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村留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mi****ng
  • 文档编号:617413528
  • 上传时间:2025-10-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3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村留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家庭监护模式的差异直接塑造着农村留守幼儿的交往初始状态多数留守幼儿由祖辈照料,老人平均年龄超过 65 岁,精力有限且多伴有听力或视力退化,日常照料重心集中在饮食起居,很少主动引导幼儿学习交往技巧奶奶耳朵背的幼儿小宇,想表达 “想和隔壁小明玩” 时,反复说了三遍奶奶才听清,最后只含糊回应 “别跑远了”,完全没关注到孩子 “想交往” 的需求;爷爷腿脚不便的幼儿小雅,每天只能在家门口玩,爷爷坐在椅子上看着,从不会主动邀请其他孩子来和小雅玩看到幼儿想加入同伴的游戏却徘徊不前,老人往往只会催促 “去跟他们玩啊”,没有教过该怎么开口询问,怎么介绍自己有幼儿想玩邻居小朋友的皮球,站在旁边看了很久,手指反复抠着衣角,最后鼓起勇气伸手去抢,被拒绝后哭着跑回家,祖辈得知后不仅没引导,反而埋怨对方 “小气,不知道让着弟弟”,没意识到该帮孩子理解 “想玩要先问过别人”“被拒绝也没关系” 的道理也有少数幼儿由亲戚代管,住在叔叔家的幼儿小浩,总担心自己做错事被批评,和堂兄妹玩积木时,即使自己先拿到喜欢的消防车,只要堂哥说 “我要”,就会立刻递过去,慢慢变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集体活动时也总是躲在后面。

      这些不同的监护场景里,幼儿缺少了学习 “主动沟通”“表达需求”“处理拒绝” 等交往规则的关键引导,只能在摸索中形成模糊的交往方式,有的变得胆怯,有的变得冲动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对留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起着核心作用农村幼儿园受经费和场地限制,硬件条件普遍有限,多数户外活动场地只是硬化的水泥地,没有草坪或塑胶缓冲层,玩具多是使用多年的滑梯、秋千,部分秋千的铁链已生锈,滑梯边缘也有磨损;室内活动区划分简单,很少有专门的建构区、角色扮演区,积木只有一筐,还是缺角的旧积木,角色扮演的道具只有两三套破旧的医生服自由活动时,留守幼儿常扎堆坐在角落,有的独自摆弄地上的小石子,把石子排成一排又打散;有的默默靠在墙边,看着其他小朋友追逐打闹,眼神里满是羡慕却不敢上前有幼儿园尝试每周安排两次合作游戏,让幼儿分组完成搭积木、折纸船、串珠子等任务,第一次分组搭 “家乡的房子” 时,留守幼儿小华只是蹲在旁边,看着同组的小朋友搭,老师走过去拿起一块积木递给他,说 “你可以问问他,这块积木能不能用来当房子的门”,小华小声重复了一遍,得到肯定后才慢慢加入坚持两个月后,有的幼儿开始主动表达,比如留守幼儿小丽会拿起折纸说 “我会折小船,我们一起折个大的,放在水池里玩好不好”;有的会主动帮助同伴,幼儿小伟看到同组的小朋友串珠子总掉,会说 “我帮你扶着线,你慢慢串”。

      那些不常组织这类活动的幼儿园,留守幼儿在集体中沉默的时间明显更长,某次观察发现,某幼儿园自由活动时,留守幼儿平均沉默时间达 23 分钟,是非留守幼儿的 1.8 倍,遇到想参与的游戏也不知道如何融入,只能在旁边看很久,直到游戏结束社区环境为农村留守幼儿提供着天然的交往场域,却常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农村村落里的闲置场地、晒谷场、村口的大槐树下本是幼儿聚集玩耍的地方,但大多没有适合的游乐设施,晒谷场只有收割季节才热闹,平时只是空旷的水泥地;村口大槐树下没有座椅,幼儿只能坐在地上玩,遇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傍晚时分,几个幼儿凑在晒谷场玩泥巴,用泥巴捏小动物,留守幼儿小宇想加入,手里攥着自己捏的小鸭子,在旁边转了三圈,想开口又没说出来,直到其他幼儿收拾泥巴回家,也没敢靠近社区里偶尔举办文艺活动,比如春节前的联欢会、秋收后的庆祝活动,组织者多关注成人需求,安排的节目多是广场舞、戏曲,很少设计幼儿能参与的互动环节,留守幼儿只能跟着祖辈在台下观看,有的趴在祖辈腿上,有的东张西望,没有机会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有村庄把闲置的老校舍改造成儿童活动站,刷了明亮的墙面,放了两排书架的绘本和一筐简单的玩具,有积木、拼图、毛绒玩偶,安排村中的退休教师张老师每周二、四下午照看两小时。

