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新教材培训2017综述.ppt
43页宜宾翠屏棠湖外语学校 王俊英 全称: 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出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初识教材 二、理性认知 三、教学建议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新教材的产生 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 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 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 ,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 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 到现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 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 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 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 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认识编写教材的人 总 主 编:温儒敏 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 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 1946年生,籍贯广东紫金曾任北 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 人,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 行主编及人教版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 书语文》的总主编 温儒敏 王本华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认识编写教材的人 总 主 编:温儒敏 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 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 1965年出生,北京人中国教 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 理事长多年来一直在人民教育出 版社任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先 后参加了不同品种的语文教材的开 发与编写工作,包括九年义务教育 以后的各套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认识编写教材的人 总 主 编:温儒敏 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 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 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 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 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当 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 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 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曹曹 文文 轩轩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认识编写教材的人 总 主 编:温儒敏 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 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 顾之川 1958年9月生,河南省商水县 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人民教 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 发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兼任中 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 会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 育及汉语史研究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认识编写教材的人 总 主 编:温儒敏 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 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 张笑庸 张笑庸,1949年5月生于吉林 省是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原院 长,吉林省教育学会顾问、吉林省 课改专家组副组长、全国教师教育 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协会理事 、吉林省楹联家协会副会长、吉林 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会长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认识新教材 外在变化 部编本 人教版 外在变化——目录的变化 人教版部编本 外在变化——单元说明的变化 人教版 部编本 外在变化——课文的变化 人 教 版 部 编 本 外在变化——读读写写的变化 部编本 人教版 外在变化——课后古诗的变化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认识新教材 内在变化——结构体系 ◆6*4建构: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每个单元4课; ◆读写配合:每个单元固定的板块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 ◆综合性学习:每学期三次; ◆名著阅读:每三个单元安排一本; ◆课外古诗:每三个单元集中安排4首; ◆知识补白:原来的附录有序地安排在课后的知识小框中; 教材的五个板块 • 阅读教学/每个单元 • 写作教学/每个单元 • 三次综合性学习/每学期 • 两个名著导读/每学期 • 两个古诗词诵读/每学期 • 有序的知识补白 重点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认识新教材 内在变化——阅读教学 双线组元: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三位一体: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双线组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单单元人文主题题语语文要素 第一单元四季美景 学习朗读,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汉语 之美 第二单元至爱亲情 学习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 情感基调 第三单元学习生活 学习默读,一气呵成读文章,把握文 章大意 第四单元人生之舟 学习默读,学习圈点勾画,理清作者 思路 第五单元动物与人 学习默读,学做摘录,把握文章中心 第六单元想象之翼 学习默读,快速阅读全文,发挥联想 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艺术世界 人教版(单元提示)部编本(单元提示) 品读优美诗文是一种 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
