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自然地理特涨文字素材1(商务星球八年级下).doc
2页澳门自然地理特征① 地势低矮,丘陵台地起伏澳门虽然地势不高,但是天然平地甚少(今天的平地大部分靠填海得来),丘陵、台地分布甚广,是个低丘地区全区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的路环岛地势最高,主峰是塔石塘山海拔171米,也是澳门地区的最高峰北部的澳门半岛地势最低,但也不平坦填海前的半岛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分布着7个山丘最高的东望洋山(松山)海拔只有91米,位于半岛东部;妈阁山(73.2米)和西望洋山(62.7米)突起于半岛南端,与东望洋山隔南湾相望;大炮台山(57.3米)盘踞于半岛中央;望厦山(62米)扼守半岛北部门户;马交石山(49米)在半岛东北部,南连东望洋山,西通望厦山;青洲山(57米)孤悬于西北部② 海岸线比较平直,沿岸海域浅滩广布澳门由一个半岛和两个海岛组成,而且半岛是一个陆连岛,仅靠一条古老沙堤与大陆相连,陆界只有240米澳门地区的海岸线较长由于100多年来不断地填海拓地,澳门海岸线变化很大今天澳门半岛和凼仔岛沿岸,天然岸已经完全被人工海岸所取代了路环岛的填海规模相对较小,仍然保留相当多的天然海岸线人工海岸比较平直路环岛的天然海岸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花岗岩丘陵直逼海滨的岩岸,比较曲折,也比较陡;一种是沙滩比较发育的海湾,如黑沙海滩和竹湾。
由于泥沙淤积比较严重,澳门周围近岸海域水深不足2米,退潮时便有大片浅滩露出只有路环东北角近岸水深达5~6米,退潮时也有4米左右水深不足对航运影响很大不过,近岸浅滩广布,对于土地资源缺乏的澳门来说,又提供了大规模填海拓地的有利条件③ 气候温暖,干湿季节分明澳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邻近热带北缘,太阳辐射量丰富,且地处亚洲大陆东南部沿海,深受季风影响,属海洋性季风南亚热带气候向海洋性季风热带气候的过渡类型季风气候的特点是盛行风和天气型随着季风的转变而改变当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时,天气温暖而潮湿;当东北季风由蒙古和西伯利亚吹来时,天气比较寒冷而干燥在澳门,每年3~4月是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替的过渡时期,两种不同性质的季风不断进行“拉锯战”,天气多变,一般潮湿、多雾从5月到9月,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盛行,带来炎热、多雨的天气但是,7~8月间当强大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西伸,控制华南地区,拦阻了西南季风和台风的进入,又会给澳门带来酷热、干燥的天气从9月末到10月,西南季风逐渐撤退,东北季风开始南下,出现秋高气爽、温度适宜的晴朗暖和天气5~10月,也是澳门的台风季节,遇到台风侵袭便会带来狂风暴雨的天气。
从11月到次年2月,东北季风盛行,天气稍冷,干燥少雨除非寒潮南下,这时期还是较为暖和澳门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雨量达2031.4毫米但是深受季风影响,降雨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干湿季节很分明一般4~9月是雨季,集中了全年雨量的83%其中,雨季前半段的降水主要是由锋面低槽天气系统产生,后半段则主要是由台风带来由于不同年份锋面活动和台风活动的频繁程度和强度很不相同,因此雨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可以相差两倍以上从1901到1997年,雨量最多的一年是1982年(3041.4毫米),雨量最少的一年是1904年(982.5毫米)④从南亚热带向热带北缘过渡的土壤和植被澳门在气候上从南亚热带向热带北缘的过渡性也明显反映在土壤和植被的性质上澳门的主要天然土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类赤红壤,但是它的铁铝富集量却高于其北面广州附近的赤红壤,与海南岛的热带地带性土类砖红壤比较接近澳门的地带性天然植被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经过几百年人类活动的破坏,至今只残存一些经过人工营造的次生林从这些次生林中,也可以发现一些热带雨林的特性而从植物区系的组成来看,澳门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以热带科属为主,栽培植物也具有热带区系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