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讲座心得体会.docx
8页音乐讲座心得体会音乐讲座心得体会今年春天,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在中组部培训中心 为广阔学员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题为《走进音乐的世界》的讲座, 而我有幸作为学员兼音乐爱好者聆听了周教授的讲座在近三个小 时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周教授的讲座妙语连珠、形式生动、内涵 丰富,从音乐欣赏聊到艺术的功用,进而谈及人的感性能力的开 发他精彩的讲座博得了满堂喝彩这里,我仅对他讲座中的一些 观点和内容提供了一种哲学理解的维度周教授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开始了他的话 题对于这段千古以来传为佳话的知音难觅的故事,周教授给出了 他独特的理解:俞伯牙痛失知音后知音难觅进而摔琴的行为是不可 理喻的高山流水”的故事传达出这样一种审美误区:懂音乐者 应当能听出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具象之物,如高山、流水千百年 来,“高山流水”给听者造成了主观上的审美压力,人们对于那些 没有唱词的纯粹音乐怀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似乎只有懂得了音 乐表现出来的内容才算听懂了音乐周教授不禁发出了“音乐何须 懂”的感慨其实,道理很简单音乐不是造型性艺术,所以不能直接传达 视觉形象;乐谱不具备语义性,因而也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相比 绘画、雕塑等,音乐是艺术形式中离现实的感性直观形式最远的。
而正是音乐这种超脱于具象之上的纯粹性,所以黑格尔将音乐视为 艺术的最高形式所以,艺术不在于表现物与实在的相符,如中国 画的泼墨写意之风格追求的恰恰是游离于详细情景之上的那种特定 的艺术语言所展现的美感因而伽达默尔说:“艺术的使命不再是 自然理想的表现,而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自我发现如果说艺术不必追求对现实的真实写照,那么是否意味着艺术 只是天才的无意识创造,艺术作品只需要具有一种形式美,只是一 种康德“趣味”,从而彻底地与道德、意义无关呢?这种审美区分的 观点抽掉了艺术作品里的非审美要素,如目的,作用,内容和意义 等,即一部作品向我们展现的一切理解条件,剩下的只是纯粹审美 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成了“博物馆式的艺术”如果说这种对 艺术的理解是一种偏见,那么我们终究应该如何看待艺术作品呢?这 就涉及到了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意义接着,周教授为我们讲述了音乐史上的一那么故事,这那么故 事有助于我们理解上述问题芬兰籍古典音乐家西贝柳斯在创作出 《芬兰颂》的时候,芬兰还处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芬兰颂》 上演后就遭到了沙皇的文化检查官的审查,他们听出了这首曲子曲 子所蕴涵的对抗精神,于是这部杰作就被禁演了。
其实,全曲仅有7 分钟,没有一句唱词,凭什么就认为这是一 首具有特定内涵的作品呢?于是,周教授把这段纯音乐播放给我们 听结果,我们学员的感受与沙皇俄国的文化审查官惊人的一致: 我们从乐曲的各个局部分别听出了苦难、抗争、觉醒、胜利等思想 内容站在文化审查官的立场,似乎我们是理解正确了但问题 是,原作者西贝柳斯从来就没有说过这首曲子要表达什么内容!那 么,我们理解正确与否的标准又在哪里?正是基于此,周教授评价 道:“理解音乐何须要正确?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中,体验重于理解, 理解得对不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音乐当中获得丰富的感受确实,理解艺术与体悟宗教的直观方式无法用科学与常识的逻 辑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在此意义上,我们确实可以说,有多少观 众就有多少哈姆雷特但是,我们试想,如果我们是那个时代的芬 兰人民,身处在外国屈辱的统治下,聆听这首《芬兰颂》的时候, 相似的处境与经历必然会引起我们相似的艺术体验,而这正是人的 共同感的表达艺术的欣赏者面对艺术作品的忘我的陶醉,他们把自己的全部 生活体验以一种非概念式的朦胧形式与艺术作品相结合,他们在 《芬兰颂》中窥见了影影绰绰的自己,发现了这个苦难而真实的现 实,听到了振奋人心的鼓励,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他们对艺术 作品的理解使得艺术改变了他们自己不知是为什么,真正艺术的 美总是能引导伦理的善,这正是艺术的力量所在张世英先生也认 为,审美意识是优先于道德意识的,善是美的必然结论正如伟大 的古希腊悲剧,它那悲壮的行而上的酒神精神仿似女巫的咒语把观 者的心蛊惑,观者进入悲剧的情境其实是观者重新置身于意义的连 