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山东济宁市兖州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doc
34页2025学年山东济宁市兖州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文学艺术就是要传情达意关于“文学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定义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为此费了许多纸张和脑力我想,衡量这些定义是否靠谱,还是要回到“情”上来有了“情”,才有文艺;越是情深意长,艺术性就越强关于情感的传达,在美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学说,被称为“传达说”,提出者不是职业美学家,而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众多不朽名著的大作家,曾尝试回答“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他写道:“艺术是由这样一种人类活动所构成的,即一个人通过某种外在符号,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受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受所感染,也体验到它们托尔斯泰的观点有非常大的影响,几乎所有当代西方美学史都要提到我想其中的原因恰恰在于,他与那些职业美学家们,与学院理论家和批评家们讲得不一样。
20世纪的西方文论,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追寻作者意图,进而关注作家的创作个性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到将文学看成是语言的存在物,对作品文本进行细读,品味其语言和修辞手段,从而形成新的批评;将文学看成是语言学研究的一部分,从语言的结构和叙事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文学,从而形成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和叙事学;再到从现象学出发,对文本及其接受过程进行阐释和分析,从而形成接受美学由此,原本是诗人吟唱、听众围观这一素朴而直接的过程被拉长了一部作品从作者到读者的过程,由于印刷技术的改进,媒体的创新,出版方式的发展,以及市场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也由于前述种种理论的繁衍,变得越来越复杂有关文学的理论不断增殖,繁多而精深批评家们必须面对这些理论,用这些理论武装自己,才能使自己跟上时代然而,他们又不得不作出选择,找到最适合的理论,不断从理论回到文学本身,而不是在理论的丛林中迷失自我这时,作为一个原本只是以写小说为主业、偶尔说一说对文学艺术看法的托尔斯泰,却道出了其中的真谛:文学艺术还是要传情达意托尔斯泰说,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要“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的感情”,然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他得出结论,“这就是艺术活动”。
理论家会围绕接受者能否获得同样的情感而展开争论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传情本身作家心中要有理想的读者,将情感诉诸文字,向这些理想的读者倾诉,而接受者以自己的方式,与作者进行沟通,分享这一份情感有删改)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往今来,对于“文学艺术是什么”的问题,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对此作了众多定义B.非职业美学家托尔斯秦关于“什么是艺术”的解答在当代西方美学史上有非常大的影响C.20世纪的西方文论种种理论的繁行,拉长了一部作品从作者到读者的过程,使之变得越来越复杂D.理论家围绕接受者能否获得同艺术家一样的情感而展开的争论不重要,重要的是传情本身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情”是衡量“文学艺术是什么”的定义是否靠谱的关键,有情才有文艺,情与艺术性成正比B.作为作家的列夫・托尔斯秦对“艺术”做出的解释道出了文学艺术的真谛,与学院理论家和批评家们讲得很不一样C.批评家们必须在不断增殖的有关文学的理论中找到最适合的理论,又要不断从理论回到文学本身,才能看清理论不迷路。
D.作家通过文字向理想的读者倾诉情感,情感应该是艺术家和读者之间沟通、分享的重要内容3.批评家们和托尔斯泰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杨妈凌叔华高太太一瞧来上工的杨妈满身穿得利落干净,相貌诚实,心里便很高兴,她笑道:“得做的活儿,都是零零碎碎的杂事,自然不会怎样闲空,可也累不坏人,你没有什么做不来吧?”“做得来!”杨妈黄瘦的脸上陪着笑说,“有一件事,我得先给您提明白,就是在一个月里,可以不可以让我出去走一天?”“你要有一天回家瞧瞧是不是?”“不是,我们家里早就没有人了她依旧笑着回话,“为了我的孩子哦,一个月出去看一次儿子“唉,太太,看得见就好了”她苦笑看说,“我是出去找他呵丢了他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怎样丢了的?”“都是我瞎起了要强的念头,积攒了几个钱,就硬要他上学念书,才念了几个月就不肯念,他说还不如去当兵,只叫他的学伴传一句话你不知他住哪里,他也没往家通过信吗?”“唉,连住处都没给我一个说完了这些话,杨妈穿上围裙一样样的按着吩咐做起来一晚,高先生写完了明天在大学讲的讲义,钟已响过一点,他走过院子,看见杨妈低首缝纫的影子又印在纸窗上第二天杨妈在洗衣服,太太说:“杨妈,你不要想我们不让你晚上做活儿是有什么意思啊!我们看见你身子不大强,恐怕你会熬坏了。
