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围绕新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以历史课文为例浅谈之.doc
11页如何围绕新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以历史课文为例浅谈之文章来源初中教师网w w 9 10.co M 刘能一、研读课程标准-建构教学目标“怎么教”是以明确 “教什么”为前提的,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成功教学的基础 和关键,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 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研读课程标准, 明确课程性质、理解课程理念、体会课程设计思路、明晰课 程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课标建构每一课教学的具体目标 (即“三维”目标)如教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 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 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例;理 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秦朝中央政权组织 的构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主要 表现和作用);认识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过 程与方法:学生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 论;探究历史事件发生以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所 产生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 的诗歌和秦朝“兵马俑”等历史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 的宏大气象;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 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 要内容和基本特征难点:秦代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 特征和影响当前历史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尚存在下列问题:1. 受“大纲时代”教学惯性的影响,不少教师仍习惯于脱 离“课标”,直接依据教材和教参进行教学设计还没有真正 由“教科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 即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穿新鞋走老路的还较为 普遍2. 面对课标那寥寥数语,有很多教师不知教学如何选 点,无法控制教学的宽度和深度教学目标的设计仍突出认 知性目标,浅者要求达到讲清知识,深者要求发展能力,其 他的任务,或抽象、或附带,并无真的地位,即使有,各种 目标大多也未呈整合态很少有教师能对每课的具体教学目 标作称职的分析和解读,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大多是干干巴巴的几条,表述雷同,不见深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O3 •不少教师没有认真关注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诸如了解、知道、列举、说出……理解水平 的,认识、说明、简述、概述、理解、概括、比较、分析、探讨应用水平的,收集、编辑、调查、制作、讨论、展览、总结、评价……结果教学目标设计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过高,导致教学难度过大,背离了课标要求,加重了学生的 负担。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由“教教林,转向“用教材教,,教 材是为了有效反映和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 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现代教学论强调“不是教教材 (课本),而是用教材(课本)1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教材的性质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 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非唯一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仅是依据),是“教学的工具',和教 学的抓手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开始设计具体的教 学方案时,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 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对教 材的创造性使用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 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对于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应注意下面几点:1 •重视使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 教材被誉为教材 群之“母港”,是教材系统中最为主要的“教材”,对于绝大多 数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们知识的最重要来源从教材中寻找教 学素材和例子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经济也是最为有效的方 法如“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教学特别难处理,第一,课程 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日本侵华的罪行太多了, 应如何向学生介绍呢?我们的处理原则是面的展开、点的聚 焦。
在教学中先是依据教材概述日本侵华的主要罪行:① 野蛮的军事侵略和残酷的暴行② 疯狂的经济掠夺③ 推行奴化教育④ 扶植傀儡政权奴役中国人民然后选择几个点去展 开如野蛮的军事侵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 变;野蛮的暴行:南京大屠杀、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细菌 战和毒气战、日军对解放区军民的残酷扫荡等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传统教学注重 学科知识的授受,教材基本上是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 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其认知价值和情意价 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 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 更要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要看到教 材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 景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 现课程目标如结合人教版教材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有老 师设计了如下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能够体现对学生学史过问题一漫画“冷战”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 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和创新能力、语言文字表 达能力以及动手创作能力等。
