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大《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doc
26页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的发展:19世纪前属于哲学;19世纪中叶引入实验对心理学进行研究,独立学科德国韦伯“韦伯定律”—— 感觉或限定律;1860年德国费希纳心理物理学;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曲线“先快后慢”无意义的音节作为实验器材;1879年德国冯特,莱比锡大学建立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代背景:1近代的哲学思潮:法国的笛卡儿和英国的洛克2生物学的影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3生理学的影响:柏林大学教授缪勒、赫尔姆霍和费希纳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心理学之父”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他的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是《生理心理学原理》冯特的贡献:1开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实验科学的历史2是科学心理学诞生3他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冯特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他的弟子是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詹姆斯,杜威,安吉尔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华生(刺激——反映S—R)是华生的行为主义公式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是托尔曼,赫尔,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确立了刺激——有机体——反应这种新的行为关系完形主义心理学代表是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他们把构造主义心理学称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是弗洛伊德创立的,代表作是《梦的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是马斯洛三.一般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一般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这三个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知活动的发展,情绪情感也会对意志产生推动作用,而意志又有利于情绪情感的丰富和升华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人格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在(儿童时期)兴趣在心理和行为活动支配和调节中占主导作用;在(青少年时期),理想占主导作用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性格)是人格心理特征中的核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简答:画图说明心理现象:答法1一般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2书上图:心理现象3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过程,但它们是紧密联系的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测验法: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调查法:以收集被试各种资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临床法;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个案法:对某个人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里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五.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根本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六.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活动机制、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七.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研究、心理现象研究、心理对象研究、活动领域层次八.心理学历史主要分为:哲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的创造和发展时期九.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完善的人格、全面的能力、专业的技能十.论述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一)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是一个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即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认识和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规律,也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所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在教育活动中,适应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发展自身的各能力,塑造出完美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和人格形成的规律。
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本质规律,不同类型的学习划分,学习过程的阶段特点等心理学理论,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人格结构及其特征表现,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差异,因材施教,依据品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职业论述教师应素养的主要条件,而心理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因此,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的水平就成为检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论述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一)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二)广博的知识: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这不仅包括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所必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也包括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知识三)完善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智力结构、情感意志、行为修养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四)全面的能力: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他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教师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系统学习能力(五)专业的技能: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行为方式,她是教师能否把教学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波,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教学艺术的关键。
十一.论教师心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或论述教师应掌握的心理技术):学生时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其间一个孩子的心理生理,人格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职业应掌握:1.关注技术它是心理的首要技术之一意思是教师用言语和肢体语言向受的学生表达:你是我现在唯一关心的目标2.倾听技术学会倾听是心理的先决条件倾听要求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话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学生的主述,并以积极的关注来表现老师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3.沉默技术其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4.宣泄技术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倾诉给老师的过程5.探讨技术指老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6.面质技术指教师对受学生的认知方面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7.自我表露技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来推动其自我认识、发展自我的过程8.行为矫正技术指教师对学生自我 完善与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予奖励与惩罚的过程总之,现今的中学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心理知识与技术,就能更好的鉴别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二章 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一.人的生长从胚胎开始,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胚胎发育过程:1.胚种阶段2.胚胎阶段3.胎儿阶段4.产前环境的影响:生育年龄、孕期营养、胎教、母亲的情绪人体八大系统(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脊髓位于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从总的方面,人的发育分为三种类型:1身体的总发育2生殖系统的发育3神经系统的发育(2)内分泌系统脑垂体是人身体最重要的一种内分泌腺,位于丘脑下部,受丘脑控制,由垂脑前叶和垂体后叶组成脑垂体分泌以下三种激素1生长激素2性激素3泌乳激素3)呼吸系统 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的是大脑皮层所完成的条件反射活动4循环系统5消化系统6运动系统7泌尿系统8生殖系统二. 脑学说发展阶段: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模块说三.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这些沟裂把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大脑皮层定位:是指在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 五.(1)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地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反射活动是中枢神经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膝跳、眨眼、吮乳、排尿等都属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4)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发明了著名的“斯金纳箱是工具性条件发射提出者二、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从广义上来讲,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的发生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指的就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一)种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1.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1)感觉阶段 (2)知觉阶段 (3)思维萌芽阶段2.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促进人类祖先转变为人类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受的发展和直立行走二是劳动三是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对人类的心理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人类的心理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个体心理的发展: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也叫学龄前期(3-6、7 ) 4童年期,也叫学龄初期(6、7—11、12) 5 少年期,也叫学龄中 期(11、12-14、15)6青年初期,也叫学龄晚期:(14、15-17、18)7 青年中期(19-25) 8 成年期 (25-45)9 中年期(45—65)10 老年期 (65岁以后) 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的年领特征是指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阶级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等特点 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和教育向儿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 心理发展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的 这种主导活动就是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直接决定着心里发展的方向、内容和水平 十三.论述影响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① 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上代的许多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代的过程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② 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的程度,它依赖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自然环境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