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生命》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3页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以及其与非生命的区别;2. 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及发展过程;3. 能够认识到生命对于人类的重要性;4.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培养观察、思考、探究、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非生命的区别;2. 生命的起源及发展过程;3. 生命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1. 生命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非生命的区别;2. 生命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四、教学过程1. 导入(时间:5分钟)通过一些有关生命的问题或者实物,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疑惑提问:1. 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2. 非生物有哪些?与生物有什么不同?给孩子们看一些寻常的生活用品——积木、房子、橡皮、石头等,询问孩子它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孩子这么认为2. 学习(时间:30分钟)2.1 生命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非生命的区别生命的基本特征:1. 有机体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 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3. 需要能量和物质维持生命,同时还要排泄废物;4. 对刺激有响应能力,能够适应环境;5. 具有遗传信息并能够遗传。
非生命和生命之间的区别:1. 有机体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 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3. 需要能量和物质维持生命,同时还要排泄废物;4. 对刺激有响应能力,能够适应环境;5. 具有遗传信息并能够遗传2.2 生命的起源及发展过程生命的起源:1. 地球上的生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不断进化而来的;2. 起源时间距今约为35亿年;3. 曾经有一些原始有机物的聚合形成了有机分子亚组成,这些分子再进一步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有机物和不同的简单生命形式,这就是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发展过程:1.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2. 从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3. 从海洋到陆地3. 实践探究(时间:35分钟)3.1 生命实验1. 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2. 材料:豆芽、容器、水、纸巾3. 实验过程:孩子们将纸巾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豆芽种子撒到纸巾上然后让孩子们观察豆芽从发芽到长成,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3.2 生命的重要性让孩子们了解生命对于人类的重要性1. 吃的食物都是从生物中得来的;2. 能吸氧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特征;3. 生命可以制造和分解物质,使生态环境保持稳定4. 反思(时间:5分钟)教学结束后,通过讨论和提问让孩子们来今天学到的知识,同时要引导孩子们回答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分析和思考今天学习的内容,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此次教学是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奇妙的生命》的授课,总体来说效果比较好在导入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能够迅速进入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部分,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具体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及起源和发展过程,并可以很好地区分生命和非生命在实践探究环节,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加深了对于生命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总之,此次授课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扣重难点,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加强了孩子们的交流互动,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