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莘农针灸临床的选穴处方要点.pdf
9页国医大师程莘农针灸临床的选穴处方要点 (全网首发) 2015-04-22 程莘农 针灸临床的选穴处方要点 程莘农,男,汉族,1921 年 8 月出生于江苏淮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世 针传统医学培训中心名誉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和师带徒导师,中国工程院院 士我国著名针灸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幼承家学,后于 1936 年师从著名老中医温热病专家陆慕韩学习内科和妇科,1948 年获民国考试院中 医师证书,1956 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第一期医本科进修班,1994 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 国家攀登计划之一 “经 络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在 60 多年从事中医内、妇、针灸医疗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临床、科研 经验;对中医温热病舌诊有较深的研究,在针灸基础理论研究、针灸选穴、针刺 手法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他数十年如一日, 勤于临证, 钻研古籍, 博采众长, 主张实践与理论并重,对《内经》、 《难经》等古代中医典籍有所研究,写出“难 经语释”、“难经概述”等文章主编了《简明针灸学》、《中国针灸学》(中、 英文本)、《针灸精义》(印度印行,英文版)、《针灸疗法》等十几种论著。
在针 灸临证时他重视辨证论治,贯彻理、法、方、穴、术的统一性,针刺手法高超独 特, 认为用药用穴都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穴位和中药的作用常有 异曲同工之妙 中医的针灸治疗,虽不同药物治疗,但选穴处方和决定手法的操作,同样的不能 离开 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一一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就是根据中医的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等,通过望诊(观 察病人的气色、形态、舌苔等)、闻诊(听病者的声音、闻气味等)、问诊(询 问病史和现状)、切诊(诊脉及腹诊)等四诊,来辨别疾病属阴、属阳、属寒、 属热、属表、属里、属虚、属实通过 这样的分析,以确定病的部位、性质、 辨明症候,然后立法选穴处方,当针、当灸、当补、当泻,进行治疗 但是针灸治疗毕竟不是用药,而是用穴,十四经穴位有三百六十一个,再加一些 经外奇穴,要在短时间内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困此,我们在临床上要将选穴处方做好,首先应了解输穴的特点每一个输穴所 在 部位都可以治疗所在局部的表面、内脏疾患和附近疾患除此以外,每一个 输穴还有他的不同属性和特性, 即是输穴属于哪一条经的在主治上都有他的共同 点,属于哪经的穴都可治它本经的病。
另外,每一个输穴在治疗上除共同点外还 有它的特殊作用下面再 分别来回顾 1、十四经输穴共同十四经输穴共同的主治特点的主治特点 属于哪一经的输穴在主治方面都有它的共同点, 属于哪一经的穴就治哪一经的病, 特别是肘膝以下的输穴,现将各经主治特点简介如下: 1.1 手三阴经 ①手太阴肺经输穴主治喉、胸、肺部疾患 ②手厥阴心包经输穴主治胸、心、胃部疾患及神志病 ③手少阴心经输穴主治胸、心部疾病及神志病 1.2 手三阳经 ①手太阳小肠经输穴主治头、项、眼、耳、鼻、喉病、神志病、发热病(治头以 背面为主) ②手少阳三焦经输穴主治头、 耳、 目、 喉、 胸胁疾患及发热病 (治头以侧面为主) ③手阳明大肠经输穴主治头、面、眼、耳、鼻、喉、齿部疾患及发热病(治头以 正面为主) 1.3 足三阳经 ①足太阳膀胱经输穴主治眼、鼻、头、项、腰、背、后阴部疾患、神志病及热病 (治头身 以背面为主) ②足少阳胆经输穴主治目、 耳、 鼻、 喉、 胸胁部疾病及热病 (治头身以侧面为主) ③足阳明胃经输穴主治头、面、鼻、口齿、喉部疾患、神志病、胃肠病、热病(治 头身以正面为主 1.4 足三阴经 ①太阴脾经输穴主治胃肠疾患及生育、小便疾患(以肠胃疾患为主)。