要 全身心投入,反复朗读, 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 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 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 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 彩语句课文中多用比喻 和拟人的手法,注意体会 他们的表达效果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 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 的情景,领略静物之美; 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 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 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 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 达效果 结论: 在表述知识和能力的时候,部编本更精准,更纯粹 七上·第一单元 课课 文要 点 1 春/朱自清 诵读揣摩,想象画面,体会情味 2 济南的冬天/老舍温晴、温情、温婉,写景手法(统一 基调、层次性、虚实等) 3 雨的四季/刘湛秋细腻的感受,细致的描摹,浓郁的情 味,诗化的语言 4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巩固诵读能力,发展理解能力;借助 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情境(设身处 地) 人文主题:四季之美 语文要素:学习朗读,品味 精彩语言,体会汉语之美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认识新教材 内在变化——阅读教学 三位一体: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助学系统: 教读课文:“预习”“注释”“思考探究”“ 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
其中 “预习” “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 行了明确的方法引导,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增强了 学习目的性 • 阅读:教读课文 3课时/课 “预习”兼有助读和作业双重功能,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或调动阅读期待,或与学生的经验、以前所学进行勾连 ,或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需要的背景知识,或照应单元重 点提示必要的阅读方法,或指出阅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等 ,目的在于引导、铺垫、提高阅读兴趣等 教 读 课 内容、情感 、主题、写 法、疑难 积累、品味 、拓展、延 伸 教 读 课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认识新教材 内在变化——阅读教学 三位一体: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助学系统: 自读课文:由“注释”“旁批”“阅读提示 ”“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不再设置课后练 习,体现课标要求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理念,并 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自主阅读实践 • 阅读:自读课文 2课时/课 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 行指导,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 读,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自 读 课 旁批或针对 课文的关键之 处、文笔精华 以及写作技法 做精要点评, 或以问题的形 式呈现,启发 学生思考。
自 读 课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认识新教材 内在变化——写作教学的变化 小 活 动 技巧点拨 实例分析 一般写作能力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发挥联想和想象 文从字顺 怎样选材 语言简明 记事写人能力 学会记事 写人要抓住特点 写出人物的精神 抓住细节 学习抒情 写作指导写作指导 写作实践写作实践 实例分析 • 写作1-2课时 写作教学的变化:专题独立,自成体系 专题主要活动能力培养点 口语 交际 类别 天下国家 故事会; 朗诵会; 展示会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讲述能力;朗诵能力; 资料搜集与研读能力 讲述传统文化 孝亲敬老 ,从我做 起 孝亲敬老 月活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组织策划能力;实用 文写作能力 发言 与 倾听 综合实践 我的语文 生活 调查访问 搜集整理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梳 理探究能力;当代文化 参与 提问 与 建议 语文生活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综合性学习的变化 • 综合性学习2课时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名著阅读的变化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 主推荐名著 《朝花夕拾 》 《西游记》 《骆驼祥子 》 《海底两万 里》 阅读方法 消除与经典 的隔膜 精读 和 跳读 圈点批注快速阅读 自主阅读 推荐 《城南旧事 》 《湘行散记 》 《猎人笔记 》 《镜花缘》 《红岩》 《创业史》 《基地》 《哈利·波 特与死亡圣 器》 • 名著1课时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课外古诗的变化 七上七下 峨眉山月歌/李 白 秋词(其一) /刘禹锡 竹里馆/王维 泊秦淮/杜牧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夜雨寄北/李 商隐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贾生/李商隐 行军九日思长 安故园/岑参 十一月四日风 雨大作(其二 )/陆游 逢入京使/岑 参 过松源晨炊漆 公店(其五)/ 杨万里 夜上受降城闻 笛/李益 潼关/谭嗣同晚春/韩愈 约客/赵师秀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认识新教材内在变化——课外古诗的变化 人教版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部编本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二、理性认知:听说读写,识得教材真面目 (一)对比分析,明明白白看变化 1.教材结构变化的分析; 2.教材篇目变化的分析; 3.课文设置变化的分析; 4.课后知识补白变化的分析; 2.教材篇目变化的分析; 人教版(七上三单单元)部编编本(七上一单单元) 课课文篇目 课课文 类类型 单单元教学目标标课课文篇目 课课文 类类型 单单元教学目标标 《春》 精读读 课课 品读优读优 美诗诗文是一 种令人愉悦的精神 享受要全身心投 入,反复朗读读,在 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的基础础上,深入体 会作者传传达的微妙 情感,揣摩和品味 富有特色的语语言, 积积累精彩语语句课课 文中多用比喻喻和拟拟 人的手法,注意体 会他们们的表达效果 《春》 教读课读课 学习习本单单元, 要重视视朗读课读课 文,想象文中 描绘绘的情景, 领领略静物之美 ;把握好重音 和停连连,感受 汉语汉语 声韵之美 还还要注意揣 摩和品味语语言 ,体会比喻喻和 拟拟人等修辞手 法的表达效果 。
《济济南的 冬天》 精读读 课课 《济济南的 冬天》 教读课读课 《风风雨》 略读读 课课 《雨的四季 》 自读课读课 《秋天》 略读读 课课 《古代诗诗歌 四首》 《观沧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闻闻王昌龄龄左迁 龙标龙标遥有此寄》 《天净净沙秋思》 教读课读课 《古代诗诗歌 四首》 《观沧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钱塘湖春行》 《天净净沙秋思》 精读读 课课 人教版部编编本 课课文篇目导读导读课课后练习练习课课文篇目预习预习课课后练习练习 《观沧观沧 海 》 略 《观沧海》描写了 哪些景物,体现了 诗人怎样的胸怀? 《观沧观沧 海》 略 反复诵读,体会四言古诗质 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 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 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次北固 山下》 发挥你的想象,描 述“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的情景 《次北固山 下》 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 会上下句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