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认知心理学课件(中科院心理所)-第4讲-意识与无意识.ppt

99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61150847
  • 上传时间:2018-11-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91.02KB
  • / 9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意识与无意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内容,意识的一般问题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意识的一般问题,意识 无意识 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意识的研究历史 意识的生理机制,1、意识(consciousness),意识尚没有满意的定义 心理状态:“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 心理内容:“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 行为水平:“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哲学水平:“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如何理解“意识”概念?,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 我们可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意识”概念: 意识是一种觉知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 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 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 …… 一般地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对客体的觉知 把自己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觉知,Farber & Churchland (1995),觉察(awareness) 感觉觉察(sensory awareness) 概括性觉察(generalized awareness) 元认知觉察(metacognitive awareness) 有意识回忆(conscious recall),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例如,机器人或人工智能这样复杂的信息加工系统,通常需要一些特定的功能对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 这种控制和调节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保持一定的功效有重要作用 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具有能动性(agency)和调节作用 3种官能(Farber & Churchland, 1995) 注意(attention) 推理(reasoning) 自我控制(self-control),自动过程与注意过程的不同,Klatzky,1984 对资源的需求 是否受意志的控制 在知觉过程中发生的时间及发生速度 所强调的对象 有否觉察,意识与注意的关系,三种观点 我们通过执行特定的要求注意的过程而得到意识 意识是任何一种运用注意的过程的副产品 意识完全独立于注意,二者仅仅是碰巧具有一些共性,对Treisman的过滤-衰减理论的一种理解(Cowan,1995) 当注意集中于某个信息源(刺激通道A)的时候,这个信息源就引起最高水平的激活 如果激活水平超过意识水平线,则信息被有意识知觉 未被注意的信息源(通道B和C)引起的激活被衰减,但仍能够激活相关的记忆表征而足以产生知觉,注意在阈下知觉研究中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刺激即使在不被觉察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影响随后的行为 被试在试图注意包含阈下刺激的视觉空间,这是“阈下注意”,并没有引起被试的意识 因此,意识和注意并不是同步发生的,在没有意识觉知的情况下可以有注意存在 注意更可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到高逐渐变化的连续体,而不仅仅是“全”或“无”的,区分指标:加工水平?,研究表明 刺激即使在不被意识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很深的加工 如语义提取,词汇判定作业中的语义启动 浅层的加工也可能进入意识 我们经常会意识到非常早期的刺激加工,如颜色、形状等 加工深度不是区分注意加工和自动加工的很好指标,也不是区分意识和无意识的很好指标,区分指标:并行和序列加工?,人们一般假定:自动过程比注意过程发生得更快,而且在时间和加工顺序上优先于注意过程 引起上述错觉的事实 由于资源限制,注意过程倾向于在时间上被延长,而以并行方式进行的自动过程就有速度上的优先权 事实上 在加工负荷很低的情况下,注意加工可以和自动加工一样效率高,甚至优于后者,,并行加工和序列加工无论在注意领域还是意识领域都不是一个很好的区分指标 很多自动加工也是受限制的,即使它们有并行的特点 训练后可自动引起注意的两个刺激同时出现,分别在注视点左侧和右侧,就出现限制 注意加工虽然在资源上受到限制,但却不一定是序列的,意识是并行的还是序列的?,处于高意识水平的一些思想通常是序列的 也许是因为它们与语言相联系 在其他情况下,意识更像是平行的 注意眼前的视觉景象 因此,并行和序列加工的区分也不等同于意识和无意识间的区分,小结,用于区分注意和自动过程的一些经验的或理论的标准,并不适于区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和注意并不是两个可以相互替代的概念,注意更可能是影响意识的因素之一,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意识状态(Conscious State) 意识被认为一种状态 可分为多个层次,是心理活动的反映 这种理解最接近通常人们对意识的认识 比如情绪的变化是一种意识变化 在不同的意识状态下,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及自身变化的觉知和敏感程度处在不同的水平,Conscious State,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无意识 意识 注意 它们是一个连续体 意识存在一般性变化 觉醒 惊奇 愤怒 