      这里很快成了幼儿聚集地,张老师会带幼儿读绘本,读到《分享的快乐》时,会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小玩具和同伴分享;玩拼图时,会引导幼儿分工 “你找边缘的拼图,我找中间的图案”留守幼儿小李第一次来的时候,只会坐在角落看绘本,张老师鼓励他 “你手里的绘本真好看,要不要讲给大家听”,小李小声讲了几句后,有幼儿说 “我也看过这个故事”,慢慢他们开始一起讨论绘本内容,小李也学会了主动问 “你看过这个故事吗,里面有只很可爱的小兔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农村留守幼儿交往的质量很多留守幼儿日常和祖辈交流少,祖辈多忙于农活或家务,一天中和幼儿的有效对话不足 10 句,导致幼儿词汇量有限,想表达需求时常常说不清楚玩 “超市购物” 的角色扮演游戏时,非留守幼儿能清晰说出 “我当售货员,你当顾客,你要告诉我想买什么,我来帮你拿”,留守幼儿小刚却只会重复 “我要当售货员”,其他幼儿问 “那我们怎么玩呀”,他也说不出来,只能站在旁边,最后看着其他幼儿玩,自己默默退出有的幼儿发音不够清晰,留守幼儿小敏因为长期和口音重的奶奶生活,说 “车” 时发音像 “ce”,玩 “开汽车” 游戏时,她说 “我想玩 ce”,其他幼儿听不清,问了几次还是没明白,小敏着急得脸通红,之后再玩游戏就不愿开口了。

      幼儿园老师发现这个问题后,会在晨间谈话时设计 “分享小时间”,让幼儿轮流说 “昨天在家里做了什么”“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刚开始留守幼儿只能说一两个词,比如幼儿小勇只会说 “玩了”“球”,老师不催促,而是笑着问 “玩的什么球呀,是皮球还是弹珠”“和谁一起玩的呀”,慢慢引导他补充坚持一个月后,小勇能说 “昨天和爷爷玩了皮球,在院子里拍,拍了 10 下”;小敏的发音也有改善,老师教她唱儿歌 “小汽车,嘀嘀嘀(dī dī dī),开到东,开到西”,每天练习 5 分钟,两周后她能清晰说出 “我想玩小汽车”,和同伴的互动也多了起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评估农村留守幼儿交往能力提供了明确参照指南里关于人际交往的目标提到,3-4 岁幼儿应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4-5 岁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技巧加入同伴游戏,能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尝试协商解决;5-6 岁能在活动中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对照这些标准,某县教育部门对辖区内 12 所农村幼儿园的 320 名留守幼儿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很多留守幼儿的表现存在明显差距3-4 岁的留守幼儿中,超过半数(58%)不会主动向同伴提出游戏邀请,遇到喜欢的游戏只会站在旁边看,而非留守幼儿主动邀请比例达 65%;4-5 岁的幼儿里,能想到用 “我把我的小熊玩具给你,我们一起玩好不好” 这种交换玩具方式加入游戏的不到三分之一(29%),非留守幼儿这一比例为 58%;5-6 岁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大多不会主动承担任务,比如分组打扫卫生时,62% 的留守幼儿只会被动等待分配,不会主动说 “我来擦桌子”“我来扫地”,更难做到和同伴协商解决冲突,遇到意见不合时,73% 的留守幼儿会选择沉默或哭闹,而非留守幼儿有 45% 会尝试说 “我们这样行不行”。

      这些表现并非幼儿不愿交往,而是他们在家庭和日常环境中,缺少习得这些交往技巧的机会和引导,与指南要求形成了明显的现实落差同伴互动中的冲突处理,最能体现农村留守幼儿交往能力的短板幼儿一起玩耍时难免发生矛盾,有的因为玩具分配争执,有的因为游戏规则产生分歧,有的因为不小心碰到对方而闹别扭非留守幼儿遇到这些情况时,会尝试用语言沟通,比如 “我们轮流玩,你先玩五分钟,然后换我玩”“要不我们改一下规则,这样大家都能玩”“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而留守幼儿往往只会用简单的行为应对,要么哭闹,要么抢夺,要么退缩有幼儿在玩跳绳时,留守幼儿小涛的跳绳被同伴小宇抢走,小涛没有试着说 “这是我的跳绳,还给我”,而是直接冲过去抢,没抢到就坐在地上哭,边哭边喊 “我的跳绳,你坏”;有的幼儿在游戏中被同伴拒绝后,就再也不靠近那个群体,留守幼儿小雅想加入 “跳房子” 游戏,说 “我也想玩”,同伴说 “人满了,下次吧”,小雅就默默走到角落,之后每次看到 “跳房子” 游戏都绕着走老师如果及时介入引导,效果会明显不同,比如老师看到小涛哭,会蹲下来抱着他说 “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跳绳被拿走了,你可以告诉他‘这是我的跳绳,我还没玩完,你要先问我’”,然后陪着小涛一起跟小宇沟通,下次小涛再遇到类似情况,虽然还是有点着急,但会说 “这是我的,你问我了吗”。

