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宁教育志(甘沟卷2003版).doc
123页会宁教育志(甘沟卷)甘沟驿乡教委二00三年十一月《会宁教育志》(甘沟卷)目录甘沟驿乡教育概述…………………………………(第1页)大 事 记……………………………………(第4页)第一章 教育制度……………………………… (第17页)第二章 教育管理……………………………… (第23页)第三章 教育法规……………………………… (第28页)第四章 学前教育……………………………… (第29页)第五章 小学教育……………………………… (第31页)第六章 中学教育……………………………… (第45页)第七章 中等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略) ……… (第55页)第八章 中等师范教育(略) ………………… (第55页)第九章 高等教育(略)……………………………(第55页)第十章 成人教育……………………………… (第55页) 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教育(略) …………………… (第61页)第十二章 学生及招生…………………………… (第61页)第十三章 教师队伍……………………………… (第66页)第十四章 教育教学研究………………………… (第8 3页)第十五章 电教设备及电化教育………………… (第91页)第十六章 教育督导……………………………… (第97页)第十七章 教育经费勤工俭学…………………… (第98页)第十八章 教育人物………………………………(第108页)甘沟驿乡教育概述 甘沟驿乡位于会宁县中北部,东接韩集、四房,南连柴门,北与河畔镇接壤,此地交通便利,先秦时车马驰道直至祖厉,又为唐朝丝绸之路要冲,明清时设驿站驿道,置急递铺,新中国成立后又开靖天公路、国道309线。
此处地域东西宽l 4公里,南北长32公里,流域面积336.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8万亩,其中川地2万亩,山地7.38万亩1980年引黄入川,发展水浇地1.88万亩,全乡共辖14个行政村,99个生产合作社现有人口23770人,农业人口21126人,其中回民63人辖区内有行政事业单位50余家,个体工商户93家,流动摊点203处 一、教育的萌芽与发展 (一)明清时期的甘沟教育概况 明朝时期无从考证,至清末,甘沟驿乡有三家私塾,一家为本地河西坡村锦鸡屲人,同治癸酉科“邑庠生”王安舒先生光绪六年在六十年铺创办的私塾,前后有学生七十人,取得功名(学位)者四十九人,其中有贡生两人,分别为和献壁、郭青岚,此二人后为县令;第二家为光绪年间设在甘沟驿旧城脚下的“三官庙”私塾,塾师为郭、董二先生(具体名字不详),学生有罗焕云、田增广、张义鼎等,罗焕云后考上了秀才另一家为清末时的文庠生、沈作霖在马连村创办的私塾,先生亲自执教,有学生10余人 (二)民国时期的甘沟教育 1、私塾教育 民国12年(1923年)六十铺人王建邦、沈显如、王蕴馆三先生继王安舒之后在本村杨家店兴办的私塾。
民国27年(1938年)六十铺杨家店私塾迁入王志端家,王时仲任先生民国31年又迁至本地方神庙,张定方任校董,王志端、王治邦任先生,学生有郭成祖(曾任青海省报社总编辑兼翻译)等到1949年六十铺私塾改为四年制村学为止,前后有学生52人 民国26年(1937年),大窑村开明人士何贵宗在硝沟坪开办私塾,聘请王少儒(本乡河西坡人)为先生,到1945年改为官办小学,先后有三位先生任教同年王蕴国(本地人)创办河西坡私塾,学堂设在关帝庙 民国28年(1939年)春,袁岸村人王理亭(兰州中山大学毕业生,曾做过蒋云台的秘书),回村办起一家私塾,学生有张仲孝(曾任会宁县水电局局长)等10余人,同时还有清末落第秀才孙子洲(1890一1964)创办的姚家岘私塾,有学生12人同年秋天,东岔富绅王庭壁,自筹资金创办下庙私塾,聘请先生1人,有学生20余人 民国37年(1948年),东岔村的卢德贤创办狼儿私塾,田岔村的王克勤、马占祥创办田岔私塾,各有学生1 O余人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甘沟驿乡先后创办私塾7所,接受私塾教育的人数不下200人 2、官立学校 民国22年(1933年),甘沟驿的三官庙私塾迁至甘沟旧街,并改名为“甘沟驿国民初级学校”,孙子范任校长,教师有汪德天、庞锦华2人,学生1 0余人。
1946年,学校又改名为“甘沟驿国民小学”,有教师8人,学生30人此为甘沟驿乡第一所官办小学第二所官办小学是1943年吉酉村创办的四年制初小 3、民办学校 1945年,当地政府组织校董会,硝沟坪、六十铺两家私塾分别改办为民办村学硝沟坪为二年制,六十铺为初小 三、“共和国”成立后的甘沟教育 解放初期,党和政府除对原有的4所官办与民办学校,7所私塾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外,又创建了五十铺、钟岔、什字等三所四年制初小,到1957年底,全乡共有全日制初小14所,在校学生132O人.同时又在硝沟、六十铺等地办起耕读学校、夜校 1958年,“反右”运动开始,学生随群众“大战华家岭”,部分学校开始停课,高年级学生大多时间参加社队劳动,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一定影响 三年困难时期,学生流失严重,个别学校逼迫停办6 0年代初期,教育格局开始调整,1 961年9月县上撤并韩集、大沟两所初中,在甘沟驿兴办会宁三中,设5个班,学生多达200人,生源覆盖7个公社同时小学新增7个二年制教学点,部分二年制学校改为四年制,四年制改为六年制完小,耕读学校与夜校的数量又有所增加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教学活动倾向于革命化和政治化,贫下中农管理学校,部分教师被换下来,甚至接受批斗学校取消考试制度随着运动的深入,一度出现停课闹革命,69年以后,复课闹革命,学生半天上课半天劳动 