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国风·齐风·鸡鸣》原文译文赏析.docx
6页诗经《国风·齐风·鸡鸣》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齐风·鸡鸣》 先秦:佚名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译文】 公鸡已经喔喔叫,上朝的官员都已到这又不是公鸡叫,是那苍蝇嗡嗡闹 东方已经曚曚亮,上朝的官员已满堂这又不是东方亮,是那明月有光线 虫子飞来嗡嗡响,只愿与你同入梦乡上朝官员快散啦,你我岂不让人恨! 【赏析】 自汉迄今,对《鸡鸣》的阐释大致经受以下三种不同的方式: 第一种是“诗人介入式”的解读方式,以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最为典型,其句读为:“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孔颖达认为,《鸡鸣》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夫人之言,下两句是诗人对夫人话语的评判卒章皆为夫人之辞在诗中,始终是夫人在说话,男子没有言语,诗人介入其中,起讲解作用。
其次种是“半联句体”解读方式,以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为代表,其句读为:“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方玉润认为,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夫人言,下两句是丈夫言,末章全是夫人言 第三种是“问答联句体”,以程俊英为代表,在《诗经注析》中提出,其句读为:“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程俊英等认为,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夫人言,下两句是丈夫言,末章上两句是丈夫言,而下两句是夫人言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以为是“思贤妃”,说:“(齐)哀公荒*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戒备相成之道焉宋朱熹《诗集传》则以为是直接赞美贤妃而宋严粲《诗缉》以为是“刺荒*”,清崔述《读风偶识》以为是“美勤政”,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是“贤妇警夫早朝” 或许此诗只是表现一对贵族夫妇私生活的情趣全诗以夫妇间对话绽开,构思新奇,在《诗经》中是别开生面的姚际恒说:“愚谓此诗妙处须于句外求之《诗经通论》)原来这对夫妇的对话是特别质朴显露的,谈不上有什么诗味妙语,只由于有的类似傻话、疯话,叫人会心发笑,包含着“无理见趣”之妙。
古制,国君鸡鸣即起视朝,卿大夫则提前入朝侍君,《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即是此诗开头写妻子提示丈夫“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丈夫答复“匪鸡则鸣,苍蝇之声”想来鸡啼、苍蝇飞鸣古今不会大变,如非听觉失灵,不至二者不分从下面二、三章妻子所云“东方明矣”“会且归矣”,可知当是鸡鸣无疑而丈夫把“鸡鸣”说成“苍蝇之声”,是违反生活常识的,固然“无理” 但假如换一角度理解,看作是丈夫梦中被妻子唤醒,听见妻子以“鸡鸣”相督促,便有意逗弄妻子说:不是鸡叫,是苍蝇声音,表现了他们夫妇间的生活情趣,也是别有味道反常”而符合夫妇情感生活之“道”,这正是姚氏所指出的妙在句外 下两章时间由鸡鸣至天亮,官员由已上朝至快散朝,丈夫愈拖延愈懒起,有意把天明说成“月光”,贪恋衾枕,缠绵难舍,竟还想与妻子同入梦乡,而妻子则愈催愈紧,最终一句“无庶予子憎”已微有嗔意表现夫妇私生活,可谓“真情实境,写来活现”(姚际恒《诗经通论》)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言,句式错综,接近散文化此诗以男女对话绽开,创意新奇,构思奇妙,好像一出小品,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押韵亦有其特点,头两章四句皆用韵,而首句与次句韵脚同在第三字,而末尾是语助词“矣”,也算韵,王力先生称这为“富韵”。
另外第一、二章首句与第三句韵脚同字第三章则是第一、二、四句押韵,也可见此诗用韵富有变化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扩展阅读:诗经价值之历史与民俗价值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进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后世史学家的史书表达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局部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进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进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斗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状况,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虽然这些史料中掺杂着神话内容,却无可否认地有着可以置信的史实 《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表达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知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详细状况。
更多更正规的记录祭祀内容的诗篇,主要集中于《颂》诗中如《天作》记成王祭祀岐山,《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时所歌这些诗章充分表现了周人对先祖、先公、上帝、天地的尊敬虔诚,以祭祀歌颂形式,作讴歌祈祷,反映了其时人民对帝王与祖先的一种良好祈愿和敬天畏命感情,从中折射出上古时代人们的心态和民俗状况,是珍贵的民俗材料。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