      但农村幼儿园师生比普遍偏高,多数幼儿园是 1 名老师带 25-30 名幼儿,老师有时顾不过来,很多冲突只能让幼儿自行解决,导致留守幼儿难以学会合适的处理方法,只能重复之前的应对模式家庭与幼儿园的互动频率,影响着留守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连贯性农村留守幼儿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从事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工作繁忙,多数只能通过或视频联系孩子,频率从一周一次到一个月一次不等,每次通话时间也很短,多在 5-10 分钟,很少主动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交往情况,比如 “今天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吗”“有没有交新朋友”,只是反复叮嘱 “要听老师的话”“别跟小朋友打架”“好好吃饭”祖辈大多不会使用智能,只会用老年机接打,无法及时查看老师在班级群发布的活动照片、幼儿交往表现等通知,也很少主动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家的表现,有的祖辈甚至半年都不会主动联系老师,只有孩子生病时才会打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比如 “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留守幼儿往往只能由祖辈陪同,祖辈参与度不高,比如亲子运动会上,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两人三足” 游戏,很多祖辈因为腿脚不便,只能让孩子自己玩,或者简单走几步就停下来,无法配合老师引导孩子通过游戏学习 “合作”“协调”;家长开放日时,祖辈坐在教室后面,看着孩子活动,很少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

      那些父母能经常和老师视频沟通,比如每周一次,主动问 “孩子这周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相处怎么样”,祖辈也在老师家访时,主动说 “孩子在家总说想和小明玩,但不知道怎么找他” 的家庭,其孩子在交往中更主动,遇到问题也能更快调整,因为家庭和幼儿园的引导形成了合力,孩子在园学到的交往技巧,在家也能得到巩固幼儿的情感依恋状态,潜移默化地左右着农村留守幼儿的交往意愿留守幼儿与父母相处时间短,多数父母每年只在春节回家一次,相处时间不到 10 天,有的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情感联结不够紧密,很多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交往行为有的幼儿在集体中总是表现出退缩,留守幼儿小宇父母在外打工三年没回家,由奶奶照料,在幼儿园总是坐在离老师最近的小椅子上,同伴邀请他玩滑梯、搭积木,他都摇头说 “不玩”,老师问起时,他小声说 “怕他们不喜欢我,怕他们不和我玩”;有的则表现出过度的攻击性,用强硬的方式保护自己,留守幼儿小浩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会带很多玩具,但相处时间短,小浩总担心玩具被别人抢走,在幼儿园只要有同伴靠近他的玩具,他就会立刻推开对方,说 “别碰我的”,其实是怕别人拿走后再也拿不回来。

      有幼儿园老师注意到这种情况后,会尝试建立 “一对一” 的信任关系,每天和每个留守幼儿单独聊几分钟,听他们说些琐碎的小事,比如 “今天奶奶做了红薯粥,很好吃”“我看到一只小鸟落在树上”,慢慢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留守幼儿小宇刚开始和老师聊天时,只会点头或摇头,聊了两周后,会主动说 “老师,今天我看到小明玩的机器人很有趣”;坚持一个月后,他愿意跟着老师加入同伴的游戏,虽然还是不怎么说话,但会主动递玩具如果幼儿长期得不到这种情感支持,即使学会了一些交往技巧,也很难真正融入集体,因为他们内心始终带着 “怕被拒绝”“怕被抛弃” 的顾虑外部帮扶力量的介入方式,决定了对农村留守幼儿交往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近年来,不少公益组织关注农村留守幼儿,有的公益组织会给农村幼儿园捐赠玩具和绘本,比如某组织一次捐赠了 500 本绘本和 200 件玩具,但捐赠后很少后续跟进,没有指导老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交往活动,这些绘本大多被整齐地摆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