文革中,教育规格也有些大的变化一是初中设办农中班,二是七年制学校的设立,从66年到76年,甘沟驿乡先后有五十铺、袁岸、大窑、什字、河西坡、东岔、六十铺7所五、六年制小学升级为戴帽七年制学校,学制的盲目改变,导致中小学比例失调,教师拔高使用,小学教师合格率普遍下降,教育教学质量受到极大影响,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7 0年代末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教育秩序开始恢复河西坡、什字、五十铺、东岔戴帽初中相续撤并,公派教师数量逐渐增加,1980年辞退了部分民办教师,同时增大民教转正的数量,1978年以后甘沟驿乡每年都有5名以上的民教转正,也有相当数量的民办教师考入师范28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提高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甘沟驿乡更着力于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自l985年至2002年,全乡先后得到“贫三项目”、“义教工程”、“危改项目”、“希望工程一、“香港福幼基金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总后勤部、省、市、县、乡以及村校各类建设资金332.72万元,先后改建、扩建和维修1 8所中小学校的校舍,新建田坪、张川、六十铺小学、等5所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9350平方米,新建甘沟中学、六十铺独中、甘沟驿乡中心小学教学及综合实验楼三幢,合计建设面积4l 43.8平方米。
至2002年秋季,全乡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为11765平方米,生均3.12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总面积为857O平方米,生均5.72平方米全乡校舍基本达到“一无两有”,部分学校“六配套”设施齐全六十铺小学、田坪福幼慈航小学及两所中学教学实验仪器达到国家III类标准,乡中心小学仪器配备达国家II类标准17所小学配齐了“两箱三仪”各校音:体、美器材基本齐全小学“六室”、中学“八室”基本齐全生均图书小学为6册,初中为l0.3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四率指标均达到省颁标准1995年吉酉小学获全县统考村学组第二名,1997年5月,甘沟驿乡中心小学获全县毕业会考第七名,1 999至2000学年度六十铺中学初三会考直升率获全县第八名,2000至2001学年度六十铺中学初三会考直升率获全县第一名 2002年秋季,全乡有各级各类学校30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九年制学校1所,村六年制完小12所,四年制初小7所,二年制教学点4个,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乡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2所,在校小学生4573,中学生1 361人,教职工215人,代课教师51人一、明清时期明朝时期,无据可查清光绪六年,本地河西坡村锦鸡面人吲治癸酉科“邑庠生”王安舒先生在六十铺创办私塾,前后有学生七十人,取得功名(学位)者四十九人,其中有贡生两人,分别为和献璧、郭青岚,此二人后为县令,为纪念先生办学之功德立碑以记之;第二家私塾为当地乡绅在甘沟驿旧城脚下创办的“三官庙”私塾,塾师:郭大先生、董先生(名字不详),学生有罗焕云等,罗焕云后为秀才。
另有清末时期的文庠生沈作霖在马连村创办私塾,先生亲自执教,有学生10余人 二、中华民国 民国12年(1923年)六十铺人王建邦、沈显如、王蕴馆三人继王安舒之后在本村杨家店办私塾,有学生12人 民国18年(1929年)王蕴国(本地人)创办河西坡私塾 同年,马连沈家私塾因闹灾荒停办 民国22年(1933年)甘沟驿“三官庙”私塾迁址旧街,改名为“甘沟驿国民初级学校” 民国26年(1937年)大窑村开明人士何贵宗在硝沟坪开办私塾,河西坡人王少儒为先生 民国27年(1938年)六十铺杨家店私塾迁入王志端家,王时仲任先生,有学生20多人 民国28年(1939年)春,兰州中山大学毕业生,曾做过蒋云台的秘书的王理亭(袁岸村人),辞官回村办起私塾,学生有张仲孝(曾任会宁县水电局局长)等1O余人 同年清末落第秀才孙子洲(189O一1964)在姚家岘创办私塾,有学生12人 是年秋天,东岔富绅王庭壁自筹资金创办下庙私塾,聘请先生1人,有学生20余人民国31年(1942年)六十铺王家私塾迁至本地方神庙,张定方任校董,王志端、王治邦任先生,学生有郭诚祖(后任青海省报社总编兼翻译)等30人。
是年,袁岸私塾首届学生毕业 民国32年(1943年)袁岸私塾有先生3人吉酉村创立官办四年制初小 民国34年(1945年)地方政府组织校董会,硝沟坪创办民办学校,实行分班教学,受甘沟驿国民初级学校管辖 民国35年(1946年)甘沟驿国民初级学校更名为“甘沟驿国民小学” 民国37年(1 948年),东岔村卢德贤创办狼儿私塾,田岔的王克勤、马占祥创办田岔私塾,各有学生10余人 民国38年(1949年)六十铺私塾改为四年制民办村学,校长和贵,学生有师克剑(曾任白银市人民医院院长)、李生林(银川市开发公司总经理)等20多人 是年,硝沟小学改为四年制,校长:董跃(靖远人),另有4名教师,学生50多人 是年,姚家岘的孙子洲私塾改为段岔二年制小学,校址:蛟龙庙 三、新中国成立 1950年 袁岸私塾由生产大队接管,改为民办四年制学校,王理亭辞职,学校由梁启祥负责,有学生40多名 是年,康新贵(翟所人)任吉酉小学校长,在校学生60多人 是年,刘振琪任甘沟小学校长 1951年 狼儿私塾改为民办四年制小学,学生有李映春、刘振祥、王效忠(此三人都考入高等院校)等。
是年,五十铺、田岔两所四年制小学开始招生 1952年 六十铺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和贵调回县城,吴泰任校长 是年,姚廷杰任五十铺四年制小学校长 195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