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主要景点介绍.doc
3页豫园主要景点介绍豫园豫园按主体建筑可分为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内园六处景区豫园门口站在豫园门口,南面是湖心亭、绿波廊、荷花池和九曲桥湖心亭是乾隆四十八年在豫园凫佚亭旧址上建成的,凌于荷花池上,品茗赏景,后成为茶室,名“也是轩”,沪上习称“湖心亭”绿波廊现为绿波廊酒楼,曾接待了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贵宾九曲桥三步一折,五步一曲,九是阳数最高的数,具有吉利之意,故曲桥往往取名“九曲”,实有取其吉祥如意之意湖心亭、九曲桥、荷花池及其周围的绿波廊等建筑以前在豫园内,所以称为“园外之园”大假山景区主要有三穗堂、仰山堂、卷雨楼、大假山、游廊、萃秀堂等景观豫园正门盘陀石后面是一座气势宏伟、宽敞雄伟的大厅,名曰“三穗堂”乾隆年间,在“乐寿堂”旧址建“三穗堂”清代,这里是官府举行庆典和“宣讲圣谕”,地方文人绅士聚会之所三穗堂为歇山式建筑,屋顶塑像左为张飞,右为严颜堂内中堂张挂着潘允端撰文、潘伯鹰书写的《豫园记》,梁上高悬“三穗堂”、“灵台经始”、“城市山林”三块贴金匾额1)“三穗堂”匾之“三穗”,典出《后汉书蔡茂传》中“梁上三穗”的故事蔡茂生于西汉和东汉交替之际,未发迹时,一天梦见自己坐在大殿的梁上,看到一禾三穗,伸手去拿,拿到了中间的穗,梦就醒了。
郭贺解梦:大殿是朝廷象征,“梁”是栋梁之材,“禾”寓意俸禄,取中穗隐指“中台”之位果然不久,蔡茂任中台官职这一典故表达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祈望晚清这里也是豆米业的议事场所,有了祈求丰收的寓意了厅堂正门 8 扇隔扇裙板上雕刻着稻麦、玉米、高粱、瓜果等图案堂外回廊四周,有 8 幅精美的泥塑漏窗,东北角一幅中间是松鹤图案,四边为回文“福禄寿禧”四字,形象的解释了“三穗”的寓意步出三穗堂,即是一座两层楼厅,下层是仰山堂,上层是卷雨楼仰山”有两层语义:(1)堂上挂着清人所书 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此处有崇山峻岭”句,点出此处为观赏大假山的佳处,是“仰望”的意思2)典出《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虽不能止,心向往之”,用来表达对孔子和孔子学说的推崇,是“仰慕”的意思卷雨楼取自王勃《滕王阁序》中“珠帘暮卷西山雨”大假山为豫园镇园之作,是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唯一传世作品大假山高 12米,为 2000 吨浙江武康黄石叠成有三绝之胜:石壁、飞梁、平桥山顶有望江亭,山麓有挹秀亭,山后有萃秀堂万花楼景区主要有鱼乐榭、亦舫、两宜轩、复廊、万花楼等景观亦舫,又名迹舫,形如船舫万花楼 重建于清道光年间,两层楼,原名“神尺堂”后改名“万花楼”楼下四角还有梅、兰、竹、菊图案漏窗。
万花楼前庭院有古树两株,400 年的银杏和100 年的广玉兰庭院粉墙下花石点缀其间,山石间有各种花草以及应时盆景,点出“万花深处”的寓意鱼乐榭东北是一条曲折别致的复廊,中间用墙分隔复廊西端有方亭,亭中有匾,题“会心不远”,典出《世说新语》,梁简文帝游华林园,讲“会心处不必在远”,意为并非要到遥远之处才能领悟万物造化要旨复廊东有小轩,“观山观水两相宜”,为“两宜轩”鱼乐榭源自典故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庄子说:“你看鱼儿游得多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儿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鱼乐”蕴含园主人对庄子的仰慕和避世隐逸的心情点春堂景区主要有点春堂、打唱台、古井亭、快楼、和煦堂、静宜轩、听鹂亭等景观 会景楼景区主要有会景楼、九狮轩、流觞亭、浣云假山和积玉水廊等景观会景楼位居豫园的中央,登楼一望,全园景色会于眼底三曲板桥西侧是浣云假山,假山以湖石堆成,背依得月楼,面临清池,水中假山倒影与天上彩云浑然一体,如洗白云于水中,如染假山于云间,故名“浣云”克林顿和女儿在会景楼景区的三曲石板桥上观鱼,后面为流觞亭玉玲珑景区主要有玉玲珑、玉华堂、得月楼、藏书楼等景观。
玉玲珑 过三曲板桥,进“引玉”洞门,便是玉玲珑景区玉玲珑与苏州瑞云峰、杭州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石玉玲珑瘦、皱、漏、透特点皆备,尤其以漏著称 玉华堂正对玉玲珑,有一书斋,以玉玲珑石上的“玉华”两字命名为玉华堂,堂上匾“玉华”两字是明代文征明的手迹集字,堂前有白玉兰两株,东侧是积玉峰和积玉水廊玉玲珑景区从“引玉”洞门入玉华堂、白玉兰、玉玲珑、积玉峰和积玉水廊,皆冠以“玉”字,“玉”成了此景区的精华内园景区主要有静观厅、延清楼、观涛楼、耸翠亭和古戏台等景观内园建于清康熙年间,原为上海城隍庙的花园,后修复与豫园相连,成为园中之园门口有两只石狮,左雄右雌,雄师脚踩绣球,象征权利;雌狮脚踩小狮子,象征子嗣昌盛 豫园灯会是上海知名人文传统的一项文化活动元宵灯会源起汉代后,上海松江地区由刘邦之侄刘濞引入了扬州灯会文化明代以后,上海属地的元宵灯会已十分普遍,其最热闹、最精彩的场所就在上海县城中心的城隍庙、豫园、县衙一带是地系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市民百姓平时经常必往的游览胜地至民国,虽国家多难,社会动荡,但城隍庙灯会已成地方习俗,为上海百姓一年中所盼,故尽管规模各有大小,但年年始终坚持举办,1949 年后,灯会传统依然延续不断,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始停止。
“豫园灯会”充分利用老城厢历史空间、建筑景观及深厚文化底蕴的巨大魅力,以丰富多彩的灯彩艺术和活态民俗的表现形式,为豫园商城也为整个上海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民间亲和力 “豫园灯会”现已成为沪上新春佳节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城隍庙城隍庙就在豫园的外边,两个建筑一墙之隔,豫园因为小刀会起义而名震中华,城隍庙因为庙会、宗教声名鹊起,这两个地方都很有名,而距离又近乎于零,于是久而久之,一提豫园,就自然想到城隍庙事实上,你不用将这里想象成是一个庙宇,或者一条每踩下去一脚都冒出来历史的老街它其实是一种市俗的存在,总是能在不同的时候,为自己找到最合适的生存方式就像今天,这种市俗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在游客基础上的商业文化,人们在这里各取所需城隍庙就是这么自然,不经意地就成了这个城市市俗的标本并因此乐得其中 上海是一碗浓汤,城隍是浓汤的底料普天之下的城隍庙不知道有多少,但惟独上海的这座最终被十里洋场团团包围,从小县城到大都会,城隍庙是上海最后的根,同时也随着这个城市完成了它的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