我应当早就跟太太提明!晚上做的衣服是给我家孩子做的,您看一天比一天冷起来,兵营里听说还没有派棉袄下来,有时弄不出钱还许不派了,可怜,那孩子走时只穿一身单裤褂,那时还是刚过端午节的第二天……”过了几个月,一天清早杨妈又告了假挟着个包袱上街去了下午太太坐在房里打编物,忽然望见院子外有个三十多岁乡下打扮的女人,说是杨妈的亲戚你是杨妈堂妹吧杨妈乡里还有什么亲人没有?她的儿子怎样,有出息没有?”“唉,别提了!念过一年书,给学塾的先生赶出来了,后来送去杂货铺子做学徒,人家起先不肯收,姐姐央了多时才答应了在铺子当学徒也很好了唉,这孩子哪做得了学徒呢,不到两个月,说是受气病了,他妈只好接他出来,过了些时姐姐在城里替他找了一处学塾,把他送了去,正经的过不了三个月,就跑掉了他是跑去当兵,杨妈说的他走的前一天跑到妈那里诉冤,说先生罚他跪了半天,还骂他许多话,他立志不念书了,他要去当兵,当了兵,一下运气来,发起来也很容易,那时叫先生瞧瞧他有没有出息姐姐好说好劝哄了半天送他回学塾去,第三天学塾来人说他逃走,就四处求人给找,都没有消息有人说好像瞧见他跟着招兵的走了他多大了,待他妈怎样?”“去年十九岁了,按说也不算小!还是不懂事,见了妈,说不到三句话就是要钱,妈有时给慢了些,他就瞪了眼。
次日午后,想起昨天的话,太太道:“昨天看你回来不言不语的,还是没消息吧?”“唉,”杨妈叹口气回道,“他也许要给我一个信,没有法子捎来怎会没法子呢,他自己也认识字又不用求人写,再说现在哪里都有邮政局,花几分钱就可以捎一个信了不是我调唆你,我看你儿子不像会想起你来吧晚饭后太太和先生说起杨妈的事来第二天高先生托了几处朋友再托朋友查去年端阳节后几日招兵的花名簿,再查他有无分发到外边等情一日正吃过晚饭,忽然有个生客说是来报信的过了一会儿,高先生从客厅回来,太太迎着打听是什么人是来报杨妈儿子消息的高先生答,“这人去年是在于司令部下做过排长的,据他说他管的是去年夏天新招的兵,里头倒有一个清河县籍名叫杨文中十八九岁的小伙计后来听说于司令带着兵一边打一边退到甘肃了甘肃是个什么地方,可以坐火车去吗?”“哪里有火车,好几千里呢,若起旱路走,一年半载都未必走得到以之“那么,真是不告诉杨妈好了太太说着忽然听见轻轻开月声,不禁叫道,“唉呀,方才她也许在套间房里收拾东西,不知听见了没有!”“隔着这样厚一堵墙,听不清楚吧她若打听你,你同她打岔儿说没有消息算了第二天早上太太起来了喊杨妈打水,厨子上来道:“昨晚出去了,就挟着一个包袱,好像包着棉衣服的样子。
若是真去,可不是玩的,就是年轻汉子也不容易,何况是个老婆子!”说到无可奈何,只有希望杨妈不是像他们所猜想的去甘肃,过些时就会回来,可是一天一月的过了去杨妈到底也没有回来摘编自1929年《新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婉约的笔锋,从相貌神态、言行举止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杨妈,其中“黄瘦”的外貌真实地体现出杨妈生活的贫困和劳作的繁重B.高太太追问杨妈,说她的儿子根本没有想起来杨妈,不是为了斥责杨妈,而是替杨妈打抱不平,体现出高太太对杨妈儿子的做法的反对C.小说故事曲折多姿、引人人胜,人物对话很平实,人物形象能够绘影绘神地体现在他们各自的言行举止当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D.小说把高家夫妇和杨妈作为不同阶层的人物对立来写,用他们各自不同的地位、际遇写他们既有相通而又有不同的思想感情,感人至深2.杨妈的堂妹叙述的内容在小说情节结构和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具体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3.你是否赞同杨妈对儿子杨文中的做法?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看见了瀑布,越近就越壮观此刻所有的声响消失,我回到平静之中,心因干净而瞬间自由。
①它声势浩大,只有成片的蛙鸣与它一起回荡②当爬到巨石悬岸上时,只见这水瀑威力十足,犹如地球能量通道的出口③于是我坐到石地上,来接受迎面而来的风与水的洗礼④这“巨瀑声音”对我来说,刚好可以让我置身其中来专注静心⑤喷溅上来的水花像是大自然给我的洒净,如清澈的琉璃不留一物⑥瀑布声也冲刷掉我的杂念,冲到只剩自己,甚至连自己也不剩下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话丛台①(唐)李远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②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注:①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阅兵和歌舞而筑,赵武灵王常携宠爱的惠妃登台玩乐②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交待了作诗的缘由B.作者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弘气象,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C.尾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
D.诗中用白云、树木、绿苔、山鸟、野花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2.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论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对诗中的稚俗气韵多有褒扬之意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登多景楼①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②,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注]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②此处的“王谢诸人”,泛指当时有声望地位的士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登上多景楼的无限感慨:“鬼设神施”的大江天险,竟成为六朝统治者为追逐私利而偏安一隅的借口B.“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在有战略眼光的陈亮心中是争雄之地应该利用这种有力地形,挥师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