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酷至极的长春围困战.docx
13页残酷至极的长春围困战残酷至极的长春围困战长春围困战是在 1948 年 5 月 23 日至 10 月 19 日间发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之间在吉林省长春进行的一场围城战5 月 23 日开始,解放军对防守在长春城的国民党军形成包围,切断空中运输, 进行长达 150 多天的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期间发生了几次大的交战和几十次零星交火,守军的粮食、燃料极度缺乏,很多平民饿死,最后以国民党六十军与新七军投降,解放军进驻长春结束长春战役是辽沈战役中的一部分,解放军占领长春宣告了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的结束长春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大的围城战役”,以 10万解放军围困 10 万国民党军 东北解放军的意图是打算围城打援,以一部分部队进攻长春,吸引沈阳的廖耀湘兵团北上救援,然后在途中将廖耀湘兵团保卫歼灭但由于攻打长春的解放军与守城的国民党军兵力相当,装备不如国民党军,而沈阳的廖耀湘兵团又拒绝北上援救,所以东北解放军始终没有下决心强攻长春后来解放军决定先攻下锦州,切断东北国民党军南逃路线,将东北的国民党军滞留在东北战场,逐个消灭,因此主力南下,长春战役形成了围而不攻的局面 长春位于东北腹地,松辽平原中央,是东北铁路的交通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满洲国的首都就设立在这里 沦陷期间,日本关东军在这里修筑了许多永久性防御工事,国民党军进驻长春后,又进一步加强了工事长春城内有很多永久性碉堡和地堡, 市中心的主要建筑和街道都有地下坑道相连接,构成核心守备点,外围设有宽三米深两米的外壕,设有纵射火力点以及铁丝网、地雷、绊索、鹿砦、陷阱等防御工事此时的长春已经是一个具有坚固防御体系的大城市国民党报纸声称长春的防御工事“坚冠全国”经过日本人十四年的经营,长春市的人口已经从沦陷前的 15 万人,膨胀到 70 万人(包括日本人 14 万),长春围困战前,城市的居民据估计应在 40 万到 60 万之间长春围困战后,居民人口锐减到 17 万人守长春城的是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参谋长杨有梅,主要有新七军和从永吉撤回的六十军 6 万人,以及地方部队 4 万人,共计约 10 万人,下设:新七军,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机械化装备军长李鸿三十八师 师长陈鸣人 五十六师 师长张炳言六十一师 师长邓士富 六十军,滇系部队,军长曾泽生暂二十一师 师长陇耀,暂五十二师 师长李嵩, 一八二师 师长白肇学,长春的守军以中央大街(后改称斯大林大街,现名人民大街)为界分为两个守备区,东半部归六十军,西半部归新七军,司令部设在中央银行大楼。
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坚固建筑物层层设防,并派新七军的暂五十六师两个团的兵力控制西门外的大房身机场,派六十军的一个师防守东郊城防工事外的一些战略高地 东北人民解放军(后改称东北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第一兵团约 10 万人,司令员肖劲光,副司令员陈伯钧,政委肖华,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参谋长解方,副参谋长潘朔端第 6 纵队 司令员黄永胜,第 16 师,师长李作鹏第 17 师,师长龙书金 第 18 师,师长阎捷三第 12 纵队 司令员钟伟 第 34 师,师长温玉成第 35 师,师长王奎先 第 36 师,师长沈启贤,独立第 6 师,师长邓克明独立第 7 师,师长罗华生 独立第 8 师,师长王人贵 独立第 10 师,师长赵东寰 独立第 11 师,师长王效明1948 年 4 月 18 日,中共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就打长春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致电中共中央军委计划从 5 月种旬开始进行长春战役,用九个纵队攻打长春,并采取围城打援的手段, 并准备用 4 万人的伤亡, 在 10-15 天的时间结束战斗4 月 24 日中共中央军委同意了攻打长春的提议5 月中旬,解放军在长春东南二十余公里的李家屯成立第一前线围城指挥所(后改称第一兵团),肖劲光任司令员,肖华任政委。
