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省考之行测练习题(五)及答案.docx
44页2024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省考之行测练习题(五)及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下列生活中保存食物的方法,理解错误的是:A.盐腌制食品是因为盐可以形成高渗环境,抑制了微生物的生理活动B.真空保存食物可以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C.冷藏保存食品是因为低温可以将细菌冻死D.充入氮气保存食品是为了隔绝食品与氧气接触【答案】 C2、3,6,11,18,( ),38 A.23B.25C.27D.29【答案】 C3、侵略对于()相对于丰收对于()A.对抗 喜悦B.反对 秋季C.入侵 欢欣D.侵入 成熟【答案】 A4、甲和乙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匀速跑步,如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相向而行,则第一次相遇的位置距离出发点有150米的路程;如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向而行,问跑得快的人第一次追上另一人时跑了多少米?( )A.600B.800C.1000D.1200【答案】 C5、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 ]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质文化,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从经济落后走向经济繁荣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和独立的智能文化。
因而不能把各个文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在第二段恩格斯的话中,“自由”和“文明”的关系是( ) A.两者的含义完全相同B.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C.文明是自由的基础D.二者互相融合,结为一体【答案】 C6、有编号为1一13的卡片,每个编号有4张,共52张卡片问至少摸出多少张,就可保证一定有3张卡片编号相连?( )A.27 张B.29 张C.33 张D.37 张【答案】 D7、著作:书:丛书()A.成语:词语:词汇B.树:树林:森林C.裙子:衣服:服装D.人:人群:人民【答案】 A8、研究人员发现,无论人们是否进行剧烈运动,轻度脱水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与男性 相比,女性更容易受轻度脱水的影响她们的认知能力尽管不会出现明显波动,但会觉得 所面对的问题变得更难同时,她们还会感到头疼、疲劳、无法集中注意力对男性而言, 轻度脱水同样会让他们感到疲劳、紧张、焦虑,并难以应对智力问题A.轻度脱水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B.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脱水影响C.轻度脱水危害生理心理健康D.无论运动与否都要给身体补水【答案】 D9、2017年某市调查总队对全市服务业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2017年全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总资产938.6亿元,销售总收入105.4亿元,销售总费用6.8亿元;人员薪酬19.3亿元,比上年增长9.3%;从业人员29028人,与上年持平;营业税金及附加1.1亿元,比上年下降29.5%;缴纳增值税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A.2016年、2015年B.2014年、2015年C.2016年、2017年D.2014年、2017年【答案】 D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A.十六届一中全会B.十六届二中全会C.十六届三中全会D.十六届四中全会【答案】 D11、经济规律:法则 A.军事情报:新情报B.高校学生:研究生C.小麦:粮食作物D.文学作品:短篇小说【答案】 C12、一家大公司招聘大区经理,几轮面试后剩下20人,最后一轮是笔试,考生们拿到考题之后都慌了神,因为答题时间只有15分钟,卷子上的题目却有120道之多大家慌忙答题,根本不听监考人员“请先浏览一遍全卷再答题”的提醒试题非常简单,就是量太大考试时间一到,只有一个人气定神闲的交了卷你被录取了监考人员对这个人说监考人员举起此人的卷子,只见除了名字和,卷子上一个字都没有请大家看第98题监考人员说第98题:您无需答任何题,只要在卷面最上端写下您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即可A.倾听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B.淡定从容适应是成功的前提C.作为管理者要树立全局意识D.注意细节比纵观全局更重要【答案】 B13、"宁可终身不饮酒,不可三餐无饮茶",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下面对茶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绿茶利于清热利尿,因此凉性体质的人不宜多喝,红茶提神醒目,降血脂的功能较强B.空腹饮浓茶或者素食充饥后饮浓茶,以及不常喝茶的人忽然喝了浓茶,都可能物极必反引起醉茶C.喝茶也要挑时间,饭前,晚睡前饮茶有助于消化和睡眠,茶冲出来不应放置时间过长D.喝茶也要挑时间,饭前,晚睡前饮茶有助于消化和睡眠,茶冲出来不应放置时间过长【答案】 C14、在传统的学校中,每个教室孤立且封闭,教师们不会花什么时间来观察同事的教学方法,或者向别人学习。
然而教育研究证实,当教师们相互协作时,学生的表现也相应提高经济学家通过统计方法和大型数据库分析发现:当教师有机会与同事长期合作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时,学生们在测试时得分较高在一项针对美国教师的调查中,超过90%的受访人反映,同事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A.大数据研究对教育的启示B.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意义C.教学方法对学生表现的影响D.传统学校中教师受到的限制【答案】 B15、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表示,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并引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来表达其要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富于想象而涵义深刻的名句,下列诗句中与此名句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答案】 D16、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
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修饰“完成”的“努力”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10 年前的某一天”“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述需要的()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下列对“语言模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模糊”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
B.“语言模糊”是指客观事物和表达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C.“语言模糊”是指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性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相对应D.“语言模糊”是指某些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特殊需要在表述上模糊答案】 D17、 A.A选项B.B选项C.C选项D.D选项【答案】 A18、某慈善机构募捐,按捐款数额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甲、乙、丙、丁、戊,五人共捐款10万元,且数额都不相同如果甲的捐款刚好是乙、丙之和,乙的捐款刚好是丁、戊之和,那么丙的捐款最多为()元捐款金额均是1000元的整数倍)A.17000B.18000C.19000D.20000【答案】 A19、古文明一般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