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哲理伦常诗及借鉴意义.doc
3页《诗经》哲理伦常诗及借鉴意义林龙乾会计1402 20141905018孔子曾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 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的“观”,是指诗歌可以真实地 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使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 盛衰《诗经》中的大部分诗篇,都取材于生活,反映生活实际,或 歌颂男女之间的纯洁爱情,或鞭挞统治者的残酷统治,不一而足借 助“赋比兴”的艺术形式,这些篇目传达出社会各阶层人们在人生实 践方面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阅读《诗经》 给我的一些个人启发第一,加强个人修养,树立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诗经》中广泛地涉及到政治军事、劳动生产、人际交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无论是哪个层面,都倡导积极有为的人生观《尔雅•释器》中捉到“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指的是君子研究学 问和陶冶情操需精益求精而《小雅•鹤鸣》也说“他山之石,可以 为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儿句诗以攻玉之事为喻,肯定了善 师他人之长的修养途径这两个诗节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仍有借鉴意 义,个人的进步除了需要通过口我学习来加强口身修养,述需要汲取 他人的长处来弥补口己的不足之处。
除此之外,《诗经》中也强调敬畏之心的重要性这种敬畏,既 包括人们顺应自然,即对天命的敬畏,又包括人们在言行举止方面应 遵循的原则,即谨言慎行在《小雅•小晏》一诗中,诗人云:“不敢 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 薄冰这一句话道出了贤者对天命的敬畏与谨慎心理推及到我们 现在的法治社会,我们对待法律也应常怀敬畏之心法律作为当今社 会的最高公共理性和规则,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规范作用我 们应以法律作为基本行为准绳,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恪守公民基本 道徳规范第二,遵循伦理规范,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正所谓“百善孝为 先”,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以遵守孝道为美德规范孝,作为构 建和谐家庭的重要因素,也是建构仁、义、信等道徳规范体系的基础《诗经》中关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诗篇有很多,如《小雅•蓼莪》 中提到“哀哀父母,生我砺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 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给予 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大成人,养育之恩,永难相报 除了孝敬父母,对待友人,我们也应坦诚相待,“死生契阔,与子成 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的是一个征战在外不能归的士兵与战 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他们执手共赴战场,无畏于死亡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家庭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拘泥于日常琐碎之事,甚 至为此剑跋扈张殊不知,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就家庭伦常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遵循伦理规范,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我们的立 身之本年青-•代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家庭后盾,也离不开 互相支持的人际关系第三,重情重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前人评诗,习言“发乎 情,止乎礼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历来主张与人为善、推己及人, 而《诗经》中对重情重义美徳的赞扬,首先体现在爱情方面的忠贞不 移《郑风•子衿》中的恋人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正是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自信除了歌颂有情有义之人,《诗经》中也对无情之人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与批评《卫风•氓》作为 诗经中的名篇,从…个女子的角度抒发了其对丈夫背弃爱情的失望与 反抗,“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 已焉哉!”表达了她无比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 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在先秦社会,除了爱情,人们同样崇尚礼尚往来的人际关系投 我以木瓜,报之以琼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等皆反映了当 时社会相互尊重,受人恩惠而涌泉相报的良好风尚。
这对于我们年青 一代来说同样有学习意义谦敬礼让、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 徳传统,继承和弘扬这项传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强 社会主义道徳建设的内在要求《诗经》作为我们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宝,不仅使我们领略到 先秦文明的别样魅力,而其中反映的伦理纲常,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 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仍然有借鉴意义古典文化并不是落后、腐朽的 代名词,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华,并应用到实践中,是我们当今社会 应积极鼓励的做法青年一代要成长成才,更应沉下心来,不断丰 富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