续性中,观者在悲剧中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这是悲剧美的伦理功 用所以,在艺术的体验中存在着一种意义饱满的过程,一部可以 称之为艺术的作品一旦诞生,也就进入到了历史的解释学循环中 我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中对同一部艺术作品有着我们独 特的解释,这些带有着深深的时代和文化烙印的解释不是这部艺术 作品之外的单独存在,而是参与到这部艺术作品的意义构成中来 了,使得这部艺术作品越来越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历史上《芬 兰颂》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推动作用,如今的《芬兰颂》被 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远远超出了西贝柳斯创造这部作品的那 几页乐谱所承载的重量最后,让我们听从周教授的呼唤——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为 我们的灵魂寻找到一处纯洁而优美的避难所非常感谢徐教授这么屡次次精彩的讲座,听了徐教授这么多的 原创作品,让我明白,如果我们能好好的利用这个音乐的特性,那 么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个更大的帮助。
不管是在专业方面, 还是生活方面,都让我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衷心的感谢徐教 授!听徐教授这次的讲座,作为的我,是应该对祖国做出奉献的同 时,发现祖国的美好河山深处那些优美动听的旋律,更加的热爱祖 国在阿炳的讲座中,不管是来在本专业的还是外院的同学们,他 们都洋溢着求知热情,讲座在高涨的情绪和热烈的掌声中完毕,同 学们久久不愿离开音乐厅,期待下次徐教授的精彩演讲在上海音 乐学院的视频观摩中,不管是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生的表演,还是研 究生的演唱,都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她们的演唱是那样的自如, 表演是那样的国际化,完全投入到音乐中,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 而作为大四的我们,是否该为我们的专业,我们的人生做一次好好 的规划,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听了这次徐教授的讲座,我觉得自己该给自己的人生多一点付 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将走入社会的我应该拿什么资本,用什 么姿态来迎接更大的挑战!人生追求——真善美,在教授这门课上不仅仅得到了很多知 识,更让我们找到了明确的方向以及人生的真谛!再次感谢徐教授无 私的付出和精彩的讲座今天,得到要去听讲座的通知,据说还是音乐讲座我很疑惑,经济学院没有音乐系,怎么会有音乐讲座呢?我没听 错吧。
另外我也很疑惑,面对学经济的学生,这位教授会怎么讲, 讲乐理知识、演奏、音乐的历史还是教我们欣赏音乐?总觉得,不管 讲那个都不是很适宜音乐知识那么多,仅凭小小的一个讲座,就 能让我们跻身音乐的殿堂吗?怀着疑惑,我来到了五报,已经有几个队友在这里等着了过 了一会,一位披着长卷发的人进来了不用问一准是江柏安教授 了,搞艺术的人都爱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豪放不羁教授首先讲了音乐的定义: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 里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 性时间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人们最喜爱 的艺术种类之一关于音乐的组织性在学初中物理时,物理老师就 讲过,如果没有规律可循那就成了噪音了接着,江教授就用一段 很普遍的旋律为我们解释了,音乐的规律性原以为音乐的规律性 是一段旋律的重复,现在才猛然发现乐谱中一个小节,小节与小节 之间都有规律,音符之间彼此连系,互相到达一种平衡虽然学过 乐器,看了那么多张乐谱,却从没发现还有这样的规律以前的音 乐学习真的很浅薄接着江老师又讲了音乐具有时间、声音、情感、表演特性情 感特性又分为根本特性和社会特性音乐的形象是抽象的概括的随 意的,音乐本无象,听者使之成象。