情景设置 基本素材包括:三 个人、一个喊话筒、一支消防水枪、一把雨伞基本要求(1) 必须要在画面中显示出与“冷战”相关的主要内容: 丘吉尔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苏联的反击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约组织2) 情景的设计必须要体现出美苏冷战过程中的对峙 状况3) 人物的描述或设计要明确的体现出个性特征,让 人一目了然4) 可以根据需要自主添加素材,但情景设置中提供 的素材必须要使用5) 建议自由组合成3至5人的学习小组,分工合作, 共同创作6) 作业形式可以是详细、准确的文字描述,也可以 绘制成一幅漫画(建议有一定绘画能力的同学可尝试)作 业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专题学习档案问题二 模拟会场 材料一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 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 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 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 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 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 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不结盟国家的国家 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材料二 我们有决心紧急地 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这种秩序将建立在所 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相互依靠、共同利益和相互合作 的基础上,而不问其经济和政治制度如何,这种秩序将纠正 不平等和非正义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 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并且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在 和平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
1974年联合国大 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由“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 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设计 一个简要的会议发言稿,包括中心议题,议题的具体内涵及 其成因,会议的意义问题三我的梦想-一个xx人的梦想基本要求(1) 内容可以从一个欧洲人的梦想、一个日本人的梦 想、一个俄罗斯人的梦想、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一个非洲人 的梦想中任选一个2) 站在自己扮演角色的立场发表个人见解,不必受 到传统观点的约束3) 形式:一篇不超过5分钟的短小精悍的演说辞 提示角度欧洲人的梦想可以是对欧洲一体化问题的支持, 也可以是反对;日本人的梦想可以是对美国说“不”,也可以 是对过去罪行的认识和道歉,还可以是对历史的歪曲和对军 国主义的赞扬;俄罗斯人的梦想可以是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也可以是对民族冲突、恐怖灾难的忧虑;中国人的梦想可以 是民族振兴的自尊和自豪感;非洲人的梦想可以是对贫困、 疾病、干旱、落后和战争的悲痛和控诉,也可以是对民族和 国家富强的期盼评价方法(1) 评估结果记入专题学习档案2) 挑选比较优秀的演说辞,由学生在课前即兴演讲 另外,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教师一直找不到实 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探索是强调 教师借助于新教材丰富的历史图片来进行尝试,实践证明效 果是非常明显的。
如古代文物的精湛工艺、书画雕塑作品的 艺术魅力,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使是生花的妙笔也 无法准确传递只有感官才能欣赏到的美因此在讲述中国古 代文化成就时教师都会自觉地让学生通过历史图片去联想、 去体悟、去感受那艺术的美当我们看到学生被那一件件艺 术作品深深吸引,惊叹不已,并因此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时, 我想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3•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教材结构 体系的构建是影响教材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以促进学生学 习和发展为宗旨的教材,它的体系设计必然要与学生的认知 结构相匹配,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实际教材编写中,教材 体系的构建往往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学科 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而形成 的在这一过程中,编写者考虑的往往是学生群体共同的发 展规律,难以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 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点 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去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 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因此, 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根据 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 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如 人民版教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可设计为两套方案 是:方案一完全依据教材的教学方案一、“六王毕、四海一,,1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2. 秦朝疆域的扩大(1) 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攻占阴山地区等军事 要地,修筑长城2) 南方:征岭南、开灵渠3) 西南:在西南夷地区开道路,任官吏3. 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 “海内为郡县”1. 关于郡县与分封的争议2•郡县等基层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3•郡县制设置的意义三、 秦汉王朝的官僚机构1. “皇帝,啲由来2. 三公九卿3•“朝议”四、 挟书律1 •焚书坑儒2•“挟书律”方案二依据课标和教材创新的提高方案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权的至高无上(1) 皇帝的由来(2) 皇权的至高无上(3) 皇帝制度的影响2 •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1) “三公”和“九卿”(2)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影响3 •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1) 郡县设置的历史溯源(2) 秦朝广置郡县(3) 郡县在历史上的演变((4) 郡县制度的历史影响4.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1)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2)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3)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和认识二、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定“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
2•政治制度建设影响后世郡县制度的建立 文物法度的统一驰道御道的开辟兵器险阻的消除传统思想的控 制万里长城的修筑南北边疆的开拓3•民族融合加速,形成中华多元一体格局三、课程内容教学化追求真实的课堂效果 课程内容的 教学化是教学设计最为重要的一环,它是保证教学设计贴近 课堂、贴近学生、贴近教学实际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不是 简单地把教材搬进教案,把教案搬进课堂、黑板;同时让学 生搬进笔记,搬进作业,标准答案搬进考卷的过程,而是师 生共同对话、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材内容教学化 设计应是一种学案式设计,教师应注意把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