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甘肃导游词.docx
31页2022-2023年甘肃导游词甘肃导游词1 黄河石林生成于距今四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的地质时代由于燕山运动、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风化、雨蚀、重力坍塌形成了以黄褐色河湖相砂砾岩为主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陡崖凌空,造型千姿百态,峰回路转,景象步移万千石柱、石笋一般在80--200米之间专家考察评估认定:黄河石林堪称中华自然奇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石林景区有八个沟之多,是在地壳强烈的抬升之下,黄河河谷形成深切峡谷,使沟谷不断变宽,局部轻弱层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沟谷两侧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时又受到风蚀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许多如窗棂的构造,在水蚀.风蚀的强烈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景观已开发的饮马沟大峡谷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竞发、西天取经、月下情侣、屈原问天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黄河石林景区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资源巧妙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该区适宜探险、猎奇、漂流、攀岩、休闲度假以及地质考察并以其雄、险、奇、古、野、幽等特点成为西部影视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摄基地在此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西部热土》、《汗血宝马》、《惊天传奇》、《大敦煌》等播出后,更使黄河石林名扬天下。
黄河石林和寿鹿山森林公园、五佛沿寺、永泰龟城构成了景泰旅游骨架,西与天祝小三峡、北与中卫沙坡头等旅游景区相毗邻,形成黄金旅游线路甘肃导游词2 马蹄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北凉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马蹄寺石窟的独特之处在于千佛洞有500多个摩崖佛塔窟龛,规模宠大;金塔寺中的大型肉雕飞天古朴稚雅,为国内仅有;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层二十一窟,宝塔形排列,内有佛殿,外有回廊,共开内外窟龛达49孔之多,造型奇特马蹄寺环境秀丽,山青、水秀、峰奇、洞异堪称四绝游客在这里旅游还可以住裕固族帐逢,喝青稞酒,吃手抓肉,体验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马蹄寺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北凉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
马蹄寺石窟的独特之处在于千佛洞有500多个摩崖佛塔窟龛,规模宠 马蹄寺大;金塔寺中的大型肉雕飞天古朴稚雅,为国内仅有;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层二十一窟,宝塔形排列,内有佛殿,外有回廊,共开内外窟龛达49孔之多,造型奇特马蹄寺环境秀丽,山青、水秀、峰奇、洞异堪称四绝游客在这里旅游还可以住裕固族帐逢,喝青稞酒,吃手抓肉,体验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马蹄寺在北凉时期,最早为汉传佛教寺院,后来逐渐成为藏传佛教寺院,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青海东科尔寺的属寺寺院自建寺以来,香火就极为鼎盛,最盛时的僧众可达1000余人,而建国初期僧众也尚有50余人,足可见历史上马蹄寺的辉煌 时期,马蹄寺再一次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寺中石窟、壁画、佛像几乎被毁坏殆尽,就连石窟外的建筑都荡然无存现在的马蹄寺所存的三十三天石窟、马蹄印石窟、藏佛殿石窟、胜果寺、千佛洞石窟等,多为改革开放之后重新修复,而寺中主要的建筑如大雄宝殿、站佛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多为明万历年间旧迹,实为不幸中之大幸 这些殿阁虽经历百年风雨侵袭,但仍巍峨屹立于百丈悬崖之上,给人以视觉与心灵的巨大震撼而寺中收藏的晋代的站佛、北魏时的文殊菩萨宝剑、清康熙帝的龙袍、乾隆帝的马鞍等众多文物,更令人感叹历史风雨沧桑和马蹄寺曾有的辉煌。
可以在马蹄寺裕固族帐篷内欣赏到裕固族欢快热情的草原歌舞 马蹄寺,并品尝独特的银碗美酒和手抓羊肉 这里有数不清的石塔和凿于峭壁上的千佛洞,三十三天、藏佛殿、马蹄殿、药王殿、格萨尔王殿等,堪称中国石窟艺术的杰作此外,开阔宽敞的兰花坪,如五朵莲花盛开的莲花峰,飞流直下的临松瀑布,葱茏的原始森林和可一试骑姿的草原,更是叫人流连忘返甘肃导游词3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之西偏北约3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处在“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在藏语中,“炳灵”是“十万佛”的意思,所以,炳灵寺(唐代名灵岩寺),也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千佛山”“万佛洞”了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 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 炳灵寺石窟约开凿于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前期),正式兴建于西秦,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等朝由于自然条件相对良好,人为破坏又少,所以至今炳灵寺石窟保存得仍比较完整现在,共留存下窟龛183个,造像776躯,壁画900多平方米,墨书和石刻造像题记6则 十六国的西秦时期,由于当地的鲜卑族统治者笃信佛教,致使开窟造像活动十分活跃。
