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器分析(参考).docx
6页二、概念: 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 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光学分析法::建立在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类分析方法包含原子发射光谱 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荧光光 谱法原子线:原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当它的激发能量低于原子的电离能时,其外层电子从基态跃 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原子线 离子线:原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当它的激发能量高于原子的电离能时,原子失去某个电子 成为离子,离子也同样发射出相应的谱线,它称为离子线灵敏线:最易激发能级所产生的谱线,每种元素都有一条或几条谱线最强的线,即灵敏线 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共振线: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由最低能级的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称为第一 共振线一般也是最灵敏线最后线:或称持久线当待测物含量逐渐减小时,谱线数目亦相应减少,当c接近0时所观 察到的谱线,是理论上的灵敏线或第一共振线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自吸线:当辐射能通过发光层周围的蒸汽原子时,将为其自身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强度中 心强度减弱的现象的图线。
自蚀线:自吸最强的谱线称为自蚀线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于测量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程度而建立起 来的分析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受到热或电、光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约经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 物质的激发态原子发射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叫原子发射光谱分 析法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利用光能激发产生的原子荧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和 定量分析的方法荧光:物质吸收电磁辐射后受到激发,受激原子或分子以辐射去活化,再发射波长与激发辐 射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当激发光源停止辐照试样之后,原子(分子)再发射光的过程立 即停止,这种再发射的光称为原子(分子)荧光死时间: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极大值所需时间 基线: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Baseline)塔板理论:把一根色谱柱当作一个由许多塔板组成的精馏塔,将色谱柱中连续分离过程分割 成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多次分配平衡过程的重复塔板是从精馏中借用的是一种半 经验理论,但它成功地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呈正态分布。
保留时间: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值所经历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组分保留时间,它表示该组分因吸附或溶解于固定相后,比 非滞留组分在柱内多滞留的时间 tR'=tR-tM死体积VM = tMXFOo与死时间和柱出口的流动相体积流速有关,包括柱内和外的死体积 定义不祥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各自出峰,从进样到出现峰值最大所需流动相的体积 保留体积:表示组分在保留时间内所流过的流动相体积VR=tRXFO,F0为柱出口处载气流 量,单位: mL/min选择因子a (相对保留值):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r21=t' R2/t' R1=V' R2/V'R1,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固定相对 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分离度:又称分辨率,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比 程序升温法:即在分析过程中按一定速度提高柱温,在程序开始时,柱温较低,低沸点的组 分得到分离,中等沸点的组分移动很慢,高沸点的组分还停留于柱口附近;随着温度上升, 组分由低沸点到高沸点依次分离出来采用程序升温后不仅改善分离,而且可以缩短分析时 间,得到的峰形也很理想。
梯度洗脱 梯度洗脱就是在分离过程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 变它们之间的比例,从而使流动相的强度、极性、pH值或离子强度相应地变化,达到提高 分离效果,缩短分析时间的目的反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正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性的极性超临界流体色谱: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法毛细管电泳法(CE):以电场为驱动力,使离子或带电粒子在毛细管中按其淌度或分配系数不同进行高效快速分离分析的方法色谱流出曲线: 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强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 chromatogram )基线漂移:基线随时间定向的变化基线噪声: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基线起伏电化学分析:根据被测溶液所呈现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电位分析法 利用电极电位与化学电池电解质溶液中某种组分浓度的对应关系而实现定量测 量的电化学分析法电位滴定:分析法用电位测量装置指示滴定分析过程中被测组分的浓度变化,通过记录或绘 制滴定曲线来确定滴定终点的分析方法相界电位:两个不同物相接触的界面上的电位差 液接电位:两个组成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接触的界面间所存在的微小电位差指示电 极:电极电位随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或活度变化而改变的电极((P与C有关)。
