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公司运营法律风险.pdf
4页分公司运营法律风险 涉财税 诉讼 责权 一 分公司的法律地位解析 分公司分公司是与总公司或本公司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许多大型企 业的业务分布于全国各地甚至许多国家 直接从事这些业务的是公司所 设置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 这些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就是所谓的分公 司 而公司本身则称之为总公司或本公司 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虽然 同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有些类似 但分公司的法律地位与子公司完全 不同 它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分公司是总公司下属的直接从事业务经 营活动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 虽然分公司有公司字样 但它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公司 因为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 位 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分公司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分公司没有 自己的独立财产 其实际占有 使用的财产是总公司财产的一部分 列 入总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 分公司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分公司 不是公司 它的设立不须依照公司设立程序 只要在履行简单地登记和 营业手续后即可成立 分公司没有自己的章程 没有董事会等形式 的公司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关 分公司名称 只要在总公司名称 后加上分公司字样即可 注 若分公司是依法设立的 具有相应的授权 并且领取了营业执 照 可作为诉讼主体参加诉讼 二 客服分公司运营过程可能遭遇的风险形式 1 企业财税风险 企业税收风险是指企业因为税收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可能性 这 种可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因主客观原因导致企业对税收政策的理 解和执行发生偏差 遭受税务等部门的查处而增加税收滞纳金 罚款 罚金等额外支出 以至于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甚至导致破产的可能性 二 是企业因多缴税款或未用足税收优惠政策等而减少应得经济利益的可能 性 表现形式 a 虚假出资 抽逃资金 b 私设小金库 c 采购业 务回扣 d 假发票入帐 e 隐匿收入 f 帐外利润 企业税务风险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企业治理者税收理念有偏 差 税务风险意识不强 强大的利益驱动是企业忽视税务风险的内在动 因 企业内部财务治理混乱 税务治理机制不健全 税务风险控制机制 缺失 企业缺乏比较专业的财务人员 处理涉税业务力不从心 国家的 税制因素是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外部因素 企业治理者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惯性 走出涉税熟悉的误区 正视 税务问题 加强涉税治理 提高依法纳税意识 控制税务风险 完善企 业内部税务治理 提高税务筹划能力 有效防范税务风险 1 企业治理层必须加强纳税意识 加强税收基础治理 重视 税务风险控制 2 提高办税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3 建立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 4 提高企业相关治理人员的防范税务风险能力 5 聘请税务顾问 寻求中介组织的专业支持 6 提高税务筹划能力 增强税收风险的预见性 合理降低税 收负担 2 企业诉讼风险 企业诉讼风险 是指企业在诉讼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争议事实以 外的因素 影响案件审理和执行 致使其合法权益无法实现的风 险 诉讼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但企业不必因此丧失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 益的信心 当纠纷发生后 可通过相互协商 仲裁 调解等方式解决 诉讼风险也是可以通过当事人积极的法律行为加以补救的 另外 企业可以通过聘请法律顾问来降低诉讼风险 一个好的法 律顾问起码会给企业三方面的帮助 一是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提 供法律咨询 为可能发生的诉讼风险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是在诉讼 中充分运用法律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为企业的合法权 益据理力争 风险的评估与防范 第一 涉诉前要合理选择解决冲突的途径 第二 涉诉后要合理的评估和预测诉讼中的各种风险 一般而言 诉讼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起诉阶段的风险 如诉讼主体不适合的风险 受诉法院选择不当的风 险 不按时缴纳诉讼费用的风险 起诉超过诉讼时效期限的风险等 案件审理阶段的风险 如诉讼请求不当的风险 对方当事人反诉或第 三人起诉的风险 不据实提出诉讼请求的风险 不能充分提供证据的风 险 不能提供原始证据的风险 提供证据超过举证时限的风险 当事人 对代理人授权不明 监督不力的风险 诉讼代理人能力不足 工作不力 的风险 对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风险 诉讼代表人或代理人不按时出庭 的风险 当事人申请评估 鉴定的风险 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风 险 申请财产 证举保全的风险等 二审阶段的风险 不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上诉的风险 不在法定期限内 提交上诉材料的风险 不按时缴纳上诉费用的风险等 执行阶段的风险 超期申请执行的风险 被执行人无财产供执行或财 产不足以执行判决或调解书确定的数额的风险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异议 的风险 被执行人申请再审引起执行中止或终结的风险 败诉方还应面 临财产被查封 冻结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风险 第三 针对诉讼中的风险积极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 在合理地预测和 评估诉讼中的各种风险之后 企业应该同诉讼代理人积极依法采取防范 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的措施 而不应该消极应对 坐失良机 第四 积极评估和防范诉讼后的风险 在生效判决执行完毕之后 也 存在因诉讼而带来的风险 如被执行人申请再审或司法机关决定再审的 风险 因执行错误而执行回转的风险等 对这些跟诉讼密切相关的风 险 企业家们也不应忽视 第五 败诉后谨慎选择申诉 在各类诉讼中 企业及其诉讼代理人虽 然竭尽全力 有时也难免在终审中败诉 尽管各类诉讼法都规定了再审 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下 再审立案的标准 较高 立案率低 再审周期长 诉讼成本更高 企业在作出申诉决策时 还是应该谨慎从事 在作出决策前应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就申诉的可行性 进行周密论证 主要就证据和事实认定问题 法律适用问题 并就申诉 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作出评估和预测 第六 合理预测和评估诉讼行为本身对企业或企业家所带来的机遇或 风险 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 诉讼行为本身对企业而言 从某种程度 上讲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让该企业的客户 消费者 股民等仔 细审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 对他们而言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 点小的偏差是难免的 关键是企业是否勇于承担责任 并以此为标准来 决定该企业和品牌是否值得信赖 面临诉讼 企业应对失当 可以使企 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一落千丈 上市公司一旦涉诉更会严重影响其股 价 应对得当 则会博得更多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 3 劳动人事管理法律风险 目前企业人事管理中出现的劳资纠纷主要有三个方面 企业与员工 关于辞退和解除的纠纷 工资福利的纠纷 人身伤害方面的纠纷 风险防范 1 加强人事招聘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在合法的前提下 企业应采用相应的严进宽出的人事管理政策 严把招聘人数关 杜绝盲目招聘 严把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关 严把手 续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