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浅析.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18846558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76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写作提纲题目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浅析》 总论: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 沂南县)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 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 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 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 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 “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 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 机妙算的奇异本领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后世人 们心中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克己奉公的千古贤相,他鞠躬尽瘁,效力 蜀汉,是忠臣的典范本论:一、诸葛亮的神人形象1.1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智慧的化身1.2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代表1.3 诸葛亮立身严谨,处事公正,是严正的典范1.4 诸葛亮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是清官的楷模二、诸葛亮的缺点和不足三、作者塑造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目的和意义3.1 诸葛亮的品德修养成为后世文人敬仰的最高境界3.2 用他的政治理想和作为教育人3.3 用他的军事才华鼓舞人3.4 用他的气质风度感染人结论:诸葛亮是一位表面及内在气质超凡脱俗、心胸宽广、具有远大 理想和卓越的政治及军事才能、忠效祖国、一生清正廉洁、为人公正 并知恩必报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 身。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浅析***内容提要: 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 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 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突出了诸葛 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他是智慧的化身、正义的代 表、忠于职守的模范,是一个让人们万世景仰的英雄人物关键词】诸葛亮 智慧 忠贞 严正 廉洁 一、诸葛亮的神人形象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 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后世人们心中他是一位足智 多谋、克己奉公的千古贤相,他鞠躬尽瘁,效力蜀汉,是忠臣的典范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 207 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 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隐居隆中,躬耕陇亩,心怀天下,研 究治国用兵之道公元 207 年到 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 汉的阶段他辅佐刘氏,力图复兴汉室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六出 祁山,北图中原,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 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

      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怎样的 一个人物形象呢?1.1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智慧的化身在《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的才能的是从两方面描写的,即正面 和侧面第三十六回中,徐庶曾曰:“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 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水镜先生司马徽也喻诸葛亮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开汉四百年之 张子房”,刘备前两次顾茅庐,通过对隆中环境的描写,及崔州平等 对孔明的评价,产生“未见其人而先见其才”的效果,侧面描写诸葛 亮的智慧而当刘备见到了诸葛亮时,对诸葛亮开始了正面的描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从诸葛亮在茅庐中的见识表现出他的智慧,真是“未出茅庐,已知三 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而接下来诸葛亮智慧又是从政治、军 事、创造三个方面来展现:1.1.1 他是传神的军事家 陈寿说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 变将略,非其所长”②而在《三国演义》里,作者通过大量的虚构 情节,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他塑造为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以决 定刘备集团命运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为例,诸葛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人物。

      孙刘联 盟的建立,由他一手促成;孙权抗曹的决心,由他使之坚定;周瑜导 演的“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被他一眼看 穿;他与周瑜共同商定战役的关键决策火攻计;且又能借来实行火攻 的决定性的东风可以说,孙刘联盟在夺取胜利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 都离不开他的智慧;如果没有他,盟军要想打败曹操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气周瑜、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设空城计诸葛亮的军事 谋略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与对手的斗争中,他总是善于把握全局,随 机应变,因势利导,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他总是知己知彼,重视 掌握情报,善于调动对方,打心理战,或伏击,或偷渡,或伪装,或 奔袭,进退自如,虚虚实实,千变万化,一次又一次地赢得胜利甚 至在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率兵追赶,还被诸葛 亮的遗像吓得狼狈而逃,不得不使司马懿承认:“吾不如孔明也!” 1.1.2 他是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大小事并抓,“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但承担了全国军政 大计的决策和推动,并亲自监督兴修水利、桥梁、道路,驿舍等工程, 组织养蚕、织锦、煮盐、冶铁、铸钱等重要事业,实施“科教严明, 赏罚必信”、“奖励农桑,与民生息”等正确政策,使蜀汉逐渐恢复了 元气。

      进兵南中,和抚夷越,执行民族政策,安定了后方51.1.3 他是伟大的发明家 诸葛亮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制了可巧运粮草的“木牛流 马”和神秘的“八阵图”、造射杀力极强的连弩,还发明了神奇的孔 明灯1.2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代表只因刘备的知遇之恩,他将自己的一半人生都献给了刘备复兴汉室的 理想从“白帝托孤”到“秋风五丈原”(公元223年—公元 234 年), 这十二年里,诸葛亮独力支撑蜀汉政局,日理万机,尽心竭力,为实 现兴复汉室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平定南方之后,他亲率大军北伐,临 行呈上著名的《出师表》,对后主谆谆告诫,并慨然表示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他“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在外有强 敌,内有弱主的艰难形势下,他以极大的智慧和毅力,做出了非凡的 业绩直到最后一次北伐,他因积劳成疾,吐血不止,自知生命垂危, 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蜀军的安危和蜀汉的存亡,仔细安排退军部署,推 荐自己的接班人,还“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 在这最后一次巡视军营中,他怀着无限的遗憾长叹道:“再不能临阵 讨贼矣!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真是字字带血,声声含泪,悼惜之 情,溢于言表,尽显诸葛亮的光辉形象。

