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培训版本).doc
2页《《森林的歌声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洪塘小学 干伟萍《森林的歌声》是四年级下册的一节欣赏教学课通过与多媒体信息技术 的结合,使欣赏教学更加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下面将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首先第一个导入环节,我通过设问:“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将一起走 进一个美妙的地方请大家闭上眼睛,用耳朵仔细聆听,用心灵去感觉仿佛来 到了什么地方?那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多媒体响起生动而美妙的音乐:大 自然的歌声,各种小动物和小昆虫的鸣叫声,仿佛把大家带到了美妙的大森林 中,学生马上回答出了问题,并成功地导入了主题通过分析,是什么让你有 这样的感觉?同学们马上从生动的音响中,感受到:这仿佛是一个森林的世界, 不知名的昆虫与青蛙扯大了嗓门,疯狂的各唱各的歌瞬间,所有属于夜的声 音都来站台了......于是,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 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 这些原本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时空中的大小生命,却一起现身于大自然舞台 中,各自组队,进行一场音乐盛会在月色的柔光下,犹如跃动的精灵,在大 自然的舞台里载歌载舞、歌舞狂欢 二、其次,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了过“三关”的节奏游戏,让学生 模仿大自然的声音,进行节奏练习。
森林小天使的考验通过了,我们才可以进 入到美妙的大森林去聆听小天使们的演奏的美妙乐曲 三、在聆听第一主题时,我通过让学生聆听音响,三段不同乐器演奏的旋 律,来感受多媒体音响带来的生动的音色变化,从而了解三种不同乐器 我是这样做的:导入:让我们向大森林出发!听!我们远远地听到了她们 演奏的乐段 1.听完,你觉得她们心情如何?(听完三段) 2.这三段旋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看旋律线听音高变化、节奏变化、速度变化;(发现了吗?演奏的是同一 旋律 ) 3.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听完三段) ①强弱;音色 ②三种不同的乐器,介绍乐器先让学生谈谈对它们的了解,老师再作补 充 ③选一选,听出哪个乐段是哪个乐器演奏的?细微的不同处分析:弹性、 悠远、明亮 ④唱一唱:deng,du,la 四、在聆听第二部分主题,我又引导学生:导入:绕过一片小树林,我们 又听到了这样演奏听!她们这时又在演奏什么?旋律起了什么变化? 和刚才一样吗?旋律线走向有什么特色?前半句上行,整个乐句呈现波浪 形进行的样式比刚才在旋律起伏上更大一些,情绪比刚才更舒展,高昂 通过分析不同的音乐要素,看着多媒体课件,来画画图形谱,来与第一部分主题形成对比。
五、在聆听第三主题时,我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发挥想象 1.导入:爬过一道道山坡,山谷豁然开朗!我们远远能隐约看到仙子们的 身影了!你能感觉音乐的情绪有了什么变化? 2.让我们一起把心中对对大自然的赞美唱出来吧! 六、完整聆听全曲 1.导入:为了奖励我们一路上出色的音乐表现,仙子们将为我们演奏完整 的乐曲《森林的歌声》 她们还要考验我们,三个主题出现的次序不同的音色 重复演奏一个主题以一次来计 2.聆听全曲,找出三个主题出现的次序用手指表示 3.引子,间奏,尾声 八、最后介绍乐曲背景介绍 选自《森林狂想曲》 这是全世界第一张,由台湾大自然音乐荒野 探险家 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 金曲 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 创作!制作过程耗时 5 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 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 100 种森林的自然声音;新颖并充 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感受 到中国的传统乐器和自然糅合后带给我们 一种清凉而又纯净的空间,不带一点 修饰,不带一点剪辑的纯自然声息。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 音交织而成 那些可爱的小 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枭、山羌、飞 鼠等与三种主奏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 并且通过课外作业进行拓展:以郊游为主题,用各种音响来编创身边的大 自然美妙歌声通过多媒体创设了生动的音响世界,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享受音乐的美,培养音乐的能力和素养,激发热爱音乐的情感不足之处是: 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只是教学的手段, 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其次,还要多多学习更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 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