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表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doc
5页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 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3.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4. 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学习内容分析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颂的名篇,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烧杀虏掠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本文安排在人教版九下第一单元人教版教材共选23首中外现代诗歌,占教材总数的十分之一,可见这套教材对新诗非常重视,本单元共收录六首中外现代诗,以爱国思乡组元单元提示里共有三点要求,一是关注具体意象;二是体会思想感情;三是欣赏精美语言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提示:说明本课堂可以落实哪个或哪些学科核心素养本着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采用诵读的方法,侧重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在自由朗读、个人朗读、听范读、齐读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心读、动情读,进而品味,联想诗的意境,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使学生对诗歌主题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特点有较准确的体会,并尝试动笔写简单的诗句。
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学生学情分析作为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要理解这首诗 的浅层含义似乎不难,但作为当代新时期的中学生,即使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对土地也没有什么概念,更没有感情,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再加上这首诗距今年代久远,所以在课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引导学生读出诗中的感情,体会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说明一、激情导入二、预习检测先让学生介绍作者,老师再补充利用大屏幕检测反馈字词三、读课文一读要读准读顺,读对了音,不卡、不重复就行二读要读出语气、语调,三读要从细节入手,读出重音停顿,让学生互相点评四读用齐读,用大屏幕上标好重音停顿的诗句辅助一下,尽量读出高潮,读出力量四、研读赏析这个环节设计三个主问题:第一个主问题:文章开头出人意料,他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有何用意?鸟结局如何?第二个主问题:用笔划出鸟儿歌唱的几个对象,分别指出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第三个主问题:最后一段的作用五、拓展延伸仿写结尾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六、课堂小结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 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3.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4. 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1多样朗读,学生互评互赏朗读是学生把握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没读透,老师讲再多也没用,所以要还课堂以琅琅书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2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汲取知识营养运用一体机教学,朗读材料的播放,能更好地带动、引导学生;PPT的展示,使教学更直观便捷,教学效果更好分层作业题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阅读理解并背诵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 (2)诗中()一词表达诗人对中国土地的赞美;()一词抒发诗人对中国土地的眷恋之情。
(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这句诗?“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泄千里的长江”表达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4)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个人反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发言,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注重兴趣的培养,注重内容的理解,注重写法的借鉴是我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让课堂鲜活生动,让学生爱学、会学语文,是我的课堂追求这节课的教学使三维目标在一定基础上得到了落实,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过分遵循教学模式 朗读与解读不必严格分开,可以将朗读融于解读中,更有利于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2.解读过程没有充分放开 学生讨论、总结、交流之后,教师不必重复归纳这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他会认为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只点拨补充即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只是对诗歌教学的一个尝试,如何最大限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