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CP—D8、万里长城与沙漠化.doc
2页CDCP—D8、万里长城与沙漠化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万里长城,我国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争斗融合最重要区域万里长城,我国历史上农牧分界线和农牧交错区的重要标志万里长城与沙漠化之关系,至今仍然停留在极少数学者学术研究领域阶段,认识万里长城的修筑,成为我国沙漠化严重发展的起点,对我国民众生产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至今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将会有利于加快我国防治荒漠化进程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把各国长城连接起来,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末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长城全长6350公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修筑长城是就地取材,在草原地区多由夯土筑成,每修筑1公里长城,需要地表土3850万至5200万立方米伴随着万里长城的修筑,屯垦戍边,农业民族大量集聚农业民族是筑室而居,官府则驻守城堡之中除城堡外还有烽火台、寺庙、佛塔都需要挖土筑墙由于草原地区地下多沙,夯筑城墙只能用地表土而地表土层又较薄,于是长城经过的地方,远近的地表土都被剥离破坏,导致地下沙层裸露,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流动沙丘,生成“人造沙漠”。
流沙甚至将长城掩埋陕西、宁夏境内的明长城,修完不久即出现了流沙飞上城头的现象明亡以后没有人清扫流沙,长城有些段落已经完全被流沙掩埋,变成了高低起伏的沙丘陕西榆林市、宁夏盐池县和中卫县等地区古代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种情景万里长城修筑时期是我国沙漠化发展最为迅速时期之一自公元前350年商鞅提出并落实秦国迁都,进一步推行以“耕”、“战”为核心的 “重农轻牧抑商”国策为起点,延续2000余年,其影响至今仍然是我国以农牧交错区为重点地区荒漠化继续扩展的首位原因本文主要史料摘录慈龙骏等著的《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第六章作者景爱,文中观点与原著者、作者无关本文与《商鞅、贫穷、沙漠化、责任感》是姐妹篇,笔者还有相关系列文章,深入论证与通常文章提出的荒漠化成因和防治对策略有不同的观点笔者愿与各界人士共同为之探讨,回答网友提问 王荣耀 二OO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