参比电极:电极电位不受溶剂组成影响,其值维持不变((P与C无关) 永停滴定法:根据滴定过程中双铂电极的电流变化来确定化学计量点的电流滴定法 质谱图:是带电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荷质比(或质量)的大小顺序排列的图谱 总离子流图:反应的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离子的流程图四、选择题:1. 下面那种分析方法不是仪器分析( C )A、色谱分析 B、原子发射分析 C、重量分析 D、原子荧光分析2.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B )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 B、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C、原于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D、原于核的振动3•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A、X射线;B、红外区;C、无线电波;D、紫外和可见光区;请指 出频率最小者是( C )4•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A、X射线;B、红外区;C、无线电波;D、紫外和可见光区;请 指出波数最大者是( C )5.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能量最大者是 (A )A、X射线区 B、红外区 C、无线电波区 D、可见光区6•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B )A、100〜400nm B、400〜750nm C、0.75〜2.5囹 m D 0.1 〜100cm。
7.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成分分析方法 , 可对约 70 种元素进行分析 , 这种方法常用于 (D)A、定性 B、半定量 C、定量 D、定性、半定量及定量8.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D )A、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C、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D、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9. 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分析的线性范围最大的是( D )A、直流电弧 B、交流电弧 C、电火花 D、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10. 几种常用光源中,产生自吸现象最小的是( B )A、交流电弧 B、等离子体光源 C、直流电弧D、火花光源11. 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常采用内标法,其目的是为了( B )A、提高灵敏度 B、提高准确度 C、减少化学干扰 D、减小背景12. 在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内标元素与分析元素的关系是( C )A.激发电位相近 B.电离电位相近 C.蒸发行为相近 D.熔点相近13. 原于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C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产生紫外光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1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 C )、单色器、检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B、空心阴极灯 C、原子化器 D、辐射源1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 D )A、氢灯;B、氘灯;C、钨灯;D、空心阴极灯16. 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有以下特点:( D )A. 灵敏度低但重现性好 B. 基体效应大但重现性好C. 样品量大但检出限低 D. 物理干扰少且原子化效率高17.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定量方法( B ):A、浓度直读;B、保留时间;C、工作曲线法;D、标准加入法18.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乙炔是( C )A、燃气一助燃气B、载气C、燃气 D、助燃气19. 火焰原子化法的主要特点是( A )A、 原子化程度高,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大,适用于液体试样;B、 原子化程度低,操作简单,精密度高;C、 原子化程度高,样用量少,灵敏度高,重复性差;D、 原子化程度高,重复性高,试样用量小,适用范围大20. 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 D )A、自然变度 B、斯塔克变宽 C、劳伦茨变宽 D、多普勒变宽21. 在原子吸收分析的理论中, 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 )A、 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得多;B、 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与吸收线的半宽度相当C、 吸收线的半宽度要比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小得多;D、 单色器能分辨出发射谱线,即单色器必须有很高的分辨率22. 可以消除原子吸收法中的物理干扰的方法是 ( D )A、加入释放剂 B、加入保护剂 C、扣除背景 D、采用标准加入法23.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 ( A )A、基体效应的影响B、光谱背景的影响 C、其它谱线的干扰 D、电离效应24.在原子荧光法中, 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 ( D )A、阶跃荧光 B、直跃荧光 C、敏化荧光 D、共振荧光25. 在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 B )A.组分与载气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组分 D.载气与固定相26. 在气相色谱法中,实验室之间能通用的定性参数是 ( C )A.保留时间 B.调整保留时间 C.相对保留值 D.调整保留体积。
27. 在气相色谱法中,可以利用文献记载的保留数据定性,目前最有参考价值的是 (D)A.调整保留体积B.相对保留值;C.保留指数; D.相对保留值和保留指数28. 试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正确?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 C )A.氮气 B.氢气 C.氧气 D氦气29. 用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 ( C )A.外标法 B.内标法 C.归一化法 D.内加法30. 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 ( C )A.分离度 B.容量因子 C.塔板数 D.分配系数31. 指出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是( C )A.柱长增加 B.相比率增加 C.降低柱温 D.流动相速度降低32. 在气相色谱检测器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B )A.氢火焰离于化检测器;B.热导池检测器;C.示差折光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庚器33. 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34. 在气液色谱中,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 A )A、吸附能力小的 B、吸附能力大的 C、溶解能力大的 D、挥发性大的35. 色谱分析中其特征与被测物浓度成正比的是( D )A、保留时间 B、保留体积 C、相对保留值 D、峰面积36. 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D )A.保留值 B.扩散速度 C分配比 D.理论塔板数37. 在气-液色谱法中,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