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0讲 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含解析).doc
22页第50讲 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选择性必修3]3.3;4.1海南卷第23题;浙江卷第26(2)(3)题;上海卷第22(1)(2)(3)(4)题一、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2)影响(3)危害(4)应对措施: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2.实施生态修复(1)概念: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2)类型(3)我国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3.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保护要求破坏情况保护要求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3)功能区划分功能区保护要求核心区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缓冲区严禁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试验区可进行科研实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填图] 在下图中填注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名称,并与右侧景观图连线。
提示 略4)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①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护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③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④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二、走向生态文明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1)不同时代的人地关系演变阶段生产力水平人与环境的关系采集渔猎时代生产力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工业社会时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构成威胁(2)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1)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本质: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2)主要途径①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②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思考] 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关系?提示 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能力一 说明生态退化表现与生态修复的意义[例1] (经典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3)题阿拉山口位于阿拉套山和玛依力山之间的狭谷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常年盛行西北风,冬季风力强劲,其东南侧的艾比湖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艾比湖上游地区因开荒而大量截引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大幅减少,湖泊面积急剧萎缩20世纪40年代,艾比湖面积有1 200 km2,20世纪80年代湖面只有约500 km2湖面缩小后,水盐运动发生变化,盐尘暴活动频繁,对该地区乃至新疆北部造成了严重影响1)简述艾比湖附近盐土区的分布特点2)分析艾比湖周边地区土地盐渍化加剧的主要原因3)指出土地盐渍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尝试自解] (1) (2) (3) [解题步骤]第(1)题:第(2)题:第(3)题:答案 (1)地区分布不均,集中在该区域西北部和东南部。
2)人类活动强度加大,引用水增多,入湖径流减少,水位下降,湖盆裸露,盐分结晶残留;风力强劲,蒸发旺盛;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方式3)沙尘暴频发,荒漠化加剧;土壤盐分含量增加,土地生产力下降;水体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盐尘吸入,影响人体健康1.主要的生态退化表现及其影响(1)破坏森林的危害(2)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对草地退化的分析可以依逻辑顺序从原因、表现及危害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3)物种灭绝的原因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原因表现自然原因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人为原因人类社会早期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工、农业生产活动①大面积砍伐、火烧和开垦森林、草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都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②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③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④土壤、水和大气的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给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2.生态修复的方法(1)退化坡面生态系统生态修复①退化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种植等高植物篱等。
②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乡土树种、草种封禁时间的长短因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生态系统可分别为8年以上、5~8年、3~5年2)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在土壤侵蚀地区,导致河流退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修路、开矿、樵采、河岸放牧、化肥与农药的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过度捕鱼等,对由于这些驱动力所导致的退化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是要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3)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至少要满足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适当减少人工绿洲面积,使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面积比例调整到1∶1左右4)退化矿山生态系统生态修复该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1.(2020·全国卷Ⅰ)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
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答案 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解析 读图中信息可知,鼠兔的密度适中时(有效洞口密度为760/个·hm-2),鼠兔可以控制植物的过度生长,从而减少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消耗,使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抗退化能力强当鼠兔数量过少时,会使植物数量过多,加大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消耗,反而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当鼠兔数量过多时,会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土壤侵蚀加剧,造成生态破坏因此,应尽量减少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合理控制鼠兔的数量能力二 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例2] (2015·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尝试自解] (1) (2) [解题步骤]第(1)题:第(2)题:答案 (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三大类别九个类型类别保护对象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类主要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①森林生态系统类型、②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③荒漠生态系统类型、④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⑤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