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老规范对比.ppt
15页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一、总则与原规范(JTJ 024-85)比较区别1、原规范设计时荷载定义不明确(参见第1.0.2条)未指出采用何种荷载计算,新规范第1.0.5加以明确如下: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问题1: 需要指出的条文说明第1.0.1中指出基础结构与结构构件中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其中稳定性验算按1.0系数取,那么即为标准值组合,与计算地基承载力采用的短期效应组合(频遇值取1.0)相同结构承载力(受弯、受压、受剪、抗冲切和局部承压)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取计算的承载能力组合,其中偶然组合系数取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增加基础结构稳定性验算公式未见到规范有相关规定未见到规范有相关规定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3、沉降计算中考虑可变作用,原规范仅考虑结构重力作用注意计入冲击系数注意计入冲击系数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二、 地基岩土分类、工程特性与地基承载力1、土的特性内容为新加内容,对土的分类和特性进行了描述,具体详见规范。
2、明确了地基承载力以修正后的承载力[fa]控制3、修改了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表3.3.3-1),增加了粉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表3.3.3-4),删除了残积粘性土、黄土、多年冻土等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表格4、修正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公式未变,但是基础埋置深度h规定比较明确,深度修正系数表格根据土分类的调整相应调整,原规范中关于容重的公式改在条文说明中指出,r1安全考虑可取浮容重,r2取饱和容重与原公式表达有所不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软土地基承载力未变,新增软基处理后承载力确定方法6、删除原规范第二节重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提高,改为抗力系数,实际内容一致条文说明条文说明3.3.6有误有误1.0应为应为1.2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三、地基计算与地基处理 1、墩台基础设置于季节性冻土的最小埋置深度公式有变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涵洞基础埋置在季节性冻土上时,出入口埋置深度由2米范围内改为2~6米范围内按公式计算3、原规范中对小桥涵基础埋深要求改为涵洞埋深要求。
桥梁基底埋深安全值略有提高,见表4.1.1-6基础顶面要求略有降低,没做硬性规定4、新增基底双向偏心受压应力、合力偏心矩等验算,可考虑抗力系数(提高系数)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对基础沉降的要求有所改变,原规范仅计入恒载,新规范考虑了可变荷载,同时限值也有所改变,具体参见条文说明6、基础沉降的公式有所改变,同时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也做了调整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7、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确定有所不同(详见条文说明),并补充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简化计算公式原规范为原规范为1m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8、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确定有所不同(详见条文说明),并补充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简化计算公式9、取消了挡土墙抗倾计算公式10、抗滑公式有改变,同时要求略有降低(1.3改为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1、增加软土地基处理一节(原规范中第五章 人工地基提前)四、桩基础1、明确桩基分类2、钢筋混凝土管桩直径由0.4~0.5m改为0.4~0.8m,取消管柱定义3、提高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
提高桩内主筋、加强钢筋要求,钢筋保护层净距(净保护层)不小于60mm4、增加钢桩设计的相关规定5、提高承台、横系梁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到C25系梁钢筋配筋面积0.1%提高到0.15%桩基入承台厚度由15~20cm改为10cm,钢筋伸入长度带肋钢筋由40d改为35d6、摩擦桩单桩承载力计算形式有变,实质未变,与原公式相比增加了qr上限值侧摩阻力标准值表格有变化,清底系数要求更严,同时原规范桩重一半作为外荷载新规范有所修改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7、嵌岩桩承载力考虑了侧摩阻力的影响,同时明确了中风化层可作为嵌岩桩持力层(C1、C2按0.75折减)8、增加了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力加了加了2个增强系数个增强系数9、桩底土层承载力规定略有改变,加了群桩(大于等于9根)情况下的验算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五、沉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因设计中较少使用,暂无深入研究六、附录P m法中m计算公式略有改变,仅考虑2层土m值换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