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docx
7页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 摘要:考察各国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可以揭示该国高校在国内外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状况通过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指数,对20个国家高校教师的月薪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人均GDP较高的国家,高校教师的月薪一般也较高,但是发展中国家高校教师月薪与月人均GDP的比值(相比发达国家)更高印度、新加坡、以色列、美国等国高校教师的薪酬在该国各职业群体中处于较高水平中国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低于其他国家,也低于本国其他知识密集型行业各级政府和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薪酬水平 关键词:高校,薪酬水平,购买力平价,国际比较一、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含义及其国际比较的方法 1.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含义在本研究中,薪酬对应英文单词salary的含义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释义,salary通常指白领阶层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固定薪水(尤指按月发放的,有时也按星期、季度或年度发放),不包括奖励、佣金、福利等其他收入薪酬水平有不同层次的划分,它可以指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企业任职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也可以指某一特定职业群体的平均薪酬水平在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大致包括国家工资、岗位津贴和必须完成的课时量的课酬,不包括超课时课酬、科研(论文、著作、项目等)奖励、公积金、福利等。
通过与社会上其他职业群体的比较,它可以反映该国高校在国内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状况;通过与其他国家高校教师的比较,它可以反映该国高校在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状况 2.高校教师薪酬水平国际比较的方法要对各国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进行横向比较,我们就需要用同一种货币单位来衡量各国高校教师的薪酬Kubler & Roberts(2005)认为市场汇率法不能为国际比较提供充分的依据,因为货币币值每天波动且没有考虑到各国生活成本的差异[1]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各国要素禀赋不同造成产品相对价格不同,发展中国家商品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汇率制度的影响,使用汇率法有可能扭曲比较的结果 为衡量各国高校教师薪酬的真实购买力,英联邦大学协会(ACU)的报告开始运用到“购买力平价指数”(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购买力平价指数是国家间的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时的价格比率,用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它可将以本国货币标价的商品价格转换成以一种国际货币(International dollars,Int.$)标价的实际价格例如,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一篮子商品,在中国用10元人民币,在美国用了2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指数即为5。
因此,用购买力平价指数作为货币转换因子,就可以用同一货币单位来衡量商品,剔除了各国价格水平的差异,不会使比较结果扭曲 在英联邦大学协会关于英联邦国家高校薪酬水平的报告中,Lund(2000)运用的是“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指数”(World Bank PPP)[2],Maxwell & Munahv(2003)[3]和Kubler & Lennon(2007)[4]运用的是“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这两个指数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购买力平价工具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指数是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ICP)的成果,它测算一篮子单位商品(涉及成千上万种物品和服务)以某国当地货币表示的价格,除以以基础国家(即美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得到该国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即购买力平价指数)巨无霸指数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创立的一种购买力平价指数,它用一个国家的巨无霸(大麦克堡)的当地货币价格除以另一个国家的同一款巨无霸的当地货币价格尽管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巨大差异使得购买力平价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其在现实世界中较汇率法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特别是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指数涉及商品种类的丰富性、代表性及其具体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已基本获得国际统计界和经济界的认可[5]。
国外已有一些学者尝试对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进行国际比较,但是大多数研究覆盖的地理范围较小,没有包括各种发展程度的国家在内国内相关研究集中在高校教师薪酬制度及其国际比较,而较少涉及高校教师薪酬水平及其国际比较,更没有采用统一的标准(指同一种货币单位)直接比较各国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高低笔者首先收集了20个国家以当地货币表示的高校教师、公务员、企业部门的月薪,然后结合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指数换算成国际货币以便横向国际比较 二、基于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指数的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国际比较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说明 考虑到国家地区分布的代表性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最终选择了20个国家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世界经济展望》的分类,包括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希腊、以色列、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共11个发达国家,中国(大陆)、印度、马来西亚、土耳其、克罗地亚、波兰、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南非共9个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地理范围覆盖五大洲的国家 本文选用月薪作为比较的依据月薪,也叫基本月薪,即指按月从学校获得的货币收入,不包括额外的津贴、补偿金、医疗健康保险等有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的高校(教学系列)教师为每年9个月或10个月工资制,我们把这些教师获得的年薪除以12得到月薪。
