5.8m由内力计算法则,各分段点的弯矩为MAB=-64 kN·mMBA=-64+58×8-10×8×4=80 kN·mMDE=-80×2=-160 kN·mMED=0MF=-64+58×5.8-10×5.8×5.8/2=104.2 kN·m据此作弯矩图如图13-3e所示其中AB段内有均布荷载,故需在直线弯矩图(图中虚线)的基础上叠加相应简支梁在跨中间(简称跨中)荷载作用的弯距图多跨静定梁比相同跨度的简支梁的弯矩要小,且弯矩的分布比较均匀,此即多跨静定梁的受力特征多跨静定梁虽然比相应的多跨简支梁要经济些,但构造要复杂些。

      一个具体工程,是采用单跨静定梁,还是多跨静定梁或其它型式的结构,需要作技术经济比较后,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二、斜梁1、斜梁的荷载梁式结构的特点是,在竖直荷载作用下只产生竖向支座反力梁不一定是水平放置的,由楼梯简化成的斜梁,也是梁式结构,如图13—4所示斜梁通常承受两种形式的均布荷载: 图13—4(1)沿水平方向均布的荷载q(图13—5a)楼梯斜梁承受的人群荷载就是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荷载 (2)沿斜梁轴线均匀分布的荷载q′(图13—5b)等截面斜梁的自重就是沿梁轴均匀分布的荷裁2.荷载q′换算成q由于斜梁按水平均匀分布的荷载计算起来更为方便,故可根据总荷载不变的原则,将q′等效换算成q后再作计算,即由得 (13-1)式(13-1)表明:沿斜梁轴线分布的荷载q′除以cosα就可化为沿水平分布的荷载q这样换算以后,对斜梁的一切计算都可按图13-5c的简图进行例13—2 斜梁如图13—6a所示已知其倾角为α,水平跨度为,承受沿水平方向集度为q的均布载荷作用试作该斜梁的内力图,并与相应水平梁的内力图作比较。

      解:(1)求支座反力;以全梁为分离体,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支座反力为: HA=0, VA=(2)求内力列弯矩方程设任一截面K距左端为,取分离体如图13—6b所示;由=0,可得弯矩方程为: 故知弯矩图为一抛物线,如图13—6c所示,跨中弯矩为可见斜梁中最大弯矩的位置(梁跨中)和大小()与直梁是相同的求剪力和轴力时,将反力VA和荷载沿截面方向(v方向)和杆轴方向(u方向)分解(图13—6b),由∑v = 0,得 由,得: 根据以上二式分别作出剪力图和轴力图,如图13—6d、e所示 图13—6f所示,为与上述斜梁的水平跨度相等并承受相同载荷的简支梁由截面法可求得任一截面K的弯矩、剪力和轴力的方程为 , , 作得内力图如图13—6g、h、i所示将斜梁与水平梁的内力加以比较,可知二者有如下关系:, , 三、静定平面刚架(一)静定平面刚架的特点1.刚架(亦称框架)是由横梁和柱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承重结构。

      刚架的特点是具有刚结点,即梁与柱的接头是刚性连接的,共同组成一个几何不变的整体如图13—7a所示简支刚架,图13—7b所示悬臂刚架,图13—7c所示三角刚架,图13—7d所示门式刚架,其中的梁与柱均用刚结点连接 刚架中的所谓刚结点,就是在任何荷载作用下,梁、柱在该结点处的夹角保持不变如图13—7a、b、c、d所示刚架在荷载作用下均产生变形,刚结点因而有线位移和转动,但原来结点处梁、柱轴线的夹角大小保持不变2.在受力方面,由于刚架具有刚结点,梁和柱能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内力分布较均匀在大跨度、重荷载的情况下,是一种较好的承重结构,所以刚架结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地采用二 )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1、内力计算如同研究梁的内力一样,在计算刚架内力之前,首先要明确刚架在荷载作用下,其杆件横截面将产生什么样的内力现以图13—8a所示静定悬臂刚架为例作一般性的讨论刚架是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现研究其中任意一截面m—m产生什么内力先用截面法假想将刚架从m—m截面处截断,取其中一部分隔离体图13—8b在这隔离体上,由于作用荷载,所以截面m—m上必产生内力与之平衡。

