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性别研究讲义(本科生).ppt

16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074997
  • 上传时间:2017-08-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04KB
  • / 16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性别研究陆绯云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基本目的】 本课程是社会性别研究的入门课培养学生通过个人的经验、阅读来理解、分析和反思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反思和批判性地分析“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一种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熟悉分析妇女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框架并能够以批判性的眼光,挑战现实社会中关于“性别”的常识,对当今中国社会(尤其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现实中的性别问题保持一种敏感而深刻的观察与体悟寻找社会变迁的力量为今后进一步的社会性别研究、妇女学研究打下基础教学方式】主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分专题小组,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问等在此基础上,由小组成员分别在全班宣讲与分享本组的学习研究的成果,包括自己的观点、支持自己观点的各种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大家共同参与讨论,,【考试方法】本课程要求在期中上交一篇有关性别研究的读书报告(选一特殊关注点)期末考试采取开卷形式,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运用这些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上课的出席情况、课前的阅读、其他研究准备以及课堂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及贡献都将在评分的考虑因素内教材和参考书】佟新编著,《社会性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amela Abbott and Claire Wallace 著,俞智敏等译《女性主义观点的社会学 》巨流图书公司1995年版;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三联书店1995年李银河 著:《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三联书店1997年版何春蕤 编《性/别政治与主体行构》,春田出版社2000年李慧英主编:《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法]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 [美]C.吉利根,1999年,《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 [美]Claire A. Etaugh & Judith S. Bridge,《女性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L·达维逊和L·果敦著,程志民等译,《性别社会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英]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中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绪论: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性别研究从社会学的视野来看,性别分类是社会最基本的分类指标,但这种分类长期以来又常常被忽略或漠视,因为,人们认为,性别是自然天成,男女有两性的区别是毋庸置疑无法改变的这种状况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第二波浪潮兴起后,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质疑与挑战。

      女性主义批判话语深受雅克·德里达解构理论的影响,女性主义运用解构理论对传统的父权制文化所造成的性别二元对立的状况、两性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女性历史话语权的缺失等问题,对传统的男性中心社会秩序进行批判和质疑女性主义在颠覆和解构的同时,创立了社会性别的概念,以此来分析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生存状况社会性别概念强调,女性的性别意识不是由女性的生理状况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文化规范所塑造、所建构出来的,社会性别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作为社会理论的一种分析范畴,社会性别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对女性问题及社会两性问题深层次思考的理论视野以社会性别的视野来关照目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我们发现即便在社会主义理念中所涵括的男女平等思想在中国已经宣扬了几十年,但性别不平等的状况仍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被人们习以为常第一章、性别研究的起源第一节、妇女运动与女性觉醒一、    妇女的历史处境二、    社会运动与妇女运动三、   理论产生于觉醒,,1、《女权辩》英国的玛丽·华尔史东1792年发表妇女发展史上第一部最有影响的著作——《女权辩》其背景是,当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善了妇女闭锁家中的境遇大机器生产导致更多的妇女参与了产业劳动和各种社会活动。

      但女人们劳动环境恶劣,工薪低,工作没有保障一些有知识文化的中产阶级妇女首先觉醒起来她们为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首先展开了争取参与政治权利的运动《女权辩》就是讨论关于妇女权利问题她认为,男女根本没有差别,女性之所以弱于男性完全是由于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她还认为男女彼此相倚,任何一方的低落,都足以阻碍他方的进步因此,必须给妇女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使妇女成为有理性、有公民权的人她痛斥了“男尊女卑说”玛丽·华尔史东被称为“世界妇女运动的鼻祖”《女权辩》是早期妇女运动的经典著作2、《第二性-女人》1941年法国著名作家西蒙·波娃发表《第二性——女人》,主要从文化上揭示妇女成为“第二性”的人认为:是文化培养女人的依赖意识;从来没有人提醒女人照顾自己,甚至女人不被允许依赖自己;社会要保护女性,甚至违背女人的意愿加以保护,这种保护实际上使女人从属于男人,成为第二性的人所以西蒙·波娃在该书的开头提出,“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在该书结尾得出结论:“女人不是自然的产物……是文明塑造出来的”《第二性——女人》深刻地揭示了妇女处于从属地位的原因,是妇女发展史上探讨妇女现状的一部健全、理智、充满智慧的书,是对“生物决定论”,即先天论的最有力地驳斥,无愧为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圣经》。

      3、《女性的奥秘》1963年出版的《女性的奥秘》该书常常被认为是妇女运动自我意识新浪潮出现的一份文献,是一种社会宣言,引起广泛的反响,成为妇女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书中提出的困惑是:为什么女人有了丈夫和孩子,有了家庭的幸福仍然感到不满足?作者作为一个全职家庭主妇开始重新思考女性的价值、女性的自我完善问题,认为实现女性完美的奥秘在于自我发展提出女人首先是应该独立的人,其次才是女人4、 《跷跷板上的女人》《女性的奥秘》培养起来的一代美国妇女在职业界展露头角,然而部分职业女性走向另一极端,他们追求了事业,而忽视了家庭建设科塞尔的《跷跷板上的女人》发表在《女性的奥秘》后20年她曾坚定地相信只有获得事业的成功,女人的生命才有价值但是却陷入感情跷跷板效应,即职业生活向上腾升,而个人生活向下跌落,成功的职业女性产生了新的欠缺感 5、 《狙击》 1991年美国苏珊·法拉弟在纽约出版了引起妇女界轰动的《狙击》一书,指出:过去十年间,铺天盖地的舆论无非是在炮制这样一个答案,即正是平等造成了痛苦据说,恰恰是因为妇女自由了,所以就不幸福,她们终于成了自身解放的奴隶;她们得到了一只金耳环,却又失去了另一只;她们获得了生育的控制权,却又糟踏了自己的生育能力;她们追求和实现了事业上的抱负,但却丢弃了女人最大的幸福。

