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三线建设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docx
12页大三线建设——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下)【图文】1969 年第 1 期《人民画报》增刊,1968 年 12 月 27 日,我国第二次氢弹试验,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成功进 行,首次采用含钚弹芯,轰五甲 94 号机(李文辉机组)空 投,爆炸当量 300 万吨1970 年 5 月,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 所)抽 调 500 多人和物资,抵达四川成都空军第十三航校,组建 第二歼击机研究所(番号称解放军第 611 研究所),即现在 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协助 132 厂(成都飞机制造厂), 专门从事歼-9 飞机的研制工作1970 年,为了满足歼-9 飞机提出的“双二六”指 标(极速 2.6 马赫,升限 2.6 万米),611 所提出了采用鸭式 布局的歼 9“双二五”机腹进气方案和“双二六”两侧进气方 案,分别在绵阳基地 FL-21 风洞中进行了气动试验要知 道当时世界上还没有采用鸭式布局的喷气式战斗机直至 1971年,瑞典Saab—37雷式战斗机(鸭式布局)才真正 服役由于歼-9 计划中屡次修改战术指标,以及各种问题 导致进展缓慢,最终在 1980 年终止研制计划歼-9 计划中 采用的鸭式布局(歼9-VI“双二五”机腹进气方案),后来演 变为歼-10。
歼-9 计划中采用的“双二六”双发双垂尾方案(歼 9V I - I I ) ,可以看作是成飞研制歼- 20 第四代隐形战斗机的技术起点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厂总装现场1970年5月, 贵州黎阳公司生产的首台涡喷发动机在安顺平坝的菜花洞 总装试车成功同年 9月18日,贵州011基地自行研制生 产的第一架歼击机在安顺双阳机场飞向蓝天贵州黎阳航 空发动机公司建于1965年,由黎阳机械厂、新艺机械厂、 红湖机械厂、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和黎阳航空物资公司 组成三厂、一所、一库”均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现有职 工 1.3万人,各种设备6000余台套,形成WP7和WP13两 大系列共16种型号的涡喷发动机的产品体系1970年6月29日4点42分,四川攀枝花钢铁 公司一期工程1号高炉建成出铁攀钢1号高炉炉容1000 立方米,高炉系统四万多吨设备,由全国26个省市的234 家工厂承制,炉壳采用鞍钢生产的32mm 16锰合金钢板, 由冶金工业部第 19冶金建设公司(十九冶)安装2011年,攀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525 亿元,粗钢产量 746万吨,铁精矿 1155 万吨1970 年代,全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四川重庆通 用机器厂组织工人进行群众性体育活动。
该厂前身于 1925 年在上海创建,1937 年因抗战内迁至重庆,1952 年改为西 南工业部207厂,1953 年更名为重庆通用机器厂,1962 年 迁至现址,位于重庆江北区华新村西约 4.8公里的玉带山, 是全国鼓风机、制冷机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厂区占地 23.3 万平方米,设有重型金工、鼓风机车间和设计、工艺等科 室及研究所1970 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批准兴建湖北 宜昌长江葛洲坝工程(当时称三三零工程)12 月30 日, 工程在宜昌西陵峡口破土动工,上万名群众参加了开工典 礼湖北各县组织的施工民工达十万余人1981 年葛洲坝 实现大江截流,1988 年建成发电该工程是我国在长江上 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 277.7万千瓦,年均发电 157亿千瓦时坝长 2595 米,坝高70米,坝宽30米,设 三座船闸27 孔泄水闸每秒最大泄洪量为 83900 立方米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为沿江各省输送电力,极大 改善了长江防洪和通航条件,为后期长江大型水电站建 设,积累了宝贵的设计施工经验1998 年长江特大洪涝灾 害时,葛洲坝参加了三次削峰调洪1971年1月1日,在四川绵阳基地投入使用的 1.4米x1.4米低速风洞,试验范围10~60米每秒。
