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政治论文]“结构理论”的结构.doc
3页"结构理论”的结构际无政府状态对单元行为及行为结果的影响作用,所以才会有这一理论在现代国 际关系理 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因为这一理论向所有的国际关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难以 应付的挑 战,即人类究竟能否以及怎样才能超越国际无政府状态必然导致的竞争性逻辑0四、“无政府状态”的解释力问题从本质上说,华尔兹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通过考察国际政治无政府特性來解释国际事 件,因为国际政治无政府特性揭示了为什么单元层次因素虽不断发生重大变化,但千百 年 来国际政治本质却仍然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止是因为如此,华尔兹的理论才摒弃 了人 性本恶的前提,转血以国际无政府状态为立论基点,从血异滋明确地分辨出国际政 治中那 作用巨大且较为持久的结构性因素然血,值得一提的是,华尔兹在阐述国际无 政府状态 的性质和作用时,完全将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作用绝対化,而这就导致了 华尔兹的理 论在演绎逻辑上存在过分简单化的倾向,因为国际无政府状态虽然是国际政 治的一大本质 特征,但不是惟一重要特征,如果将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及作用绝対化,实际上等于夸 大了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决定性作用对于华尔兹來说,一种国际政治理论之所以必须以国际无政府状态为根本出发点,是 山于“按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原则划定的结构,能帮助我们解释社会行为和政治行为的 许 多重要方面。
这就是假设的有用性,而这种有用性主要是収决于以此为基础构建出 的理 论能否产生足够的解释力;值得注意的是,华尔兹对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作用的考察 完全建 立在单元偏好是外生给定的基础上,即国际无政府状态中的各单元是一种利己的 行为体, 它们的主要行为动机是生存(生存指各单元保持其作为一种主权实体所具备的各项根本属 性)注:Kenneth 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p.l 16.亚 历山大•温.特:《国 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第128页然而,即使在单元偏好是外生给定的情况下,国际无政 府状态同样也难以对国际政治现实产生足够的解释力一般来说,国际无政府状态实际有 两重含义:首先,国际无政府状态指一种缺乏公共政府的自然 状态;其次,国际无政府状 态指一种依赖武力生存的自助状态这两重涵义间的区别在 于:如果国际无政府状态仅仅 指一种缺乏公共政府的自然状态,那么就不涉及生活在这一状态中的单元以什么作为保障 生存的根本手段;然而,如果国际无政府状态是一种依 赖武力生存的自助状态,那么就表 明生活在这一状态中的单元用以保障其生存的根本手 段是武力注:Jack Donnelly,Realism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0),p.54.)正因为国际无政府状态具有双重含义,因 而我们对国际尢政府状态这一 理论假设有用性的考察,必须也集中在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两重含义是否都能产生华尔兹预 期的那种解释力这一问题上,而这点对理解和把握华尔 兹理论的应用范围特别重要。
在理论上,如果将国际无政府状态定义为一种缺乏公共政府的自然状态,那么以这一 定义为基础而构建的国际政治理论必然在各相关领域中具有高度的"可替换性”,即这种 理论适用于那些内容虽然不同,但同样是缺乏一个中央统治权威的各相关领域中(如安全 领域和经济领域等)然而,这一定义的问题是:--个缺乏公共政府的自然状态不一定使 那些利C的、以生存为动机的单元以一种最终将导致均势形成的方式來行事,因 为这样一 种状态不一定会危及单元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务单元是否以一种最终将导 致均势形成 的方式来行事取决于其他相关的环境因素(如生存于•段和竞争性质等)注:Robert Powell,Anarch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1994),4&p.33&.)另一方面,如果将国际无政府状态定义为是一种依赖 武力生 存的白助状态,那么生活在这一状态中的单元必然以一种将导致均势形成的方式來行事, 因为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山于各单元实力上的巨大差异,因而它们如果不以一种将导致均 势形成的方式来行事,那么它们的生存将而临严重威胁。
然而,这一定义的 问题是:在一 个依赖武力生存的自助状态中,如果各单元维护其生存的最终于段是武力,那么以这一定 义为基础构建的国际政治理论就失去了那种在相关领域中的高度"可替 换性”,即这种理 论仅仅适用于那些必须以武力作为生存手段的领域,而不适用于那些 结构虽然柑同,但基 本不涉及武力使用的英他领域注:Robert Powell/Guns,Butter and Anarch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l993),87,p. 123.)实际 上,华尔兹理论中的国际无政府状态Z所 以会产生单的行为逻辑,其根本原因在于其 有特定含义,即国际无政府状态是一种必须 依赖武力生存的自助状态:“在无政府秩序 中,白助原则是单元行动的必然准则注: Kenneth Waltz,Theory oflnternational Politics,pp. 102,111.)华尔兹界定的国际无政府状态的特定含义实际上是限制了华尔兹理论的适用范围,这 就对华尔兹做出的关于其理论在内容不同但结构相似的相关领域中有普遍适用性的声明 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对•那些力图依据华尔兹的理论來解释和预测冷战后国际关系发展趋 势的学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塞缪尔•亨廷顿就认为:山于国家在经济领域和安全 领域中的竞争本质上是一样的,因而冷战后各国在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必须以确保在 经济领 域中的相对优势地位为基本目标;然而,罗伯特•杰维斯却认为:山于国家在经济领域和 安全领域中的竞争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各国在经济领域中的竞争不必以 确保相对优 势地位为目标注:Samuel Huntington/Why International PrimacyMatters n,Internationa Security( 1993), 17,pp.68-83.Robert Jervis, " International Primacy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93),17,pp.52-67.)$际上,这 两位学者之所以会得岀迥然不同的结论,是山于他 们对华尔兹理论的适用范围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这点恰恰导致了他们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 政策建议事实上,正因为华尔兹 界定的国际无政府状态有特定的涵义,因此任何对华尔 兹理论的运用都必须注意:华尔 兹的理论是一种有严格适用范围的理论,而不是他本人预 言的那样一利做Z四海而皆准的理论。