      不妨我们再比较一下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都是托孤大臣,权倾一国, 司马懿设计除掉大将军曹爽,独揽大权,把6持朝政,为子孙夺得帝位奠定基础,而诸葛亮功高却不震主,他虽然 大权在握,却非常懂得自制,从来没有出现过对权位的欲望这都表 明诸葛亮已成为封建统治者以及士大夫阶层宣扬封建忠顺思想、巩固 其统治的典型代表1.3 诸葛亮立身严谨,处事公正,是严正的典范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被 人们一再传诵然而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主动上表,请求“自贬三等”, 勇于自责的精神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诸葛亮喜爱马谡,让马谡守街亭 马谡却自作主张,终丢失街亭,蜀军不得不迅速撤退,第一次北伐取 得的成果毁于一旦事后,诸葛亮不仅坚持原则,严守军令,挥泪斩 马谡;而且勇于承担责任,上表自贬三等;并诚恳叮嘱部下:“自今 以后,诸人有远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则事可定,贼 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④ 此外,作品插叙了之前被诸葛废黜的廖立、李严得知噩耗后的悲痛情 景,亦衬托诸葛亮立身之严谨、处事之公正、感召力之强烈1.4 诸葛亮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是清官的楷模 诸葛亮的廉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4.1 教育子女,淡泊明志。

      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诸葛怀出生后,他从不娇宠,而时刻牵挂 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7的前夕,写下了流芳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30 年后,邓艾率魏 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 年 37 岁与此相比之下,现今高官们,哪个不在为子孙谋利呢? 1.4.2 丧事简办,薄葬山中他在弥留之际,“遗命葬于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 时报,不须器物”⑥简单得像一个普通百姓他要求把遗体安葬在 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 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 1.4.3 俭约成风,影响后人诸葛亮教导“俭以养德”,对部属影响颇大,一时俭约成风身为宰 辅,位极人臣,专决朝政十余年,却“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力求 死后“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死时又遗命薄葬,这就是一代名 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能有此心胸, 在人的最后阶段仍坚持原则,力行俭朴风气,其高风亮节实为可贵, 其俭约之风令人敬仰二、诸葛亮的缺点与不足 前人对诸葛亮的不足谈论的很多,但我想着重谈一下他最致命的一个 缺点:事必躬亲、不知社会分工——因为这直8接关系到蜀国的命运。

      当然这也是诸葛亮本人对蜀汉忠心的体现但 他什么事都是自己亲自去做,不信任也不放心手下文臣武将甚至皇帝 本人,以致蜀国的将领都是战场上的英雄,坐在大营里,只会听“丞 相调谴”,不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唯一一次事后证实为上上之策的 魏延的“径出子午谷”之策,也被他以冒险为由拒绝而朝中的文臣 也对这位远在前线的丞相有超强的依赖心理后果很明显,在孔明死后,军中无大将、朝中无能臣这尤其表现在对刘禅的培养上,因为这直接导致他死后蜀国国力骤降 的落后局面诸葛亮北伐时,刘禅已经21 岁了,可诸葛亮却安排了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掌管各项事物,安排是够仔细,可刘禅干什 么呢?他只做一件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事实上什么也不干! 一旦诸葛亮死后又该怎么办呢?诸葛亮想到了,他让蒋、费二人接替 自己掌管朝政,刘禅仍是无事可做,直到这二人死了才真正掌管朝政 事实上,刘禅做了30年无权皇帝,却只管理了蜀国 10年就被灭了, 这一点来看,诸葛亮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终究瑕不掩瑜,诸葛亮逝世以后的一千余年间,历代胸怀壮志、关心 国事的知识分子深情地缅怀和颂扬着他,广大民众一代又一代地传颂 着他的业绩,各种通俗文艺也反复讲唱和渲染着他的故事。

      罗贯中继 承了这种尊崇诸葛亮的社会 9心理,在史实的基础上,吸收了通俗文艺的有益成分,加上自己的天 才创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高雅、睿智、充满理想色彩和艺术魅力的 诸葛亮形象,一个家喻户晓的光辉形象这样的诸葛亮形象,虽以历 史人物诸葛亮为原型,但已有了很大的变异,比其历史原型更高大, 更美好,成为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崇高典范,成为中华民族忠贞品格 和无比智慧的化身,成为中外人民共同景仰的不朽形象 三、作者塑造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目的和意义 从《三国演义》全书来看,全书共二十四卷,从汉灵帝建宁元年(168 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计一百一十三年,其中诸葛亮活动 的二十八年就用了十四卷的篇幅,而其他八十五年的时间仅写了十卷 与其他人物相比较,诸葛亮在全书中占据了最大的篇幅,占有了最显 著的位置,自然,这位躬耕山野的南阳士子,“出师未捷”悲剧人物 在作者笔下成了光照千秋的智慧之星,赢得了从市井小民到君王领袖 各种人物的崇敬、倾倒和感叹这不禁令人深思,他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他的身上究竟有哪些感人 因素,从他出场征战至死,无不扣人心弦,引人深思或许,他吸引 的地方在于他的才智,也或是忠贞,但仅仅如此吗?当然不是,其实, 他身上的才智与忠贞都不是孤立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