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峡岸三地无线电科技研讨会.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106785020
  • 上传时间:2019-10-1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4.6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08 海峽兩岸三地無線電科技研討會,台北亞東技術學院 59 色散介质色散介质 FDTD 通用吸收边界研究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通用吸收边界研究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魏魏 兵兵 1,葛德彪 葛德彪 1,龚书喜 龚书喜 2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系 中国 西安 710071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与电磁散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 西安 710071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系 中国 西安 710071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与电磁散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 西安 710071 摘摘 要要 由单轴各向异性介质所满足的场方程出 发, 并根据相位匹配原理以得到介质中的色散 关系和无反射条件 结合频域到时域的转换关 系 (即用t∂ ∂代替jω) 和移位算子时域有限 差分(SO-FDTD)方法给出一种适用于各向同 性常见色散介质模型,包括德拜模型、洛仑兹 模型、德鲁模型等的通用 UPML 吸收边界 关键词关键词: FDTD,吸收边界,移位算子,色散介 质 1、前、前 言言 由于计算机容量的限制,时域有限差分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方 法计算只能在有限区域进行。

      为了能模拟开域 电磁过程, 在计算域的截断边界处必须给出吸 收边界条件 数十年来对于吸收边界的研究一 直是 FDTD 方法中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之一 [1]~ [6]吸收边界从最初开始的简单的差值边 界,到后来广泛采用的 Mur 吸收边界[2],以致 于上世纪 90 年代发展起来的完全匹配层吸收 边界[4,5],其吸收效果越来越好近年来,为 解决色散介质相关问题的吸收问题, 人们也进 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其中,卷积完全匹配层 (Convolutional Perfect Match Layer,CPML) 吸收边界是目前最为常用和有效的色散介质 吸收边界[6] 色散介质吸收边界的设置和处理与计算 域内同吸收边界相邻的色散介质类型有关 由 文献[7], 对于单极点德拜介质, CPML 区域内 安培定律的 x 方向分量的表达式为 0 x x sxd E EJ t ε εσ ∞ ∂ ++ ∂ 11 y z yy H H yzκκ ⎛⎞∂ ∂ =−⎜⎟ ⎜⎟ ∂∂ ⎝⎠ y z yz H H yz ςς ∂⎛⎞ ∂ +∗−∗ ⎜⎟ ∂∂ ⎝⎠ (1) 对于其他色散介质模型,例如洛仑兹模型、德 鲁模型等。

      方程(1)的右端保持形式不变, 而左 端随着介质类型的变化而变化 这一特性使得 CPML 在处理不同类型的色散介质时需要编 制不同的吸收边界程序, 算法和程序的通用性 差 本文以电色散介质 (其介电系数随频率的 变化而变化,而磁参数不变)的为例,给出一 种 基 于 移 位 算 子 时 域 有 限 差 分 方 法 ( Shift-Operator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SO-FDTD)的通用色散介质吸收边 界该吸收边界建立在各向异性完全匹配层 (Uniaxial Perfect Metch Layer, UPML) 吸收边 界的基础之上 其中各向异性介质内的色散关 系、介质交界面处的无反射条件、各向异性完 全匹配层内参数的选取(包括棱边和角顶区) 等都与通常 UPML 中的处理方式一致在得 到 UPML 时域公式的过程中,将与 UPML 相 邻的色散介质的频域相对介电系数展开成为 以 jω为自变量的分式多项式形式进而得到 适用于常见各种色散介质模型的通用吸收边 界文中时谐因子取()exp j tω 2、色散介质、色散介质 UPML 的通用时域公式的通用时域公式 由参考文献[8]与 UPML 吸收层相邻介质的 参数 1 ε, 1 μ可取以下形式 2008 海峽兩岸三地無線電科技研討會,台北亞東技術學院 60 0 0 0 j j j xxx yyy zzz s s s κσωε κσωε κσωε =+ =+ =+ (2) 以下推导针对角顶区 UPML 的情况,适当简化 后可用于棱边区或平面区边界。

      各向异性介质麦克斯韦旋度方程(无源) 在 时谐场情形为 j j ω ω ∇×=⋅ ∇×= −⋅ ε μ HE EH (3) 设与 UPML 相邻的色散介质的介电系数 为( )ωε1, 引 入 中 间 变 量P , ( )() 1xzxx PssEεω=, ( )() 1yxyy PssEεω= , ( )() 1zyzz PssEεω= ,(3)式第一式可写为 00 j00 00 zy xz yx yx zy xz HyHz HzHx HxHy sP sP sP ω ⎡⎤∂∂ −∂∂ ⎢⎥ ∂∂ −∂∂ ⎢⎥ ⎢⎥ ∂∂ −∂∂ ⎣⎦ ⎡⎤⎡⎤ ⎢⎥⎢⎥ = ⎢⎥⎢⎥ ⎢⎥⎢⎥ ⎣⎦⎣⎦ (4) 取 UPML 的参数如(2)式,将(2)代入(4)式,并 利用频域到时域的转换关系t ∂∂→ωj,将 其过渡为时域公式得 0 00 00 00 00 1 00 00 zy xz yx yx zy xz yx zy xz HyHz HzHx HxHy P P t P P P P κ κ κ σ σ ε 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式的分量式为(以 x 分量为例,下同) () 0 zy yxyx HyHz PtPκσε ∂∂ −∂∂ ∂∂ += (6) (6)式与通常麦克斯韦方程直角分量式相似。