②足厥阴肝经输穴主治生育、小便及胸胁、目疾(以生育小便为主 ③足少阴肾经输穴主治生育、小便病,又主肠部及咽喉的疾患 1.5 督、任二脉:除了某些穴如关元、气海、人中、百会等穴,具有全身性作用以 外,一般穴的主治皆以治疗局部病为主 2、输穴的特性(包括经外奇穴)输穴的特性(包括经外奇穴) 一经的输穴在临床主治方面还有其他的特殊作用,如合谷为汗穴,内关为吐穴, 丰隆 为痰穴,气海、关元为补元气之穴,足三里为保健穴,人中能开窍,廉泉 治不语等等例如、经外奇穴,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气喘治喘症等此外 还有以下几类输穴的特性 ①络穴:人体的脏腑互为表里,络穴对表里经有联络作用,如因本经疾患而影响 其相 互表里的经脉脏腑时,取用络穴治疗最为恰当 ②五输穴:五输(井、荥、俞、经、合)穴,是以五行学说来表示,每条经脉中数个 输穴的 特性,以应用于临床,同时,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理在治 疗中应用比较多 ③穴:原穴是脏腑真气,输注于经络的穴位故“五脏六腑之病,皆取其原” 十二经的原穴在六腑(阳经)系单独存在,在五脏(阴经)则与五输穴中的“俞 士”穴互用在临床上对脏腑疾患用原穴有较好的效果。
④郄穴:郄穴指人体经脉中的间隙,为气血汇集之处,如病情较重而急的,针刺 郄穴有疏通气血的显著效果 ⑤募穴:募穴是在本脏的经气聚集部位,凡属内脏疾患经久不愈的,募穴有显著 的疗效 ⑥背俞穴:背俞穴是内脏之气所输注的孔穴,故亦为治疗脏腑疾患的重要穴位 俞 穴与募穴有阴阳之别,募为阴、俞为阳,是适用于与内脏有关的各部疾患 ⑦八会穴:人体的气、血、脏、腑、筋、脉、骨、髓之气各有所会,凡属某一种 组织或脏器 的病变,均可采用其有关的会穴附表一) 八会穴表 ⑧交会穴:十二经与奇经八脉的循行,常是相互交错,并不是孤立的,因此有许 多输穴,是两经以上的经气交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能治本经的疾病,还能 兼治其所交会经脉的疾病附表二) 3、选穴处方的具体运用选穴处方的具体运用 输穴的特点已在前面介绍,掌握这些特点,在临床上即可灵活运用在选穴处方 具体运用,综合起来,可分以下两大类型,即局部取穴与按经取穴这两大类型 几乎可以包 括各种取穴方法,特别是按经取穴最为重要 3.1 局部取穴 这一类型取穴方法的特点:是以每个腧穴在什么地方就治什么地方的病症,换言 之, 即是哪个区域有病,就在哪个区域来取穴,这种取穴方法不仅治疗局部体 表的疾病,并且能够治疗局部体内脏器疾患(胸、腹、背部)。
这一方法的应用 甚为广泛,并且易于掌握, 也可以单独应用但遇到较复杂的疾病,则不及按 经取穴,二者可以配合应用,具体方法概括的可分以下三点: ① 输穴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 以局部直接患处为主 (除重要器官及较大血管外) , 即是哪里疼痛,就在疼痛处针灸,这是符合古人“以痛为输”的原则,这种方法 在临床上只适 用于痛证 ② 近取穴:这一取穴的方法可分为局部较近区域或较远区域取穴, 如眼痛取攒竹、 睛明,鼻病取巨髎(口)、迎香,耳痛取听宫、听会……等,这些都是在患部的 局部附近取 穴 如鼻病取上星、 通天, 头痛取风池、 风府, 胃疾取章门、 天枢…… 等,这些都是在患部 的局部较远的区域取穴,但是头痛仍不离头部,腹部仍不 离腹部(包括背部),还是不脱离局部范围 ③ 俞取穴法(腹背取穴法):这一取穴的方法,是以脏腑特定穴位为基础,虽 然 “募”、“俞”一在腹,一在背,但是这些穴位,亦不离乎脏器所在局部, 如胃募中脘,胃的背 俞穴胃俞,肺募中府,肺的背俞穴肺俞……等等 在临床上治疗胃病取中脘或取胃俞,仍然是以脏器、局部为主,如果中脘、胃俞 同时 并用,即是“俞募取穴”,符合古人“从阳引阴,从阴引阳”的原则,后 世在这一原则基础上演变为“腹背取穴法”,即是不专以脏腑特定穴位为基础, 如胃痛腹部取梁门、背部取胃仓等等,尤为灵活。
以上三种取穴方法虽各有不同,总之,皆属于局部取穴的范畴 3.2 按经取穴 这一类型的取穴方法,较为复杂,也是非常重要的取穴方法,要掌握这种方法必 须充分了解脏腑生理、病理,经络循行路线,阴阳、五行、表里关系,输穴的特 性等等,才能掌握,灵活运用,故较局部取穴为困难,临床上运用,治疗复杂的 疾病效果较局部取穴为高 可以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 ①本经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根据本经输穴治疗的共同特点而应用的(特别是 肘膝以下的穴位),如肺经疾病,则取肺经的太渊、经渠、列缺、尺泽、孔最等; 如胃经疾病则 