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简介(山丹县南关学校).doc
4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山丹县南关学校中学部语文组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县局科学高效的教改理念指引下,山丹县南关学校中学部语文教研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我挖掘、自我创新,打造符合学校特点的课堂模式——“356”课堂模式何谓“356”?即“三模块、五环节、六要素” 【三模块】“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1.“定向导学”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明确学习目标,预设课堂的重点难点,编制成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并明确每个学习小组的预习任务;2.“互动展示”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质疑、感悟和提升;3.“当堂反馈”包括反思和总结,要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关注弱势群体,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标 三模块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既包含课前的备课预习,也包含课内的展示提升,还包含课后的小结反思和检测评价五环节】“自主学习,初步感知”、“理清文脉,整体感知”、“合作交流,品读质疑”、“回顾总结,拓展延伸”、“达标测评,巩固内化”解读五环节之前,先说说课前活动。
课前三分钟只是让个别学生广泛涉猎国内外时事、名人佳话、生活趣闻、经典故事、谜语笑话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激活语文兴趣五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一定要走近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下面结合陈老师的授课情况简单介绍一下课堂“五环节”: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要求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独自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包括字词文学常识、写作背景、课文内容,以及与文本相关的其他资料和类文赏读等2.“理清文脉,整体感知”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把握作者写作及教材编排的意图首先提出朗读要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比如陈鸿英老师设计的问题:①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②文章读起来是否生动有趣,作者运用哪些方法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③本文仅仅是在写蚂蚁吗?精巧的问题引领学生走近文本,在课堂上陈老师衔接得自然流畅3.“合作交流,品读质疑”环节,教师要将任务合理地分配到各小组,一般情况下,每组完成一项任务即可,各小组在这个环节还要推荐本组的中心发言人展示提升时,各小组要根据组内讨论的情况,面对全班,讲解、分析本组分配到的学习任务。
质疑评价时要求各小组结合其他小组的展示情况,对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对抗质疑,还要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做出中肯的评价这一环节,陈老师根据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老师把问题抛出:①作者为什么说“并没有感到自己比没有优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②“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各组成员在组长带动下热情高涨,讨论激烈,最后师生互动点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4.“回顾总结,拓展延伸”环节,重在总结文本主旨、写作技巧、作者情感等,由此引导学生由文本延伸到生活的空间课堂上,陈老师把总结部分以填空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回顾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环环相扣地将课文主旨概括出来,进而延伸到“蚁族”,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80后 ”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在都市这个“围城”出出进进的压力和奋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浅谈自己当下的思考和追求5.“达标测评,巩固内化”环节,教师可根据文本特质及授课内容设计科学有效的测评试题,以填空、表格或选择等形式,依托电子白板,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以达到巩固内化的目的这一环节中,字词积累因学生自主学习较扎实,故费时不多但最为成功的是第三小题“我读懂了什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内化,以及第四小题的读写训练感悟式写法的展示与提升,足以证明陈老师的这堂课是高效的。
【六要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的明晰度”、“合作的参与度”、“展示的精彩度”、“拓展的合适度”、“反馈的有效度”1.“目标的准确度”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立体式目标;2.“自学的明晰度”让学习任务以导学案的形式落实到每个学生和小组;3.“合作的参与度”让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展示,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发言人数的比例不低于80%;4.“展示的精彩度”检测课堂教学能否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5.“拓展的合适度”要求教师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拓展;6.“反馈的有效度”是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的检测体现 六要素是对一堂课进行评价的标准,学校每周会以教研组为单位,让每名教师按照六要素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交流下面就让其他老师做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