      一言以蔽之,妇女解放运动成了罪魁祸首!这本书是对美国舆论界对职业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种种责难的绝顶概括和生动描述这些社会舆论是对社会进步、妇女解放的反动《狙击》一书,实质上是在反狙击6、理论突破的《社会学导论》 女人认识到完美女性既需要事业又需要家庭,但这一追求并非轻而易举社会要求传统女性,职业界排斥女性,女性面临的挑战不在于内部的不同理论派别,而在于性别岐视性别岐视的根源是什么?虽然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女人》揭示了它的文化根源,但没有再往前走一步,没有在社会的物质大厦——社会结构中找到原因在美国社会学界颇有影响的功能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刘易斯·科塞,在西蒙·波娃成就的基础上大踏步前进了1983年出版的作为美国高等院校社会学教科书的《社会学导论》是科塞的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巨著其中第十章“性别”,专门探讨性别为何不平等,阐明了他的妇女观科塞反对性别主义者的先天论,认为:性别差异虽然根源生理原因,但性别角色则是后天形成的他引述著名人类学家米德对新几内亚部落的考察,转述米德关于“性别角色和生理没有必然的联系”的断言,指出:“男子气质和女子气质,都是社会化造成的差别”孩子生下来只有男女性别的不同,男女的气质只是后天才学到的”。

      两性间最重要的差别是通过社会化这一过程得到的”所谓的母性本能显然是学来的,而不是天生的”科塞的结论是,“性别主义植根于把男女安排在不同的地位上的社会结构中,以及维护这种状况的传统价值观念中由此,科塞提倡“新型妇女”,“新型妇女”即“按照男性模式的满意的事业以及家庭职责科塞提倡的“新型男子”就是“男子的解放”由于男性的身份如此取决于生活支柱这一角色,丈夫与父亲被套上了“家庭支柱的枷锁,”“同料理家务的职责对妇女一样有束缚性传统的男女分工的规范要求他们成为具有强大进取精神的生活支柱,这使他们同妇女一样受到了压迫因此,“一些男子已经开始怀疑传统男子气质是否得多于失因此也要寻求男子的解放第二节、女性(权)主义理论流派一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强调理性)二、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强调阶级)三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提出父权制概念)四、后现代的女性主义(解构),,这里主要介绍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或理论)与后现代 在后现代的背景上,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介绍现在Feminism and Gender(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已经得到了较大的传播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思潮有很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思想、观念、哲学上,这两者都力图摆脱传统的影响和束缚,并力图发展出一套新的社会批判范式。

      1、女性主义理论是与女性主义运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是与女性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是在女性主义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介绍女性主义理论的时候,也就必然会介绍一下女性主义的运动 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开始于十九世纪的后半叶,历时七十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达到高潮这一时期的运动主要是争取选举权在这次运动中,各个国家的女性主义运动有自己的特色英国的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保持密切的关系,并与工会运动相呼应美国却不是这样(争取平等立法权)荷兰妇女提出“男人发动战争”的反战口号中国近代的妇女运动是从办女学开始的在1844年就有外国教会办女学,后具有较大规模中国人自己办的女学是1898年在上海的经正女学(经善元)1900年蔡元培办了爱国女学当时的女学集中在江南及上海中国最早的妇女组织是“共爱会”,1903年在东京成立,有同盟会女知识分子200多人秋瑾与1907年办《中国女报》,还有《中国新女界杂志》(燕斌),《女报》(陈佶芬)中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提出过九项纲领袁世凯政府反对女性运动,其教育司长说女性的生理不适合参政,生育是唯一天职还悬赏捉拿当时的女性主义运动的领导唐群英、张汉英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浪潮。

      一般认为,这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的60-70年代,是从美国开始的有人认为,时间可到80年代 这次浪潮的中心是要消除男女的不平等,即女性对男性的从属地位要求各个公共领域都向女性开放男女要缩小差异第三次妇女运动浪潮”,即后现代女性主义 在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激进主义三大女性主义思潮之后,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流派,有的思想家把它称之为女性主义的“第三次浪潮”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颠覆性---- 不仅要颠覆男(父)权主义的一切秩序,也要颠覆它以前的三大女性主义潮流的基础2、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研究者大都是学术圈的,有的也参加妇女运动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渊源,一是福科,另有拉康(Lacan),德里达(Derrida) 后现代女性主义从他们那里接受的思想主要有: 第一,否定所有宏大理论体系(Great theories)这点与后现代的观点一样,它反对和批判一切所谓说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型理论体系,主张分散、细小、局部的理论才是有效的主张建立社区的政治、道德观念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过去的宏大理论体系都标榜自己的理论具有普遍性和价值中立的,但是实质上都是以男性为其标准的,完全忽视了女性的存在。

      例如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就把前者当作男性领域,后者当作女性领域 西方进入后工业社会后,人类社会发展总体性规律的话语遭到了怀疑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以阶级、种族、性别来对社会矛盾进行分析,认为在每一个类别内部都有成千上万的差别不能只从某一个方面来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这也被称之为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和反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