取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取本经中任何一穴、 二穴都可,不受限制,收效 亦宏,故应用广泛,多与局部取穴配合应用,为初 学者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 ②异经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或按脏腑、阴阳、表里关系,或按脏腑、五行、 属性关 系而应用的,如肺经疾患可取阴阳表里关系的大肠经穴治疗,亦可取脏 腑、五行属性的关 系脾、胃(属土、土能生金)经穴,或肾和膀胱(属水,金能 生水)经穴,临床运用便较灵活, 但是仍根据输穴共同治疗特点的原则的 ③ 五输(五行穴)取穴法(母子补泻法):这一取穴方法是以每经特定五行穴 位(井、 荥、俞、经、合)为基础,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辨清症候属虚、属 实,然后再根据“虚则补 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以取穴治疗。
补泻方法, 具体可分为本经补泻与异经补泻二种 本经补泻法:如肺经疾病属虚的补本经俞土穴太渊(因肺属金、土能生金、土为 肺之母),属实的泻本经合水穴尺泽穴(肺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肺之子),即 是符合“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 异经补泻法:这一方法是结合脏腑五行关系而运用的如肺(属金)经疾患属虚的 可以补异经脾(属土,土能生金))经的俞土穴太白,属实的可泻肾(属水,金能 生水)经的合水穴阴谷等 以上的取穴都较精,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时非熟练不可 ④经取穴法:这一取穴法方法可分为两种: 第一,数经并用取穴法,临床上遇到一些疾病属于多经病变,不能完全根据本经 及五 行的关系治疗,可酌用此法,如昏厥病人(中风、中暑等)刺十二井,中 风瘫痪病人手足三 阴三阳经穴都可酌量选用等 第二,交会穴取穴法:有的病经诊断后确属多经病变,但尽量采取穴少而效宏, 则以十四经脉交会的穴位为好如诊得肺、脾、肾、任脉四经病变,则取一个中 极穴即可(参阅 附表三) ⑤郄穴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主要是根据输穴的特性,适宜于急性病症,如胃病 急性发作,可取胃经郄穴梁丘;疔疮可取心包经郄穴郄门等是 ⑥原络配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根据脏腑表里关系及输穴特性而应用的,主要是 以 取发病本经的原穴为主, 再取相表之经的络穴为客, 例如肺经与大肠经合病, 以肺经为主,则先取本经的原穴太渊,再取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以大肠经为主 则先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再取肺经络穴列缺治疗之……。
这种方法适应相表里两 经合病,同时有两经病症 状表现者 ⑦八会取穴法:这一取穴的方法是根据脏腑生理为主,结合了输穴的特性,如一 切气病(如气喘、气短等)皆可取气会膻中穴如一切血症(如吐血、便血、血 崩等)皆可取血会脑俞穴等是 ⑧八脉交会取穴法:这一取穴的方法,是属于奇经八脉的八个交会穴位分四组 应用,例如心、胸、胃部疾患,则取公孙、内关肺系、咽喉、胸膈部疾患,则 取列缺、照海,配合应用,取穴虽简,收效亦宏,确是古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参 阅附表四) ⑨左右取穴法(交叉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左取右,右取左”,即取病处对侧 经穴的方法,例如左侧牙痛用右合谷,右侧牙痛用左合谷,……等类方法,是根 据经脉交叉而应用的 ⑩按时取穴法:这包括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子午流注的取穴方法,是以五输 结 合干支配穴的灵龟八法的取穴方法,是以八脉交会穴结合干支配穴的,这 种方法以脏 腑气血流注为主(另有专书、专题介绍,可参看《经络学说简编》 上列取穴方法种类虽多,但皆属于按经取穴范畴 (附表二)输穴分类表 附注:①郄穴尚有阳蹒脉一跗阳;阴蹺脉一交信;阳维脉一阳交;阴维脉一筑宾四穴 ②络穴尚 有脾之。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