      再引入中间变量 D 为 ( ) 1xx DPεω= (7) 可得 () xzxx DssE= (8) 再将(2)代入(8)式得 ()() ()() 0 0 j j xxx zzx D E κσωε κσωε + =+ (9) (9)式的时域形式为 0 0 xxxx zxzx DtD EtE κσε ε κσ ∂∂ + =∂∂ + (10) (10)式为一阶微分方程 可以证明, 常见色散介质模型包括等离子 体、德拜模型、洛仑兹模型和德鲁模型等的介 电系数( )ωε1均可以写成有理分式函数形式 [9],即 ( )()() 1 00 jj NN nn nn nn pqεωωω == ⎡⎤⎡⎤ =⋅⋅ ⎢⎥⎢⎥ ⎣⎦⎣⎦ ∑∑ (11) 其中 n p和 n q为多项式系数, N 为整数 将(11) 代入(7)第一式得 ()() 00 jj NN nn nxnx nn qPpDωω == ⎡⎤⎡⎤ ⋅=⋅ ⎢⎥⎢⎥ ⎣⎦⎣⎦ ∑∑ (12) 按照关系t ∂∂→ωj,上式的时域形式为 ()() 00 NN nnnn nxnx nn qPtpDt == ∂∂=∂∂ ∑∑ (13) 这是一个 N 阶微分方程。

      方程的阶数 N 与 UPML 相邻的介质类型有关通常情形下,工 程实际中应用时(13)是一阶或二阶的微分方 程例如单极点德拜模型为 N=1 时的情形, 而非磁等离子体、双极点德拜模型、单极点对 洛仑兹模型和单极点的德鲁模型为 N=2 时的 情形当 N=2 时(13)式可写为 ()() ()() 22 012 22 012 xx xx PtqPt ppDtpDt +∂∂+∂∂ =+∂∂+∂∂ (14) 综 合 (6) 、 (14) 和 (10) 式 给 出 从 EDPH→→→的时间推进式 本文中假设色散介质的磁导系数 1 μ为常 2008 海峽兩岸三地無線電科技研討會,台北亞東技術學院 61 数,与频率无关此时可参照通常 UPML 的 方式得到 UPML 中HBE→→的时间推 进式 3、色散介质通用吸收边界、色散介质通用吸收边界 的的FDTD实现实现 下面给出方程(6)、(14)和(10)的 FDTD 形 式 3.1 磁场强度到中间变量磁场强度到中间变量 P 的递推(的递推(H→P)) 注意到(6)式与文献[8]式有相似的表达形 式,采用与该书中相似的离散方式可得 () () (){ () () ()} 1 1 2 1 2 1 2 1 2 1 2, , ( )1 2, , ( )1 2,1 2, 1 2,1 2, 1 2, ,1 2 1 2, ,1 2 n x n x n z z n y n y Pij k CAX mPij k CBX mHijk Hijky Hij k Hij kz + + + + + =⋅+ ⎡+⋅++ ⎣ ⎤−+−Δ ⎦ ⎡−++ ⎣ ⎤−+−Δ ⎦ (15) 式中 0 0 1( )2( ) ( ) 1( )2( ) yy yy mtm CAX m mtm σε κ σε κ ⎡⎤ ⎡⎤−Δ ⎣⎦ ⎣⎦ = ⎡⎤ ⎡⎤+Δ ⎣⎦ ⎣⎦ 0 ( ) ( ) 1( )2( ) y yy tm CBX m mtm κ σε κ Δ = ⎡⎤ ⎡⎤+Δ ⎣⎦ ⎣⎦ (16) 上式中标号()kjim,, 2 1 +=。

      3.2 中间变量中间变量 P 到中间变量到中间变量 D 的递推 (的递推 (P→D)) 利用一阶、 二阶微分的中心差分近似离散 (14)中的第一式可得 11 1 1 ( )12( ) 3( )4( ) 5( )6( ) nn xx nn xx nn xx DmPDPDPm PDPmPDPm PDDmPDDm ++ − − =+⋅ +⋅+⋅ +⋅+⋅ (17) 式中 () () () () () () () () () () () 2 0012 1212 212 2112 212 1 2112 1 2 32( ) 4 52 6( ) n x n x PDqpptpt PDqtqptp PDqptpPm PDtptp PDpptp PDpptptpDm − =−Δ +Δ⎡⎤ ⎣⎦ =Δ +Δ + Δ +⎡⎤ ⎣⎦ =−ΔΔ + =Δ + −ΔΔ +⎡⎤ ⎣⎦ = = (18) (14)中的第二和第三式可采用与第一式相同的 方法离散 3.3 中间变量中间变量 D 到电场强度到电场强度 E 的递推 (的递推 (D→E)) 利用中心差分近似离散(10)式可得 1 1 123 n x nnn xxx E DEXDDEXDDEXE + + =⋅+⋅+⋅ (19) 式中 () 0 00 2 1 2 xx zz t DEX t κ εσ εε κσ +Δ = +Δ () () 0 00 0 0 2 2 2 2 3 2 xx zz zz zz t DEX t t DEX t σκ ε εε κσ σκ ε ε κσ Δ− = +Δ Δ− = − +Δ (20) 综上, 利用(15)式可以实现磁场强度 H 到 极化强度 P 的 FDTD 迭代,利用(17)式可以实 现极化强度 P 到电位移矢量 D 的 FDTD 迭代, 利用(19)式可以实现电位移矢量D到电场强度 E 的 FDTD 迭代。

      从 E 到 H 的迭代式与通常 FDTD 的迭代式相同 致谢致谢:感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编号: 20070421109)对本文工作的支持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Engquist B and Majda A.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ves. Math. Comput., July 1977, 31(139): 629~651 [2] Mur G.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finite-difference approximation of the time-domain electromagntic field equations. IEEE Trans. Electromagn. Compat., Nov. 1981, EMC-23(4): 377~382 [3] Berenger J P. A per。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