此时解放军已完成对长春的合围,一纵,六纵和三个独立师将长春围住随着解放军逼近长春,缩小包围圈,5 月 14 日, 长春守军为保持外围防地和确保飞机场,以新七军一个半师、六十军一个师组成出击部队,向长春西北方向出击,进攻小合隆附近的解放军十二纵 36 师,试图将解放军赶走,确保大房身机场在解放军的炮火射程之外19 日占领小合隆24 日,解放军为了实行空中封锁,以一纵、六纵、十二纵三十四师、三十五十师、独立第 7、10 师,奔袭小合隆和大房身机场, 歼灭驻守机场的新七军暂五十六师两个团约六千余人,俘获暂五十六师副师长王正国郑洞国命出击部队迅速撤回,解放军占领了大房身机场,至此长春守军与沈阳的空中运输中断这次战斗解放军也损失两千余人,正是通过这次试打,解放军指挥者认识到打长春不是猛攻可以解决的, 于是改强攻为围困,以求困长春守军于城内1948 年 6 月 5 日中共东北局林罗刘向中共中央军委提出三个作战方案,第三个作战方案提出对长春采取较长时间的围城打援,先消灭援敌,然后攻城时间准备两个月至四个月, 可以确有把握地歼灭敌人与拿长春建议采用第三作战方案 中共东北局首长林彪、罗荣桓下达《围困长春办法》,以“久困长围”为攻打长春的总方针, 对长春进行军事包围, 经济封锁和政治攻势。
6 月 7 日,中共中央军委同意林罗刘提出的第三方案1948 年 6 月 15 日至 20 日,解放军第一兵团在吉林召开野战军师级以上的干部会议(吉林会议),决定把攻打长春改为长困久围,并宣布由第一兵团司令肖劲光政委肖华指挥新成立的十二纵(由北满独立第 2、4 师和西满独立第 5 师组成)和六个独立师担任围城任务6 月 22 日前,解放军完成围城的部署工作, 六纵十八师,十二纵三十四师、三十五师和独立第 6、7、8、9、10 师、进入指定位置,第一道包围圈分为东西两个地方队,独立第 6、8、9 师为东地区队,六纵十八师为其机动部队;独立第 7、10 师为西地区队,十二纵三十四师、三十五师作为其机动部队布置在城西和西南守军主要突围方向上,其余部队组成第二道包围圈完成以长春为中心方圆 45 公里,纵深 25 公里范围的封锁圈,禁止粮食和蔬菜、燃料、牛马和等生活必需品运入封锁圈在解放军的封锁圈和国民党守军的哨卡之间形成了中间地带在对长春进行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的同时, 解放军也进行着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对上级军官的策反活动 6 月 28 日解放军第一兵团召开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攻心为上、功城为下”,会后大规模的政治攻势就迅速展开了, 阵地喊话,发宣传单,利用投诚和被俘的国民党官兵及其家属向城内喊话。
同时,针对属于滇系的六十军上级军官进行工作在 5 月底丢掉机场后,国民党军长春守军的粮食供应只能靠空投 根据当时美联社分析,一天要出动四十架次的飞机才能满足需要,而由于空投飞机受到解放军炮兵和高射机枪的射击,常常来不及空投就逃跑, 或者在高空乱投,不能投入城内六月底,郑洞国组织了战时粮食管制委员会并颁布《[[战时长春粮食管制暂行办法]]》,规定市民自留的口粮数量只许维持 3 个月,其余按限定价格卖给市政府以保证守军的需求,否则一旦查获将没收粮食并严惩守军在城内抢夺民粮到了夏天,市区居民出现粮荒,留有存粮的居民不敢“光明正大”地举炊,有不少人因此病饿死亡由于城内粮食极度缺乏,加上有人投机倒把,城内的粮价飞涨,从最初的几元一斤涨至一万元一斤中央银行长春分行不得已发行本票, 面值也由几十万一张发展到几十亿甚至几百亿一张 6 月 28 日,长春大批饥民汇集到康德会馆后院粮库,冲破警戒,抢粮充饥国民党军队和警察开枪弹压,造成多人死亡7 月 19 日,卫立煌命郑洞国守长春,牵制共产党军大批主力南下最初,长春守军还禁止居民出城7 月下旬,蒋介石致电郑洞国,从 8 月 1 日起,疏散长春哨卡内人口,只准出哨卡,不准进哨卡,将大量居民疏散出城。
