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卷...doc
10页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特别提醒:全卷共1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 校本研究的基本含义答:校本研究就是以校为本,英文是on school,意思是为了学校、基于 学校、在学校中这里的“为了学校”强调校本研究的目的和宗旨在于促进 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了学校最终目标的达成;这里的“基于学校” 强调的是校本研究的力量是以学校现有的力量为基础,不排斥校外的力量,而 是为我所用;这里的“在学校中”意指校木研究的主场地在学校中,而不是学 校之外也就说,把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学校在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全 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一种研究活动, 并注意吸收校内外的其他力量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校本研究2. 新课程中的教学观的基本内涵答: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第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第三,教学要重过程重于重结果;第四,注重学 生的发展而不是注重学科3. 案例的基本结构答:一•般而言,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包括案例标题、案例 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对案例事件的反思等四个部分。
另外,有些案例还有 附录,主要是将一•些有关案例主题的补充材料如对•具体问题的访谈记录、能够 反映案例主题的数据和表格甚至学生的作业等放在案例叙述之后作为附录4. 学生发展的内涵答:学生发展也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知识、人格 等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成的学生发展知识单方面的智力方面的发展,新课堂 改革所提倡的是新的学生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说,教育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 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 发展,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求知与开发智力无疑是教育的一 项根本任务,但不是惟-•任务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应当通过课 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达成的共识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1 政府管制与教师专业自主的抗争表现为虽然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 为一门专业的主要指标之一,正日益为广大教师认可,但教师职业在争取专业 自主时举步维艰。
世界教育改革反映出的特性表明,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 往往只是被当作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没有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如工 资评定、课程等的参与决策权1 工作满意度与信任度近年来,社会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信任度进一 步降低事实表明,教师对自身的工作的满意度也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的原因 可能包括:教师在工作中较少得到支持与鼓励;教师缺少与同行以及其它职业 人员交流、沟通的机会而产生孤独寂寞感;学校的组织等级森严;教师未能充 分准备新增加的教学任务等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的是教师的信念与工作 积极性社会变革与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教师从一 个简单的文化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指导者、帮助者;另一 方面,教师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不仅仅工资待遇低,而且经常成为政治家 与社会的替罪羊(社会总是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指责教育)种种原因使得教师 职业不仅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入职,而且还经常使一•些比较活跃的在职教师在失 望中告退教坛,奔向其他行业况且,当今教师的地位与工作条件有进一•步恶 化的趋势1 教师成为研究者虽然教师进行研究活动的意义早己为人们认识到,但 只是到近年来的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取向才能使这一认识落到实处。
目前,人 们比较一致地把教师的研究定位为反思性研究与行动研究中小学教师与大学 教师的研究目的应该不完全一致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使教师成长为有批判意识的、 自觉的行动者2.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要阐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 法答:首先,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诱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原动力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课堂 有效提问的策略有如下儿个:①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②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③调整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④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 率⑤调整问题类型比率及问题水平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的开放 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其次,强化帅生积极互动的层次与参与的质量,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促 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发展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双方特征或交往的简单总和,还受以往互动经历的影 响,是双方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综合反映,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 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
从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角 度,要做到有效教学,①教帅应该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②在中小学课堂教 学中,教师应多样化的呈现教学内容,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第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时间,减少无效、低效活动,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化的层次和水平当前,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把握不好时间利用的尺度,一•是表现 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 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 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种现象表现为教 师课上讲得太少,讲课内容太粗、欠透,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太多,课堂结构松 散,至使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造成松懈、涣散,课堂教学效率极低第三 种现象是教师对数学知识本身的传授和对德育知识的灌输时•间分配不合理第 四种表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合理的掌握时间,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 分配不合理,以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为了保证学生对知 识反馈和检测的效率,经验丰富的教师通常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吸引 学生注意力。
在合作教学中,也要注意时间利用问题,在适当的时机,如果学 生讨论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完全可以延长学生讨论时间,缩短教师 讲解时间第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提高课堂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比较 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①合理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有助 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②教学过程与结构的最优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本身是一•个系统,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是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合理高效的教学结构安排应该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时间 长短适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并能恰当的组织材料,学习重点、难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问题域,必须采用复 合的多种手段、多种渠道才能逐步加以解决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是一 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些既定目标的实现常常孕育着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新 目标的追求也就说,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 程3. 简要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在于:%1 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 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 体现课程的均衡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 整和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 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果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提倡选修课1 课程内容改革: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 的学习型缺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打好基础,注重 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探究1 学习方式的变化: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 评价功能的变化: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摆正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不 能以考试来代替评价1 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过去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 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4. 如何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答:教学不是简单地传递、灌输书本知识,而是结合具体教育情景批判地、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过程,其间涉及教材内容的调整和加工,教材资源的整合 和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等。
新的课程标准说得更明白:教材归根结底必须由 教师自主编制或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这些都说明教材不是圣经,不是权 威,它只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资源,是被教师加工改造的对象同时 也说明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奴隶,而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要“用教材教而 不是教教材”这是新时代的条件下,社会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做到“用 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具体要做到:①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教材是师生从事 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惟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教 材,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主旨,进而才能创造性地使用加工或完善教材②要 准确把握教学要求③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1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有关的问题:有人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 么结果,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领导 领导沉默许久,说道:“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I门I答你的问题呢? ”当问到大学中文 系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I口I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口|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学生时,一 位尖了学生举手1门1答:“是零。
一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0”,他却遭到了班主 任的批评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 “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时的眼暗”、“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老人给 这次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1) 读完之后,简单描述你的所想、所感答:从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知识的丰富、 社会角色的转化,个人对于答案的唯-•性和肯定性追求越来越强烈从我们的 教育体制来看,也即是随着教育的增多,人们的想象力愈来愈被磨灭,思想也 越来越禁锢,思维方式也越来越单一,避辑也千篇-•律,逐渐失去个性,在很 大程度上,这是我们教育体制形成了这种“批量生产”结果的2) 这样的结果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关吗?若有,是什么?并请思考这份 材料对你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启示是什么答:与教学方式有关长期以来教师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创造力缺 失,只会被动地接受现成答案,而忘记了 己去寻找答案,或答案可能是丰富 多彩的虽然教学方式对这个结果的产生并不是绝对的关系,我们的教学方式 虽然不必然导致这种结果,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个结果的产生对我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启示:%1 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多元的学习方式。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