1971年5月21日10点59分,四川攀枝花狮子 山朱家包包铁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万吨大爆破由冶金 工业部第19 冶金建设公司(十九冶)组织实施,铁道兵、 地方民兵等36个单位三万余人参与,采用分层延发爆破 法,耗用9173吨胺油炸药和 989吨硝胺炸药朱家包包铁 矿设计年产750万吨铁矿石,需要剥离70多米厚、1140 万立方米的岩土覆盖层爆破工程挖掘巷道 24 个,掘进 14562米,设炸药室586个,挖掘土石方13379立方米四川进行三线建设时,采用木排轮渡解决工业大 件运输问题照片背景为乐山市金河口区已经废弃的大渡 河吊桥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那个交通还不完 善的年代,进行大规模工业体系建设的难度,是今人所难 以想象的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发达工业化国家两 百年的历史,那是几代中国人汗水摔八瓣才打拼出来的成 果1971 年10月 1日,在四川绵阳基地投入使用的4米x3米单回流式低速风洞,照片为风洞导流片试验范 围 10-100 米每秒,电机功率 2050 千瓦1972 年10 月13 日,湘黔铁路在贵州翁塘车站胜 利接轨该路从湖南株洲至贵州贵阳,全长 905 公里,设 108 个车站,是连接中国西南的重要通道,沿途地质复杂, 工程艰巨。
早在 1936 年从株洲田心站开工,因抗战停工 其后屡次重修,直至 1970 年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1975 年投入运营1973 年 10 月 19 日,襄渝铁路在陕西棕溪车站接 轨襄渝铁路(湖北襄樊-四川重庆),是三线建设重点工 程,全长 895.3 公里,全线有桥梁 716 座,隧道 405 座, 桥隧总长占线路总长的 45%自 1968 年 4 月开始修建, 1970 年 8 月铺通至达县(今达州),1975 年 11 月临时运 营,1978 年 6 月,襄渝铁路正式全线开通,成为出川重要 通道1975 年,中国在四川绵阳基地建成的 0.6 米跨超声速风洞(FL-23),试验段风速0.4-4.5马赫是当时中国 建成的第三座该类型风洞,沈阳飞机厂气动研究室,在1960 年 2 月建成一座 0.6 米跨超声速风洞,试验风速 0.3-4 马赫南京航空学院也建成一座类似风洞, 70 年代进行过技术改造1975 年12月21日,贵州011基地(贵州飞机 制造厂)生产的歼六甲全天候歼击机首飞该机原为沈阳 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制造,后因质量问题,1974 年空军指 定贵州飞机厂重新研制,以便担负夜间作战任务。
发动机 采用 2 台涡喷-6 发动机,单台推力 25.497 千牛,加力推力 31.871 千牛1976 年第6期《人民画报》,柳州汽车制造厂该 厂前身为1954 年创建的柳州农业机械厂,生产农用水泵, 1969年转产汽车,仿制南京跃进牌 130汽车,命名为飞跃 牌(后改为柳江牌)1973 年正式挂牌为柳州汽车制造厂, 1975年借用二汽生产的东风 140 型5吨卡车底盘,装配上 海工农动力机械厂6105Q型柴油机,试制成功柳江牌5吨 卡车,1981 年停产,1983 年成为东风联营厂,现为东风柳 州汽车有限公司, 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20亿元1976年第6期《人民画报》,柳州拖拉机厂丰收- 37马力拖拉机柳州拖拉机厂创建于 1958年(原柳州动力 机械厂),是当年全国8大拖拉机厂之一,年产7000辆1982年,柳州拖拉机厂开始试制微型汽车,1985 年正式更 名为柳州微型汽车厂,创立了“五菱”品牌;到 1998年产销 已经达到10 万辆,是国内最大的微型汽车企业,2002年与 美国通用汽车合资成立“通用五菱”2011 年上汽通用五菱 销售收入460亿元,产销 130万辆1976 年第7期人民画报,秦川精密机床厂,测量 机床齿轮精度。