这就是国民党军的“驱民养军”政策,以降低市内粮食的消耗7 月 20 日,中共东北局讨论认为攻打长春一举全歼守军没有把握, 应以最大主力开始南下作战为好,并上报中共中央军委22 日,中央军委回电赞同鉴于城内居民成分的复杂,尤其是有不少国民党军政人员也化装成难民试图混出城去,围城部队开始时一度对长春的出城者严格审查后才予以放行,大量饥民滞留在城外中间地带,又不被守军准许回城里,结果出现了大批死亡围城部队发现中间地带有饥民大量死亡的现象后,于 8 月中旬下令在指定哨卡一律放饥民过封锁线,并对出城的饥民予以救济出城的难民共被收容了 15 万余人8 月 4 日至 6 日,国民党国防部在南京召开军师会议,会上曾经讨论从东北撤退,固守华中的部署,但因失去东北在国内外影响太大,故未果8 月 14 日,中共吉林省委作出《关于处理长春外围难民的决定》,决定成立处理难民委员会,处理难民的收容,救济等事宜8 月 16 日解放军第一兵团召开军事工作会议, 根据上级指示,缩小包围圈,进一步围困守军,第一兵团司令部也向前移动到距长春十公里德四家子村8 月 17 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改编为东北野战军进入 9 月,长春城内一片混乱, 有人很多饿死街头,无人收尸。
甚至发生卖人肉的事情9 月 12 日,解放军向义县、滦县一线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 辽沈战役正式打响9 月底解放军主力挥师南下北宁线,六纵、十二纵也奉命调往通江口、开原一线, 只有独立第6、7、8、9、10 师和后调来的独立第 11 师六个师,以及地方部队继续围困长春自 6 月 25 日至 9 月底,一共进行大小战斗 30 余次,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约 3000 人,有 13500 多国民党军士兵向解放军投降解放军在外围战斗中仅有 400 余人伤亡围城期间,全市的中小工厂的厂房设备大部被破坏全市的房屋有 30%被拆毁,输电设备有 33%被拉走,供水设备有 70%被破坏国共双方在城外和城里掩埋的尸体总数是 12 万左右守军投降10 月 2 日,蒋介石飞赴沈阳召开军事会议,蒋介石认为共产党军队主力南下, 围困长春的力量空虚, 因此命郑洞国趁机率部突围 10 月 4 日下午,郑洞国与曾泽生通话, 要求六十军出一个团配合新七军的出击 10 月 7 日至 8 日,郑洞国集中新三十八师等两个师组织了一次试探性的突围攻击,攻击长春以西的大房身机场方向的独立第 6 师阵地,受到解放军强大的阻击10 月 14 日,解放军向锦州发起总攻, 经过 31 小时的激烈战斗, 终于攻占了锦州,锦州国民党守军 10 万余人全数战死,东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和第六兵团司令官卢浚泉被俘。
锦州被军队占领后,使得东北国民党军从陆路撤退的道路被切断,东北战场的形势急剧变化同日, 六十军军长曾泽生派张秉昌、李峥先带着六十军联名信与解放军接洽,联名信由白肇学亲自书写, 信中提出11 条需要回答的事,曾泽生、白肇学、陇耀三人在信上签名当晚二人来到位于穷岗子的东北军区前方办事处10 月 15 日,蒋介石亲自飞抵沈阳, 并向长春守军总司令郑洞国空投手令,命其率六十军, 新七军立即突围中午, 张秉昌、李峥先带来的联名信被送到兵团政治部刘浩处,刘浩向兵团司令部报告,当时兵团司令部得到长春守军有可能突围的情报,因此一些领导怀疑六十军此举可能是假借“起义”之名进行突围17 时,刘浩赴兵团司令部当面汇报夜,刘浩向兵团首长汇报, 刘浩认为六十军当前投共是可能的经过讨论, 兵团总司令肖劲光同意刘浩的意见,同时指出如果六十军企图突围,就消灭它10 月 16 日上午,刘浩与解方、潘朔端到穷岗子与张秉昌和李峥先见面, 并向其表示欢迎“起义”并提出五点具体意见中午,郑洞国通知曾泽生到兵团司令部开会,讨论向沈阳方向突围的计划,决定 17 日拂晓突围下午,刘浩派车送张秉昌和李峥先回到六十军暂二十一师阵地,请曾泽生派正式代表出城商谈“起义”事宜。
黄昏,张秉昌和李峥先回到六十军军部,带回共产党军队的承诺得到共军承诺后,曾泽生给暂二十一师营以上军官讲话,二十一师全师赞成“起义”,曾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