警觉,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人的许多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如果将人类心理比作一座冰山的话,人类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只占人类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精神分析学说,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于意识中 “你纵然否认曾经有过这个念头,或者你尽管自称曾经怎样地抵抗这些恶念,结果都不免徒劳无功,但你仍不能无罪,因为你不能打消这些恶念,它们仍然存在于你的无意识之内”—— 弗洛伊德称此为“心理学真理”,弗洛伊德在早期的“地形模型”中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的组成是: 意识 —— 前意识 —— 潜意识,地形模型,结构模型,之后,弗洛伊德又提出了“结构模型”: 本我 —— 自我 —— 超我,弗洛伊德“无意识”的几个关键概念,情结(Complex) Oedipus Complex 压抑: 使本能的冲动不能进入意识 Libido :潜意识中的性驱动力 无意识的桥梁原理 无意识在特殊情况下的显现 梦境, 病症 内疚感 超我 —紧张关系— 自我,荣格: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一个储藏所,它存贮着所有那些被称之为原始意象的潜在意象。

      人对蛇和黑暗的与生俱来的恐惧 “从个体出生那一天起,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给个人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无意识行为(下意识行为) 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对刺激的无意识 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选择性无觉知(selective unawareness)综合征 局部脑损伤病人的加工能力尚存,但不能产生正常的意识觉知 如视皮层损伤病人,存在“盲视” (blindsight)现象,盲视(blindsight),视皮层损伤的病人通常在损伤对侧的一半视野内表现为失明,但是有些病人却可以在盲视野中进行视觉辨别,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辨别的刺激,这种现象被称为“盲视” 盲视可被看作一种无意识侦察(detection without awareness),例子,Weiskrantz(1986)报道的案例 一个右侧视皮层(17区)异常被切除后的病人DB,其左侧视野失明 偶然的观察发现 DB能准确地抓到别人伸出的手 DB能准确地猜出一个小棒的方向(垂直或水平) DB极力否认他看见了左侧视野内的任何东西,并把他成功地完成任务归功于运气 迫选任务实验研究发现 DB对于呈现在盲视野内的靶子的定位、侦察和方向辨别远远优于机遇水平,甚至和正常视野一样好,,Weiskrantz把这种觉察不到的知觉(no awareness of perception)情况下发生的盲视野内的视觉能力称为“盲视” 盲视现象说明,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盲视”是一种无意识知觉 他们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并不表明他们对所获得的表征的内容有意识 “盲视”病人明显地表现出“意识”与“知觉”的分离,为“意识”的存在提供证据,认知研究:无意识知觉,从信息加工角度解释“无意识知觉” 关键假设:知觉是一个多水平、多阶段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或成功或失败的简单事件 主张 有意识识别是知觉加工的一个阶段,而且是较晚的阶段 有意识识别前,存在无意识知觉,时间定位(temporal location),任何关于阈下知觉的描述都必须切断刺激的知觉反应与意识的联系 为了获得无意识知觉,外周加工必须进行到某种程度,使得记忆表征被自动激活,但非外周加工还没有达到完全的识别 感觉信号切断得太早会阻止早期的自动过程,从而消除无意识知觉 感觉信号切断得太晚会导致完全的识别,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自动的 那么,一个适时的刺激后掩蔽起什么作用?,掩蔽的作用,Marcel(1983)认为 一个适时的刺激后掩蔽,干扰了早期加工(指在感觉水平描述刺激)的记忆痕迹(residual tracks)或记录(records)的“恢复” 恢复过程对于有意识知觉是必不可少的 有意识知觉需要一个建构过程,需要将知觉假设从记录中恢复信息,进行匹配,并综合各区域被体验的假设而形成一个有意识的知觉 意识体验的三个方面:觉察,知觉统一体,选择性 无意识知觉不需要恢复过程 尽管掩蔽阻止了表征记录的恢复,但它并没有阻止刺激通达记忆系统的高层水平,无意识知觉过程,无意识知觉过程可以自动地将感觉输入的信息转化为各种表征形式,从而达到最高水平的描述 无意识知觉过程的特点(Marcel, 1983) 提供每个结果表征的记录(records) 产生不同区域的知觉假设 激活相关结构 影响类似行为(如启动),对刺激后掩蔽的另一种解释,掩蔽并没有打断字词的知觉加工,它只是阻止了知觉加工产物的觉知(Fowler et al, 1981) 评论 这种解释把意识看作知觉加工的“副现象”,而不是知觉加工的一个阶段,无意识知觉研究中的三种实验范式,Stroop效应 错误再认 在进行再认测验的时候,那些实际没有学过的项目被给出“学过”的反应 特色:再认测验中,每个测验词呈现之前闪现一个背景词,用于干扰被试的反应 排除(exclusion) 和包含(inclusion)测验 对意识影响和无意识影响的绝对量加以分离和计算,Stroop效应,很多研究表明,字词和物体的模式识别是一种技能活动 Stroop(1935) 任务:命名一些字词的书写颜色 因变量:反应时间 结果 相对于非色词(如book),用不同颜色书写的色词(如blue ),被试的RT较长 即使被试努力避免色词的影响,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说明:字词的阅读是自动的,不能被消除,从而干扰了颜色的命名,书,黄,红,绿,无意识 —— 内省测量,以被试者对自身的知觉体验的自我报告,为无意识知觉的标准 Boris Sidis (1898, Harvard 心理学实验室)所作的“辨认卡片”的实验 给被试呈现一些印有一个数字或字母的卡片 系统地增加被试与卡片的距离,到被试报告不能辨认卡片上的字符时,让被试猜测 结果:被试猜对的比率高于机遇水平 结论:初级觉醒自我(primary waking self)不能获得信息可以被二级觉醒自我(secondary subwaking self)所知觉,从而辅助了被试的猜测,内省测量存在的问题,根据观察者的主观报告来定义意识 把操作性定义意识的责任从研究者转移到了观察者 要求观察者给出他自己对意识的定义 我们很难知道个体在报告他们的意识经验时所采用的标准 基于自我报告测的意识阈限,会随着特定实验条件下指导语的特色而产生很大变化 奖罚标准 表达特色 观察者对实验的预想 实验结果模式很难重复,判断意识与无意识阈限的方法,主观判断:逐渐减少一个刺激的强度,直到被试报告无法感知,则此时的刺激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