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从西湖旅游盛名走向休闲杭州的实践-城市休闲和旅游竞争力创新与成熟度驱动名列前茅的杭州市.docx
10页21世纪从“西湖旅游”盛名走向“休闲杭州”的实践城市休闲和旅游竞争力创新与成熟度驱动名列前茅的杭州市 在本研究城市休闲和旅游竞争力的综合指数评价中,杭州市的成绩特别突出,不仅以综合指数686.01分的高分进入本研究“名列前茅30城”的行列,而且是“名列前茅30城”的第3名在本研究竞争力的三个驱动板块中,它都是走在前列的“10强城市”之一(基本要素驱动的第2名,效率增强驱动的第7名,创新与成熟度驱动的第5名)杭州之所以能够如此,的确有着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因此,本板块决定在创新与成熟度驱动的研讨中,对杭州有关休闲和旅游竞争力的力量来源做一些深度讨论和追溯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59.2平方公里,是环杭州湾大湾区的核心城市[1]截至2019年,杭州市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个新区、1个风景名胜区,常住人口1036万,城镇人口813.3万[2]作为历史名城,杭州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及独一无二的西湖景观,多年前就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21世纪以来,杭州围绕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的发展定位,不断开拓创新,逐渐从以西湖景观为主要旅游产品的状态发展到今天休闲与旅游多元产品共生的局面。
如追溯其发展经验,则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 大区域谋划,拓宽旅游发展空间自古以来的杭州城,东南、西南、西北三面环山,城市位于东北开阔的平原之上,构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地理格局[3]这种格局在为杭州带来丰富山水资源的同时,也将其地理范围局限于钱塘江、西湖群山和西溪湿地之间,影响到城市的持续扩容与发展自2000年始,杭州市委提出“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进行了三轮“撤市建区”截至2017年8月,杭州市区面积扩大了64%,达到8002.8平方公里,一跃成为长三角市区陆域面积最大的城市,其城市格局也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变为“一江春水穿城过”随着扩城战略的推进,杭州不仅加深了与东部海宁、嘉兴等周边副城的联系,而且推动了与上海“1+6”大都市圈辐射力的迭代升级,杭州都市圈快速崛起与此同时,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2017年杭州市在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中,计划完成重大建设项目500个,总投资约为2.1万亿元自此,杭州已经开始并将持续加快其经济发展步伐,加大对城市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力度一)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杭州GDP增速均保持在8%~10%。
[4]根据《2019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杭州市GDP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373亿元,同比增长6.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172亿元,分别增长1.9%、5.0%和8.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33.8∶63.9调整为2.1∶31.7∶66.2全年财政总收入3650.0亿元,同比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66.0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民生支出153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1%全年旅游总收入4005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1191亿元,同比增长12.1%旅游总人数20813.7万人次,同比增长15.1%,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13.3万人次,同比增长5.7%外汇收入约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6](二)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利用在扩城战略推进的同时,杭州不断加大对城市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力度针对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先后实施了几大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为打造全国环境监管最严城市,杭州陆续出台《打造全市域清洁排放区实施意见》等最严生态保护制度,开展黄标车清退、黑臭河全面整治等一系列治水、治气、治废的攻坚战,一步步打造出向世界城市迈进的“美丽杭州”[7]。
2017年上半年,杭州空气优良天数累计128天,比“G20年”还多5天,“西湖蓝”已经成为杭州人民生活的“新常态”与此同时,杭州也不断加大对城市文化资源与遗产的保护力度,取得了四个方面的突出成果[8]一是基本形成涵盖多种文化遗产类型的多层级、多类别的具有杭州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二是以《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指导,制定了大量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三是将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扩展至杭州市域的传统村落和乡土民居建筑,重点打造与推广杭派民居四是进行文化遗产的“活态”利用,通过政府领衔、多方参与、项目主导的方式,注重对原住民生活的保护与延续,强调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以及产业转型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杭州先后出台了《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杭州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办法》《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形成了市区联动、多元参与的保护管理体系,创新的历史文化保护实施保障机制,以及利用计算机三维建模辅助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二 政府主导,推动休闲与旅游创新休闲与旅游产业是杭州优势产业培育的“突破点”。
在产业打造过程中,杭州始终走在全国前列,通过产业培育提升休闲与旅游的城市环境和氛围,借助“巧实力”,不断创新休闲与旅游服务的内涵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前提下,不断推动休闲与旅游项目的落实,不断拓展休闲与旅游服务的范围,不断强化作为产业基础的质量与人员保障一)地方政府对休闲与旅游发展的重视杭州市休闲与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多项政策措施先后出台,如《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意见》(2001年)、《关于加快杭州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休闲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2015年)等文件,多次强调休闲与旅游融合发展、休闲度假区建设等问题2018年发布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基于全域化、国际化、品质化、智慧化的旅游休闲业转型发展战略,以推动杭州作为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的建设进程二)推动旅游与休闲的落实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体现在打造良好的休闲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还体现在建设目标的制定以及相应的工作部署方面。