      从,知截面上将会有一水平力,即截面的剪力Q,与荷载在x轴上的投影平衡;从,知截面将会有一垂直力,即截面的轴向力N,与荷载在y轴上的投影平衡;再以截面的形心O为矩心,从,知截面必有一力偶,即截面的弯矩M,与荷载对O点之矩平衡因此可得出结论:刚架受荷载作用产生三种内力:弯矩、剪力和轴力 要求出静定刚架中任一截面的内力(M、Q、N)也如同计算梁的内力一样,用截面法将刚架从指定截面处截开,考虑其中一部分隔离体的平衡,建立平衡方程,解方程从而求出它的内力 因此,关于静定梁的弯矩和剪力计算的一般法则,对于刚架来说同样是适用的现将计算法则重复说明如下(注意与前面的提法内容是一致的): “任一截面的弯矩数值等于该截面任一侧所有外力(包括支座反力)对该截面形心的力矩的代数和” “任一截面的剪力数值等于该截面任一侧所有外力(包括支座反力)沿该截面平面投影或称切向投影的代数和” “任一截面的轴力数值等于该截面任—侧面所有外力(包括支座反力)在该截面法线方向投影(或称法向投影)的代数和”2.内力图的绘制在作内力图时,先根据荷载等情况确定各段杆件内力图的形状,之后再计算出控制截面的内力值,这样即可作出整个刚架的内力图。

      对于弯矩图通常不标明正负号,而把它画在杆件受拉一侧,而剪力图和轴力图则应标出正负号 在运算过程中,内力的正负号规定如下:使刚架内侧受拉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轴力以拉力为正、压力为负;剪力正负号的规定与梁相同 为了明确的表示各杆端的内力,规定内力字母下方用两个脚标,第一个脚标表示该内力所属杆端,第二个脚标表示杆的另—端如AB杆A端的弯矩记为MAB,B端的弯矩记为MBA;CD杆C端的剪力记为QCD 、D端的剪力记为QDC等等 全部内力图作出后,可截取刚架的任一部分为隔离体,按静力平衡条件进行校核例13—3 计算图13—9a所示刚架结点处各杆端截面的内力解:(1)用整体的三个平衡方程求出支座反力,如图13—9a所示;(2)计算刚结点C处杆端截面内力刚结点C有Cl 、C2两个截面,沿Cl和C2切开,分别取Cl下边、C2右边,即ClA(包括A支座)和C2B(包括B支座)两个隔离体,分别建立平衡方程,确定杆端截面Cl和C2的内力 对C1A隔离体(图13—9b),则 , , , , , , (AC杆内侧即右侧受拉)对C2B隔离体(图13—9c),有 , , , , , (CB杆内侧即下侧受拉)(3)取结点C为隔离体校核(图13—9d)。

      校核时画出分离体的受力图应注意:a)必须包括作用在此分离体上的所有外力,以及计算所得的内力M、Q和N;b)图中的M、Q和N都应按求得的实际方向画出并不再加注正负号 , 8-8=0 , 6-6=0 , 24-24=0 无误例13-4 计算图13—10所示刚架刚结点C,D处杆端截面的内力解:利用平衡求出支座反力,如图13—10所示;(1)计算刚结点C处杆(2)端截面内力取ACl(相当取ACl段为研究对象,包括支座A),得 , kN , , kN·m (AC杆内侧即右侧受拉)取AC2杆(相当取AC2为研究对象,包括支座A),得 , , kN , kN·m (CD杆内侧即下侧受拉)(3)计算刚结点D处杆端截面内力取BDl杆(相当取BD1为研究对象,包括支座B)。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