1965 年6月,按照三线建设要求,上海机 床厂部分内迁至陕西宝鸡,计划投资 2000万元,职工 2000人,新建秦川机床厂现有职工 3472人,2009年, 秦川机床集团销售收入 47.58亿元(含宝鸡机床)8mx6m 低速风洞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风洞,位于四 川绵阳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该风洞始建于 1971 年,1978 年建成,1983 年通过国家鉴定该风洞为直流闭 口串列式双试验段大型低速风洞,全长 237米动力系统 是三台品字形排列的巨型风机,单个直径达 7米,总功率 高达 7800 千瓦最大试验风速 100 米秒由科研人员的身 高,便可以看出这个风洞规模有多么庞大红湖厂山洞厂房贵州国营红湖机械厂,位于贵 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夏云镇,始建于 1965 年,占地 63 万平 方米,是负责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可调喷口、扩散器、 后机匣、火焰筒、工作总管)的专业制造厂1981年6 月,黎阳公司成立,红湖机械厂隶属于黎阳航空发动机公 司三线贵航研制生产的涡喷-13 系列发动机1970 年 5 月 22 日 4 时 27 分,三线建设的贵州生产出第一台涡 喷-7发动机在安顺平坝县的 460厂总装成功,23日5时 15 分,顺利地通过了工厂试车。
压气机转子、静子、涡轮 转子、导向器、燃烧室和后机匣、加力扩散器和带可调喷 口的喷筒和各种叶片,以及主燃油喷嘴和大小加力总管等 主要部件,都是 011基地各发动机厂的试制品涡喷-13从 1978年开始研制,1985年开始在歼-8 11上装机试飞1993 年作为歼-7E飞机配套动力投入批量生产1966 年9月,刘培仁从沈阳黎明飞机发动机厂携 妻带子奔赴贵州支援三线建设,成为一名贵州航空工业的 早期建设者1971 年 5 月18 日,时任原贵州航空工业管理 局安吉铸造厂基建木工排排长的他,在施工现场从 6 米高 处摔落,导致外伤性截瘫虽然卧床 40多年,可他还是每 天要用望远镜观看窗外工厂的变化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歼教-7 高级教练机总设 计师于新民,退休后仍然关心新机研制工作1981 年起, 贵州航空集团以歼-711战斗机为原型开始研制工作,1985 年首飞,1987 年定型装备部队1988 年通过技术出口鉴 定,曾出口至巴基斯坦和巴拿马等国2004 年,贵航在歼 教- 7基础上研制了山鹰教练机贵航在歼教- 7基础上研制 了山鹰教练机这片巨大的空地,是曾经拥有万名职工的重庆第 三棉纺厂。
每过几天,都有一个叫王素芳的 80多岁的老工 人来这里,面对眼前的一切大哭一场照片中几位年过古 稀的老工人,都在 50 年前进厂,将一生交给了棉纺厂重 庆国棉三厂在 2005年改制,与山东如意集团合资三线建设用 20 年时间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设 了 2000 多家现代工矿业企业及科研院所这张地图上密密 麻麻的工厂,仅仅是贵州三线建设的一部分歼-10 歼-10 歼-20 歼-20三线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建设了 45个工业产品重 大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 工、机械、核能、航空、航天、兵工、电子、船舶工业等 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仅军工部门的工程技术人 员就有20 余万名攀枝花、六盘水、十堰、德阳等一大批 新兴工业城市,在荒原山沟里拔地而起,成都、重庆、西 安、兰州、贵阳、安顺、遵义等一大批古老的城镇,在注 入工业化能量后,拉近了与东部发达工业城市的差距数 百万建设者为此挥洒了青春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三线建设”,对如今的 80后、90后来说已经是 一个很陌生的词,但是这个词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在那 片“特殊战场”上挥洒过青春和汗水的老一辈来说,却有着特 殊的意义,那是新中国史上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
在 这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中,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从祖国 的四面八方奔赴“三线战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自己的一 生甚至自己的家庭都献给了这项伟大的工程我们这一代 人没有赶上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运动,但是我们的父辈们 都赶上了这样的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