由于数据来源的缺乏,我们只比较各国高校教师总体平均(Overall average)薪酬水平的高低在很多国家,不同学科、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或学位)、不同学校类型(研究型或教学型高校)教师的薪酬有很大差异,我们无法在高校教师内部做出更细致的对比在各国内部,我们也只比较高校教师相对公务员、企业部门职员的薪酬水平及与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无法做出更细致的与其他职业群体(如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卫生、新闻出版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员工)薪酬水平的对比在年份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2006年,因为更近年份(2007、2008或2009年)的数据只能收集到少数几个国家,无法做出更大范围的对比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获取的各国数据并非具备严格一致的可比性首先,本文中所获取的各国数据大多来自公立高校,而世界范围内私立高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教师薪酬在私立高校和公立高校之间普遍有明显差异其次,本文中的高校教师仅指全职教师,而各国高校有不少教师属于兼职教师,特别是在拉美国家,大部分的高校教师是兼职的,美国的新进教师中也只有一半属于全职的“终身轨(Tenure track)”职位。
再次,本文中的月薪是指未缴纳税收、养老保险等的毛收入,而各国的税率有很大差异(如沙特阿拉伯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会导致各国教师净收入的相对变化 (二)各国高校教师实际月薪之间的国际比较 在获得各国高校教师以当地货币表示的平均月薪的数据后,利用200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2005年国际比较项目:最终结果报告》中的购买力平价指数(PPP,Local currency units per US$),便可以得到各国高校教师的实际月薪(Real monthly salary)表1中“当地货币”指各国高校教师以当地货币表示的月薪,“国际货币”指各国高校教师以美元表示的实际月薪 首先,我们对各国高校教师实际月薪的绝对额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20个国家高校教师的月薪平均为4214美元,其中发达国家平均为5064美元,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174美元最高的国家是新加坡,达8444美元,较高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以色列、美国,分别为6611美元、6548美元、6250美元、5186美元最低的国家是中国,只有1182美元,较低的国家还有克罗地亚、波兰、印度、希腊,分别只有1757美元、2122美元、2462美元、2670美元。
其次,我们对各国高校教师月薪相对该国公务员、企业部门职员月薪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高校教师月薪高于公务员月薪的国家有中国、波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高校教师月薪高于企业部门职员月薪的国家有中国、克罗地亚、日本、德国、希腊、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高校教师月薪既高于公务员月薪,又高于企业部门职员月薪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高校教师月薪明显低于公务员和企业部门职员的是土耳其和英国再次,我们对各国高校教师月薪相对该国月人均GDP进行比较人均GDP较高的国家,高校教师的月薪一般也较高,发达国家的月人均GDP平均为2523美元,高校教师的月薪平均为5064美元;发展中国家的月人均GDP平均为851美元,高校教师的月薪平均则为3174美元但是发展中国家高校教师月薪与月人均GDP的比值(相比发达国家)普遍较高,20个国家的平均值是3.1倍,发达国家的平均值是2倍,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达4.3倍最高的是印度,高校教师的月薪与月人均GDP比值竟达8.7倍,较高的还有土耳其和南非,分别达6.4倍和5.8倍发达国家中较高的是以色列和新加坡,分别为3.4倍和3.2倍,其他发达国家则在1.4~2.2倍之间。
三、结论及启示 1.印度、新加坡、以色列、南非、土耳其等国高校教师的薪酬在该国各职业群体中处于较高水平,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显示了这些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极度重视印度自独立伊始就把教育投资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上,现在高等教育仍旧由政府高度资助,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新加坡政府持续关注高等教育在保持经济竞争力中的作用,认为创造性、革新性均根植于高等教育,新加坡的高校教师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终身职业,享受丰厚的薪金与福利待遇以色列的立国之本即为教育,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保持一个非常高的投入比例,仅高等教育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就达1.8%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巨额投入是分不开的 2.发展中国家高校教师月薪与月人均GDP的比值(相比发达国家)更高,说明为了保持高校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发展中国家需要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各国都已经意识到,在一个知识技术驱动的全球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及其高质量的教师在传播和创新知识,培训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研究人员,帮助国家获取并维持核心竞争能力,推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因为教师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人才流动的国际化,如果本国高校提供的薪酬无法与国外人才市场相比,人才流失问题不可避免。
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留住本国优秀人才和吸引国外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3.尽管很多发达国家高校教师的薪酬与人均GDP的比值较低,但这是与发达国家全体国民贫富差距较小(基尼系数较低)分不开的,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不重视高等教育如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高校教师的月薪既高于公务员的月薪,又高于企业部门职员的月薪例外的是英国,不断增长的财政压力导致高校教师薪酬水平不断下降,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低于公务员和企业部门职员等其他职业群体,2006年引发了高校教师持续3个月的全国性大罢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4.我国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是20个国家中最低的,不到各国平均水平的的1/4,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远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大约只有新加坡的1/7,美国的1/5,土耳其的1/3,印度的1/2随着人才流动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国外高校优厚的薪水将促使我国部分高校教师流向国际人才市场寻找出路虽然我国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相比国内其他职业群体并不低,但是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国内企业部门内部行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