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知识总结.docx
9页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知识总结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2、参照物被选做标准(静止)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当做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3、判断物体运动情况①确定被研究的物体②选定参照物 ③根据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被研 究物体的运动情况4、怎样判断参照物?①确定运动的物体 ②确定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运动③这个物体就是被选定的参照物二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运动快慢的方式1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ν=s/t2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ν=t/s3、公式ν=s/ts=νt t=s/ν 4、平均速度v=s总/t总 s1s2ν=t1t2 s1s2(总路程/总时间)t1t2ssν=ν1ν2 2v1v2(相同路程)v1v2v1v2(相同时间)2 ttν= ν1ν2三、 1、时间单位年月日时(h)分(min)秒(s)旬一刻钟 测量工具时钟手表停表秒表日晷沙漏一炷香2、长度单位光年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埃() 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3、误差测量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消灭,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方法1选用精密仪器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②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贴被测物体,并沿着所测直线 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记录时,必须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且只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棉线法测短曲线(地图)②滚轮法测长曲线(操场)③纸带重叠法测圆柱体周长 ④组合法三角板刻度尺测球直径四 1、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方向)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①大小②方向③作用点5、力的符号F单位牛顿N6、力的种类7、力的方向 ①重力竖直向下②浮力竖直向上 ③压力垂直于被压面,指向被压物体 ④支持力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⑤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⑥弹力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五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实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①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的目的使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上运动时的速度相同 ③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 ④根据现象猜想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⑤注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注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②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其他一切 外界因素无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5、怎样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①确定研究的对象 ②研究对象在现象发生前处于的状态 ③与研究对象一起运动的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④研究对象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结果发生了什么现象六、 1、二力平衡条件 ①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受力物体是同一个)②两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③两个力大小相等④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2、实验①两盘砝码数不等研究力大小不同时物体运动情况②把小车拧过一定角度研究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的运动3、二力平衡应用 ①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方向。
测摩擦力、测重力)②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运动静止受力不受力4、物体受平衡力情况匀速直线运动情况合力为零5、物体只受一个力的作用,物体做①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匀速圆周运动 6、物体不受力和受平衡力的区别①从运动状态上看受平衡力与不受力对物体的运动是等效的, 物体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从物体形变上看物体受平衡力会产生形变,不受力物体就 不产生形变 7、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联系与区别 ①平衡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并 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受力物体一个) ②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受力物体两个) 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性质相同,平衡力的两个力的性质不 一定相同 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平衡力 中的某个力发生变化或消失时,另一个力部一定变化或消失⑤平衡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两个物体分别产生效果 扩展阅读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总结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 1、弹力①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被动力)②塑性变形后部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③产生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④施力物体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⑤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会产生弹力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分子表面张力,都属于弹力2、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使用⑴所测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⑵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点 ⑶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测 力计能自由伸缩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⑸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时才可以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 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二、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不是地球的引力符号G单位牛顿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 大小G=mgg=8N/kg(g的值随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2、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①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②符号重力G单位重力N方向重力竖直向下(矢量)质量m质量kg质量无方向(标量)③大小与地理位置关系重力随物体位置的变化会发生变化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④测量工具重力弹簧测力计质量天平(秤) ⑤计算公式重力G=mg质量m=ρv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自身上) 下坠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方法4、重力只与质量和地理位置有关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种类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静摩擦: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的摩擦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压力 ④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发生相对运动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物 体运动起来后摩擦力大小就保持不变5、摩擦力概念包含的内容 ①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接触的物体 ②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③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6、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方法: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动物体,拉力就等于摩擦力原理二力平衡f=F 7、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同时增大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有害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③同时减小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④用滚动代替滑动⑤使接触面彼此分开7、摩擦力的三要素 ①摩擦力的大小压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 ②摩擦力的作用点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③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注车①主动轮摩擦力方向向前,从动轮摩擦力方向向后。
②车启动时摩擦是有意摩擦,行进时摩擦是有害摩擦 四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支点在杠杆上,且不随杠杆一起运动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动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力臂的一端在支点上另一端在力的作用线上并与力的作用线垂直注①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相反 ②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③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则该力的力臂为0 ④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在杠杆力的示意图中,用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3、力臂的画法 ①先找点,后定线,从点向线做垂线 (点支点)(线力的作用线)(垂线段力臂)②力的延长线要用虚线③力臂的表示形式 L1(1) L1(2) L1(3) 4、杠杆的平衡条件 平衡①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就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条件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一次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使杠杆重心在支点上(调的是平衡螺母) 第二次(挂重物后)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在杠杆上直接读(测)出力臂(调的是钩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绝对禁止调平衡螺母)注无论调平衡螺母还是调钩码位置都是向杠杆偏高的一侧调一次实验得出结论一次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6、滑轮实质及特点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动滑轮 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杠杆的变形 滑轮组特点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情况F=G物或F=(G物+G动)使用滑轮组时,物体由几段绳子吊着,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段数查法吊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绳子固定端系在动滑轮上,承担重物绳子段数为偶数,系在动滑轮上为奇数 7、课本图阻力方向均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人锹图后手为支点,前手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阻力方向竖直向下 8、典型题 ①G1G2 (1)向支点移动力臂长端下沉,远离支点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