五、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价值华尔兹理论的一大突出特点是强调生活在无政府状态中的国家间必定会存在普遍的相 互猜疑和相互恐惧,对于华尔兹来说,这种国家间普遍存在的霍布斯式的疑惧”连同111 此而來的安全两难”局面,不仅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常见格局,而口是造成主权国 家间 紧张、冲突和対抗的-大生成机理般來说,任何-•种理论在新的形势下的价值 和意义 取决于它赖以构建的前提条件是否能继续存在,有鉴于此,华尔兹的理论在当今 世界中的 价值和意义収决于国际政治的竞争性和对抗性的本质是否己经或止在因那种以 窩度的相 互依赖为特征的全球社会的出现而发生了根本改变总的来看,相互依赖的确是我们时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尢论广度上还是深度上,过 去 没有哪一个时代像我们时代这样处于一种高度的相互依赖中在那些自山主义学者的 眼 中,当今社界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已经使世界政治本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那种 山高度发达的相互依赖导致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匕经或止在将人类统一起來,并匕经或止在 取代那些历來分裂人类的各种因素,止是这些因素造成了人类的冲突和战争从理论上说,当代自山主义学者预见的真正的全球社会的出现意味着华尔兹的理论在 当今世界己毫无价值可言,因为华尔兹理论成立的基本前提是千百年來国际政治本质没有 发生根本改变,因血一种真止的全球社会的出现已超出了华尔兹理论的研究范围。
然 血, 不幸的是,当代自山主义学者眼中的全球社会仅仅意味着现代社界高度发达的相互 依赖己 经或止在使人类的价值观及其对共同问题的认识越来越具有相似性,然而,价值 观和认识 上的相似性并不是一种对人类共同利益的保证,更不是一种让私利服从于整体利益的保 证,和反,当今世界的和互依赖虽然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这种柑互依赖同样 是极不対称 的,而这种不対称的相互依赖也是造成国际权势竞争的一大主要根源注:RobertKeohane & Joseph Nye,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Boston : Little Brown,19力),p.23.)从历史上看,现代的“统一世界”曾经是西方人竭力创造的一种神话,这 一神 话的目的就是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强加于社界上许多不顺从的多样性的文 化 这 -神话在20世纪曾一度被俄国十月革命的胜 利以及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而打 破 然而,伴随着苏联的瓦解以及苏式共产主义在 全球范围的失败,这一沉寂己久的自 山主 义神话重新开始复活,并口呈现出逼人的上升势头,但这一神话在可以预见的将來并没 有多少实现的可能,因为当代世界在物质上和文化上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增长的同吋, 同样也存在着一种日趋明显的分裂化趋势。
注:Paul Kennedy,Preparing for th 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RandomHouse, 1993),pp」31・133.)事实上,全球的政治分裂在冷战后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了在国家层次上, 冷战结束前的壯界大致曲150多个独立国家纽•成,然血,伴随着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瓦解, 主权国家的数目大大增加了,更为重要的是,发源于17世纪欧洲的现代民族主义思 潮, 目前L2经或止在成为许多地方占统治地位的信仰,而伴随这一思潮而来的民族分离 主义运 动在世界上的蔓延,同样也口益释放出强大口极英危险的能量,而这就意味着未 來人们在 目睹社界一体化的同吋,也将目睹山民族分离主义运动造成的新兴民族国家在 世界范围的 增生,而这给世界在政治上带來的只能是分裂而不是统一在跨国层次上,当今社界的分 裂趋势同样也很明显:当代伊斯兰文化的复兴及其对西方价值观的反抗以 及山那种H益加 速的现代化进程而造成的广大非西方文化对西方价值观的挑战,昭示着当今及未来的世界 同样有对能会再次出现一种基于不同价值观的分裂;血那因高度发达的相互依赖血不断加 速的非西方权势中心的崛起及英同西方权势中心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对抗,同样也意味看 未來世界可能陷入另一场动乱Z中。
当代H界tl趋明显的分裂化趋势实际上意味着山国际无政府状态决定的国际政治的竞 争性和对抗性的本质,在当今及未來的I比界中仍然可能会继续延续下去当然,丿力史经 验 可能使当今及未来的主权国家(或其他政治实体)会从中汲収教训,从血大大减少乃至消除 它们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注: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第137页然 Ifij,所有这一切并不是必然的,因为国家(确切地说,是纽成和领导国家的个人)虽然是可 以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但是,它们不可能总是会汲取完全柑同的教训, 更不可能总是会汲取那些止确的教训,因为历史经验给人们提供的教训往往是多样的,并口一个特定的 历史经验同样也可能给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教训而这意味着,我们可 能无法指望当今及 未来的国家就一定比过去的国家会更理性、更明智地去追求它们各自 的自我利益注: Dale Cope kind, "The Constructivist Challenge to Stru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