音乐的内涵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音乐的声音无外乎是好听有趣有意味的声音关于讲座的题目,“如何听音乐”江教授让我们每天倾听15分 钟的.音乐,在听音乐时什么事都不要做,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去 听音乐是要花时间的,但我们去聆听音乐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我 们获得的是音乐的美感,是内心情感的升华,是对情操的陶冶音 乐使我们生活变得高雅真正的音乐未必是一首歌,我们在大街小 巷听到的流行歌曲并不是真正的音乐像江教授所说很多人听流行 歌曲,有的甚至为之疯狂,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听的是寂寞人们没 有去关注音乐,而是在关注这些歌的歌词听到这里我才发现为什 么以前一旦有了流行歌曲的歌词,过了不久就会把这些歌忘到脑后 去而再去弹小时候弹过的曲子会很欣慰,一种幸福的感觉由心底 升起,似乎是去见一个久未谋面的好友在讲座中江教授并没有一直在讲音乐,还通过音乐讲了人生的 哲理告诉我们每个人“要有奋斗的目标,要有实现目标的志气” 不管现在的处境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使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在 梦想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不 应该得过且过,混日子更令我震撼的是另一句话“不怕你不跟着 别人的脚步走,就怕你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每个人的目标不一 样,因而每个人所要走的路也不一样,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和自己。
自己决定自己的步伐,掌握自己的未来而不要人云亦云,总跟着 别人走这一句话点醒了我,进入大学虽然得到了一些锻炼,但也 常常感到丧失了自己经过这样的点拨我似乎又找到了自己这次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但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获得 了许多的人生哲理不虚此行啊!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它记载并传 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赞美并谱写着社会进步的辉煌篇章等待 着,期盼着,终于迎来了一位老牌音乐人对音乐的独到赏析:20xx 年 1 月 8 日,西岸艺术馆的郭老师继续推出他的经典系列讲座“大 正音乐讲堂”,熟悉的旋律背后的罕见故事、探索音乐要义的艺术 光芒,整整两个小时的公益沙龙,近百首古典怀旧音乐毫无保存的 丰富着我们的情感,愉悦着诸位听者的身心!自古到今,无论是摇篮 边的催眠曲还是葬礼中的哀乐,无论是宗教仪式中的祭祀音乐还是 劳动中的呼喊号子,音乐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命历程,谱写着人类 的生命之歌——那么,问题来了:音乐如此陪伴我们的人生,听了 如此多的好音乐,我们到底听出了什么?这也是郭老师一开始最先抛出的一个话题当节奏震动着我们 的耳鼓时,生活中的一切仿佛融进了一个个的音符之中,可我们是 否感受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象或情感?当听完维瓦尔第的《四 季》,看着那么多美好的事物汇入了旋律,我们突然发现,只要能 将因为细心聆听而得到的快乐和幸福保存下来,充实了我们的生 活,就够了——何必懂得太多音乐内部的一切?或者,只要培养出了 具有音乐的耳朵和热爱音乐的兴趣,能够倾心的去感受音乐——我 们自然能听懂音乐!讲座当中穿插了很多情感之声、自然之韵,正是 因为千百年来有了它们的存在,人类的文明才会如此的灿烂辉煌!就 如战国时期的荀况曾经说,“夫乐者,乐也。
人情之所以不能免 之,故人不能无乐磅礴的气势、恢弘的音响,感谢郭老师的巧 妙搭配,使我们听得满意十足,就连良久之后的回味都是一种神奇 的体验,如果非要用挑剔的眼光再评价一句的话,那便是时间为何 不能再过得慢一些呢?今天,非常有幸,我们听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的许教授,和江苏 教育学院谈教授的精彩讲座两位教授各具风格,许教授谈吐幽 默,她的关于《构建和创新优质音乐课程》的讲座,让我们耳目一 新许教授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根据我们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一 一做了解答让我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概况,以及课堂教学、游戏设 计等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她毫不保存的,将一些实用的小游 戏传授给我们,感觉既实用,又很有创意为我们以后对幼儿实施 特色教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许老师 60 出头的模样,但她眼 神犀利,始终闪烁着教育的智慧,一种洒脱、睿智的感觉油然而 生讲座中,她不时地给我们示范性的语言,那种对孩子的喜爱, 对教育的热爱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听许教授的讲座,让我们真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