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及引导对策研究2500字.docx
3页高职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及引导对策研究2500字 为探讨网络对高职学生的影响,通过问卷对职业院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在分析学生上网基本情况、网络使用情况、网络行为表现情况等的基础上,为提高高职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形成相应的对策 毕业 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对策 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终端的大屏化和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也早已深入到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学习和生活中,并对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发展与行为活动都产生着越来越大地影响为了解高职生上网的范围和程度、对网络的认识,进行了本次调查,以期今后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上网问题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学生为主要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为90%。
其中男生69人,女生102人,被访学生都在16~21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18岁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资料研究数据录入计算机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1.3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由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两组成 2统计结果与分析 2.1每周上网时间及每月上网频率 调查结果:其中一周7小时所占比重最大由此可知,高职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上网时间,说明高职生均已“触网”,网络已成为高职生生活的一部分(包括上网)一周20小时所占比重也比较大,说明一部分高职生业余时间大部分在上网,这可能影响学习与人际交往能力一周不少于40小时,近10%的比例不高,但须高度关注卫生部委托研究网瘾的专家,列出的一个评定网瘾的标准:每周上网累计时间超过40小时就可以确定为有“网瘾”这一标准,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至少有超过10%的大学生存在“网瘾”倾向这一数据远高于全国网民网瘾平均数2.4%,但低于青少年网瘾平均数14.1%由此可知,能否合理有效控制上网时间,可以作为衡量能否健康上网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上网频率来看,每月3-4次的学生占35.1%,每月1-2次的学生占21.1%。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每天都在接触网络 2.2学生上网地点 调查结果显示,44.4%的学生通常在宿舍上网,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电脑的普及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一部分在校大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加上学校硬件配套设施的完善,宿舍网络的方便快捷,电脑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物品,因此寝室成为了大学生最主要的上网地点其次网吧和学校机房也是大学生上网经常上网的地方,选择这两个地点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28.7%和15.8% 2.3上网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用于放松的占42%,娱乐的占38%,获取知识占9%,打发时间的占11%说明高职学生上网主要是放松与娱乐,用于学习的比例偏少,甚至有8%的学生上网毫无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上网目的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上网目的不在学习通过调查,相当多的学生把聊天作为上网的第一选择,很少查阅学习资料,这可能与目前的网络现状和学生对网络及其作用的认识不充分有关系可见,网络现状不理想和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客观和全面要改变这些学生的认识,除了要进行网络知识教育外,学校和社会应该多发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学习网站,加强网络同高校教育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和主动。
3提高网络心理与行为的对策 3.1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 大学生网络行为过程中应自我遵守一定的网络规范,这种网络规范需要大学生有自我认同感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约束力不仅是公认的社会力量,而且也是价值观念的产物,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网络规范教育是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行为保障要加强规范和健全大学生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和网络防范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于网络行为存在偏差的大学生单独进行询问,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自己具有独立分析网络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自我防范,自我教育成为可能 3.2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与引导 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工作,针对大学生寻求刺激的心理,帮助大学生正确把握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的关系,主动以普通上网者的身份同大学生交流学校要大力进行校园网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网内可设立论坛、聊天室,增加科技知识、趣味智力活动,开展网上专题讨论,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去占据网络阵地。
高职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较差的人际交往能是他们迷恋网络交往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减少上网时间引导他们上一些有助于生活、学习的网站,通过网络让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参考文献: [1]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04):281-283. [2]杜晶波.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1(04). [3]谭建刚.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负面影响的原因及对策[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4]李德志.大学生上网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S1):86-89. [5]陈申宝.高职学生网络生活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61-64. 基金项目: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GS201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