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东西方绘画中用线的异同论文.doc
6页关于东西方绘画中用线的异同论文 【摘要】线在中西绘画艺术中一直起到绘画造型的重要作用由于中西方思想文化、美学观念的差异艺术家的思考方式以及材料、媒介的运用不同使得线也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的差异性寻找其中的不同之处以求在绘画中融合“西方的形式规律”以及“东方的意境韵味”为贯通中西绘画搭建艺术之桥梁 【关键词】东西方绘画;传统绘画;线 在绘画创作中线条的使用最为简便变化也最为丰富对线的定义是仅存在于头脑中的抽象认识人们用线描绘出事物的外形特征以此来分辨物体之间的区别其次通过线形态的变化来传递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线条在一张绘画作品中包括了画面中的轮廓线形与形之间的边线也包括由笔带动的各种形态的线这一切线的组合都是作品的一个极具表现力的因素不同的艺术家都会运用具有表达自我世界观感受的线条组合以此来传达自我对世界的看法 一、东西方绘画中线的运用 (一)东西方绘画的艺术观念 由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民族审美情趣的影响下对美的认识和感受也不相同这样的差异性形成了中西方艺术家绘画作品各自不同的特征艺术家通过个人的语言形式展现民族化的作品体现出不同艺术观念我们发现西方人在对世界的认知上往往表现出独立的倾向在教育中重视独立性和个性的培养使得他们强调在相互竞争中才能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结果的追寻而东方人却不一样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东方人是在和谐的状态下完善自我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注重对事物内在精神的表现凡事更在乎事物发展的经过更为注重对生命和精神上认识的把握传统绘画在描绘对象时主张“静心关照”使得心灵融入客观对象力求达到精神和主题契合的境界这是中西地域环境和思想文化差异情况下所出现的不一样的面貌 (二)西方绘画用线的特点 在西方的绘画作品中画家运用更为理性的处理方式归纳线的作用他们所运用的线主要是为了光线变化和形体结构的把握而服务的力求用线塑造三维立体的画面形象在20世纪前的西画中线通常是指在画中起着再现作用的轮廓线用来概括物体的体积并且也起到装饰性的作用是画面中构成的主要因素线条作为视觉途径和观察指导在文艺复兴时期曾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主要基本要素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直接复现和模仿并得到充分的发展西画中运用线条勾画出的人物造型客观、比例准确还原对象的状态我们很难将以造型为目的的线独立出来评价、赏析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再现性绘画体系发展定型的时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对透视学、解剖学的探索为准确再现对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而达到艺术作品“真”和“美”的更高艺术追求达·芬奇对人物的塑造强调轮廓线但线中有虚实形状有模糊就像消失在阴影里那种前人所采用的平均而精准、生硬的轮廓就变得柔和 线描的风格是一种使人产生塑型感的清晰性的风格:“固体物的均匀、结实、清晰的边界给观众一种安全感仿佛他能用自己的手抚摸这些边界”拉斐尔的用线极为悠长、连贯他确立了自己的绘画体系严守规则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克制和庄严获得了再现客观自然的三维空间感而拉斐尔的用线方式也正是盛期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艺术观的共同模式 (三)东方绘画用线的特点 中国传统用线理论在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它随着中国绘画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在中国画论中肯定了线的价值在中国传统用线理论中我们了解到线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形式对艺术的创作所起的重大作用在东晋顾恺之的《画论》中有了对“骨”的关注开始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早出现的用线理论逐渐发展到后来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古法用笔”以及“以形写神”的理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用线表达来源于画家对物像的深刻领悟线条注入了画家精神价值有着超越物像本质的魅力赋予了线新的生命感以及表现力这是线在中西方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各具不同的面貌所表现出的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在绘画造型方面起到了象形、状物的重要作用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以线来概括出对象的外轮廓在对人物的描绘中通过描摹人物的衣着、特征表现人物的身份和状态描绘人物举止动态和面部表情来传达画中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及心境状态 我们对传统绘画的解读中可以归类为两个风格种类“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按照张彦远的解释疏体是指:“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而密体则是:“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线条是画家主观意识的表现我们借用疏密二体理论来分析中国绘画中的用线更进一步地了解线条作为中国绘画产生以来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内在含义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在艺术作品中使得线条具有了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以及条丰富的变化中产生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感 随着中国在艺术文化方面的发展中国的油画家远渡留洋在探索绘画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在中西油画语言之间取长补短探索性地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融合西画的语言在继承传统下创新这个阶段为中国的油画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尽管对西画形似融会贯通但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中国画家还是表现出了另一种精神取向和形式美感东方人的用线是站在另一个高点来体现绘画的形式表现以及审美趣味 以画家林风眠为例他早年的油画透露出吸收了西画的养分以西方特有的方式进行创作归国后他的画面开始注重现代派绘画的语言特征出现了点、线、面的构成在他后来的探索中以水墨的形式为主笔墨带动出的形式力度使得画面中的线极具张力在写意的笔触中融合了西方抽象绘画中的线这种做法打破了固有方式的沉静在探索中不断产生丰富的变化富有中国式写意意味的用线将中国传统的精神融汇于线条之中笔墨趣味取其似与不似之间线在此呈现出的魅力与西方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 三、东西方绘画中用线造型的比较 在各种艺术语言中线条的使用最为简便变化也最为丰富东西方绘画艺术起初都由记录生活演变而来如狩猎场景、歌舞、生活等也记录着自然环境中的花乌虫鱼、飞禽走兽因而用线描摹对象无疑是最为简单明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的表达方式始终以用线为主从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到历代壁画的人物造型以及各朝代文人绘画线都显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西方用线从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画动物造型到古希腊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绘画再到新古典主义以及野兽派、立体主义、抽象绘画等都运用线来界型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绘画线的运用占据重要位置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家笔下的线条并非完全是对象所有的而与画家的主观意志相一致然而西方画家并没有继续深究线条的审美内涵将笔意融合为一揭示出线条的灵魂情感而是用理性客观的科学法则来处理画面 结语 在东西方绘画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受人文环境、时代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对艺术的追求和价值的取向有着巨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西方的线重“状物表形”而东方的线强调“表意描神”状物表型就必须沿科学探究的线索去描绘物象的空间状态比例、纵深、质地都是严格无误而表意描神则略去皮毛融入个人的体察经验直取物象意趣、意境、神气、特质西方实、东方虚;西方“是”东方不似;西方客观东方主观受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艺术家笔下的线也显现出不同的魅力艺术的主流随着东方的审美和西方的自由随意而不断向前推进中西文化和绘画艺术也在相互交流和促进之中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瑞士]H.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潘耀昌泽.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