在地方政策支持下,杭州市将休闲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还湖于民”“还山于民”“还溪于民”等一系列环境改造项目推动休闲与旅游目标的落实这些项目涉及西湖紧邻的湖滨路改造及南线整治、西湖西进、南山路休闲一条街、北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中山南路御街等的改造,尤其是西湖环湖观光带、运河两岸步行道的形成,首创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旅游旺季与大型活动期间免费公交换乘措施等,引入现代休闲理念,真正将杭州的休闲环境打造与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紧密联系在一起[9]其中,针对杭州重点景观西湖景区实施的拆除围墙、免除门票、恢复全景的六年综合整治工程,拓展西湖景区总面积至49平方公里(包括6.5平方公里湖面),形成了以湖为主体的“一湖、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将昔日围墙中的“西湖景区”打造成游客与居民共享的休闲旅游空间2014年,杭州依据国内首个城市休闲示范点标准《特色休闲示范点服务规范》及《杭州特色休闲示范点创建办法》,开启特色休闲示范点创建工作,从美食、茶楼、康体养生、美发美容、文化娱乐、运动休闲、特色购物和特色民宿等方面挖掘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品质优良、服务规范的休闲服务经营场所,[10]整个城市的休闲氛围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休闲与旅游服务业的拓展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有力措施的推动下,杭州休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新的旅游吸引物和新业态不断涌现尤其是五水贯通、沿水而建的工程,钱塘江、西湖、西溪湿地、京杭大运河及河道、萧山的湘湖以及余杭南湖的水资源得以整合开发,打破了杭州多年以来围绕“西湖旅游”单一主题发展的格局,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特色休闲与旅游产品,包括“以西湖、大运河为主的自然人文观光产品,以千岛湖、西溪湿地为主的自然观光产品,以灵隐寺为主的宗教文化体验产品,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依托的主题商业产品,以湘湖、桐庐、茶坞村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与国际会议相关的会奖旅游产品,以浙西山地为依托的骑行、登山、徒步、房车露营等运动养生产品”[11]四)质量与人员保障的加强在休闲与旅游业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杭州开始着眼于产业格局优化,投入大力气提升休闲和旅游产品质量[12]2017年10月,杭州成功入选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全球15个旅游实践样本城市”名录,这是杭州旅游首次进入国际一流旅游标准体系的创优评选,是杭州休闲与旅游事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突破[13]其成功经验不仅在于始终坚持“游客至上、以人为本、面向国际”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在于始终坚守创新开拓下的优质产品打造理念以及持之以恒的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行动。
[14]2017年,杭州市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未来目标:至2020年在实现旅游增加值1000亿元工程的同时,确保每年游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众所周知,休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杭州市政府一直以来十分关注人才的培育,并在近些年不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G20峰会后,杭州开启了“521”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2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紧随其后又发布22条新政,计划每年投入500万元通过中介组织、猎头机构为杭州招才引智此外,杭州还通过“名校名院名所”计划、打造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一事一议”等措施吸引各种人才来杭根据猎聘发布的《2018年杭州中高端人才及“杭漂”大数据报告》,从2016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杭州人才流入率高达13.6%,超越北上广深[15]2018年11月,杭州的“旅游人才之家”平台正式上线,计划在三年内建成集杭州市旅游人才咨询、需求、类别、使用、评价等于一体的智力库,建立旅游人才信息管理平台搜索系统、人才服务信息数据库和人才服务供需对接特色网站,实现“PC网+网+WAP网”三位一体的智能人才平台目前,具有求职、发布职位及职位介绍、资讯等方面功能的企业端登录平台与人才登录平台已初步建成。
[16]三 休闲与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是休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多年实践中,杭州一直致力于公共服务的设施建设以及服务领域的拓宽近年来,杭州市旅游主管部门更是以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在将以往的景点旅游转向全面休闲的同时,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在休闲与旅游产业融合中的突破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宽、关爱弱势群体以及休闲与旅游的与公共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杭州被评为全域旅游示范样本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休闲和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宽公共服务的建设重点与成果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是从智慧旅游到全域旅游视野下的智慧休闲与旅游体系建设的推进;二是休闲与旅游相关的公益活动逐渐丰富;三是志愿者团队在休闲与旅游产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1.休闲与旅游的“智慧”建设作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杭州,智慧旅游建设已经渗透到休闲与旅游的各相关行业,从旅游主管部门到景区、商家,都在积极探索“旅游+”“互联网+”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之路,[17]近几年推出的多个智慧应用平台与应用程序,不断刷新着休闲与旅游过程中的需求认知2015年由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推出的“杭州旅游护照”,其线上服务窗已能初步实现杭州旅游信息查询、旅游产品预订、旅游商户展示互动、优惠活动发布、高德导航、快的打车等多种功能。
线下可通过支付宝钱包的“当面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