这即是炳灵寺石窟开凿的第一个高潮,并一直延至北朝的北魏时期期间最有代表性的是第169窟,其余第172窟和第1龛,第126、128、132窟,第2、124、125龛和第16窟等几组也比较有名尽管此时期造像雕凿的是作为“胡神”的佛和菩萨,但除去姿态、手印、衣着等固有式样外,大多摒弃了作为艺术原形的犍陀罗佛像的特征,融入了工匠自己本土的生活感受和审美要求,注入了自身和中国信众的情感和理想内容尤其明显的是,在塑像及壁画人物的近旁都有粉底墨书的名榜这显然是对汉代以来传统形式的继承石窟中的造像,神情生动,姿态优美,衣着线条流畅,整体技巧显得纯熟精妙,手法洗练细腻 唐代,由于佛教的兴盛,造像风潮再次兴起,即炳灵寺石窟开凿的第二个主要时期期间比较著名的有第46号龛、第50号龛和第51号龛等唐代窟龛中的造像组合,多为一佛、二菩萨(或四菩萨)、二天王,也有的是一佛、二罗汉、二菩萨和二天王这时期炳灵寺石窟造像的特点与唐代石窟造像的整体风格相仿佛,都是强调健康丰腴的美,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面型较长,动态夸张,起伏处棱角分明,刀法也更显粗犷有力 此后,在元、明两代,炳灵寺石窟也还有修妆,但石窟开凿已趋于没落了。
炳灵寺石窟是我国石窟开凿史上比较早期的作品,尽管历经千年,至今仍富有艺术生命力,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件珍品甘肃导游词4 黄河风情线呢,可谓我们金城兰州最出彩发旅游线路之一了大家都知道,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九个省区,但在全国大型城镇中,惟有兰州得天独厚,被黄河穿流而过,所以这里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独特与惊喜 风情线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誉的中山桥中山桥跨在黄河上,桥长233.33米,宽7.5米,4墩5孔,桥上飞架了5道弧形钢梁,俗称“黄河铁桥”到6月,就是黄河铁桥的百岁诞辰了想知道黄河铁桥的来历?听我慢慢道来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师西征,可被黄河险阻给害惨了,他曾打算请外商帮忙修造一座跨河铁桥无奈洋人索价过高,就没能实现到了公元1907年,兰州道台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铁桥的建议,这次清政府批准了于是乎一项由美国桥梁公司工程师满宝本负责施工,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天津人刘永起负责工地操作的浩浩荡荡的工程开始了三年四个月以后,也就是1910年6月终于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钱?30万6891两8钱9分4毫,精确吧别说钢材水泥了,连个小小的螺丝钉都是从美国或是德国进口的这座桥梁落成之初叫“兰州黄河铁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桥”了。
1954年,兰州市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现在的中山桥既坚固耐用又气势雄伟,现已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一会儿您就可以领略它的风采 下一个就是水车园了,它不大,但是却承载了兰州古老水车的风采,到了兰州不到水车园会很遗憾的哦 兰州水车,最早出现在明朝,相传段家滩人段续,注意,不是段誉,考中进士到了云南做官,他游遍了南方,见到了木制的灌溉汲水工具龙骨筒车,便暗暗把构造记在心中,后来退休回家便巧思构造,终于仿制成功兰州的干旱大家说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续创制的水车可算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福音人们纷纷仿制,在20世纪中期,兰州的水车有252轮,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期的8倍多称得上一座“水车之都”了后来随着电力灌溉的普及,水车一个个被拆除了,兰州也失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水车园呢,现在有两架仿古水车,还有围堰、渡槽、水磨坊、工艺品商店和游乐区一会我们走进了水车园,大家一定要静静的聆听一下,来自水车那个遥远的国度的呼唤 接下来就是“黄河母亲”雕塑了,这个雕塑是花岗岩质地,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量达40余吨,是我们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的,黄河母亲还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得了“优秀奖”,看来这片黄土地上真是人才辈出呢。
黄河雕塑运用了母亲和婴儿两个形象,说到这里请大家猜一下,那个婴儿是男是女呢?听出当初构思的时候何鄂女士就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来灵机一动,就塑造了一个匍匐在母亲胸前的婴儿,让人无法分辨是男是女不过一般都认为是男孩黄河母亲,母亲面含微笑,神态慈祥,婴儿天真烂漫,顽皮可爱整个雕塑和谐流畅,还寓意深刻: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她所养育的中华民族也永远幸福安乐母亲身下的黄河造型刻着的水波纹和鱼纹,来自于甘肃彩陶的古老图案,真是一绝,拍照的可不要错过啦 最后一个就是甘肃道教的主要宫观白云观了相传白云观是为了祭祀吕洞宾而建的,所以又称吕祖庙,据记载,嘉庆以来,吕洞宾经常踩着波浪出现在“白马浪”上,万目共睹白马浪就是白云观前的一段黄河波浪,于是人们就一起请愿建宫观,陕甘总督瑚松额就接受了请求,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白云观甘肃导游词5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始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现存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堡平面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总面积630多平方米城北坡下有东西走向的一条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过乘及邮驿之路现存城墙高9.7米,上宽约3米,墙基最宽处5米,上有城墙,城东南角有马道可以登顶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汉长城是汉代河西地区军事防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大漠雄关曾经的壮丽与繁华敦煌境内的汉长城是现存距离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汉长城,极具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到魏晋时一直是长城边防储备粮食的重要军需仓库河仓城坐北向南,夯土版筑,呈长方形,分外城、内城和仓城三部分,外城城墙已坍塌,残存仓城东西长约132米,南北宽约17米,残垣最高处9米,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其隔为面积相等并排的三座仓库每库向南开一门四壁多已颓塌,只有北壁较为完整东西北三面被草地和沼泽包围,南面为高出沼泽的戈壁所掩护,位置险要,隐蔽安全,这不由得让人为古人的匠心慧眼所叹服。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