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呼吸(下).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76918297
  • 上传时间:2022-04-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40.1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呼吸(下)    【讲义】第七章呼吸(下)精品课程——生理学【讲义】第七章呼吸(下)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肺泡血液组织O2 →溶解的O2→结合的O2→溶解的O2 →→ O2 CO2 ←溶解的CO2 ←结合的CO2 ←溶解的CO2 ← CO2二氧的运输血液中O2 形式:1.5%为物理溶解,98.5%为化学结合氧的结合形式: 氧合血红蛋白(HbO2) (hemoglobin)血红蛋白(Hb)结构: 由一个珠蛋白和四个血红素组成一个血红素由4 个吡咯环组成,中心为一个Fe2+珠蛋白由四条多肽链组成,每条多肽链与1 个血红素相连Hb 与氧结合的特征: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 影响2.是氧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Fe2+与O2 结合后仍为二价铁3.1 分子Hb 可结合4 分子O2.1gHb 可结合1.34-1.39ml 的O2.氧容量:100ml 血液中Hb 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15g × 1.34 = 20.1ml(100ml 血液)氧含量:100ml 血液中Hb 实际结合的氧量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如15/20 = 75%HbO2 呈鲜红色,去氧Hb(HHb)呈紫蓝色。

      HHb 5g/100ml,出现紫绀4.Hb 与O2 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 形,与Hb 的变构效应有关Hb 两种构型:紧密型(T 型),即去氧Hb.疏松型(R 型),即氧和Hb.Hb 的一个亚单位与O2 结合后,由于变构效应,其他亚单位更易与O2 结合;HbO2 的一个亚单位释放出O2 后,其他亚单位更易释放O2因此,Hb 氧离曲线呈S 型三)氧离曲线是表示PO2 与Hb 氧结合量或Hb 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它既表示不同PO2 下O2 与Hb 的分离情况,也表示O2 与Hb 的结合特点及功能意义:1.氧离曲线的上段: 60 - 100 mmHg 段特点: 曲线平坦, PO2 的变化对Hb 影响不大PO2 100mmHg,饱和度97.4%PO2 70mmHg,饱和度94%生理意义:高原生活或呼吸道疾病时, PO2 不低于70mmHg,不会有严重缺氧发生2.氧离曲线的中段:40 –60 mmHg 段特点:曲线较陡,是Hb 释放氧部分Hb 氧饱和度为75%,血氧含量14.4ml,向组织释放5ml 的氧生理意义:可以向组织释放较多的氧氧利用系数: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的氧容积占动脉氧含量的百分数安静状态为25%。

      3.氧离曲线的下段:15 –40 mmHg 段特点: 曲线最陡的部分,是HbO2 与O2 解离的部位生理意义:代表了氧储备当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PO2 可降至15mmHg,Hb 氧饱和度小于20%,可供组织15 ml 氧氧利用系数75%,为安静时的三倍四)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用来P50 表示Hb 对O2 的亲和力P50: 指Hb 氧饱和度达到50% 时的PO2正常为26.5mmHg若P50↑,Hb 对O2 的亲和力↓,曲线右移若P50↓,Hb 对O2 的亲和力↑,曲线左移影响因素包括:1.p H 和PCO2pH↓或CO2: P50 ,, 曲线右移,提示Hb 对O2 的亲和力ˉpH 或CO2 ↓ : P50 ↓, 曲线左移波尔效应: 酸度对Hb 氧亲和力的影响H 与Hb 氨基酸残基结合,促进盐键形成,Hb 变构成T 型,降低与氧的亲和力生理意义: 即可促进肺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合,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释放2.温度温度: 曲线右移, 促使O2 释放温度ˉ: 曲线左移, 不利于O2 释放.可能与H+ 的活度有关3.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红细胞无氧酵解的产物DPG: 亲和力ˉ, 曲线右移。

      4.Hb 自身性质的影响Fe2+ 氧化成Fe3+时即失去运氧的能力CO 与Hb 结合,占据O2 结合位置其与Hb 的亲和力是O2 的250 倍,很低的PCO,就能与Hb 结合而且增加其余3 个血红素对O2 的亲和力,也妨碍氧的解离二氧化碳的运输(一)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以物理溶解(5%)和化学结合(95%)形式运输.物理溶解:5% 化学结合:碳酸氢盐,88%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1.碳酸氢盐2.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反应不需酶的催化,迅速、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和作用;组织HbO2 解离出O2 形成的HHb 与CO2 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在肺部HbO2 生成增多,促使CO2 释放仅占运输的7%,在排出的CO2 中占17.5%,具重要意义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几乎呈直线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部位各级中枢在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节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定位研究方法:横断,损毁,刺激,微电极引导神经元放电,切断迷走神经等.1.脊髓在延髓与脊髓间横断后,实验动物呼吸停止.说明: 节律性呼吸运动不是在脊髓产生。

      2.低位脑干中脑和脑桥间横断(A),呼吸无明显变化;延髓和脊髓间切断(D),呼吸停止说明:节律性呼吸产生于低位脑干1)呼吸调整中枢(脑桥上部)在脑桥上、中部间横断(B),呼吸变深、变慢再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形成长吸式呼吸2)长吸中枢(脑桥中、下部)在脑桥与延髓间切断(C),引起喘息式呼吸推测脑桥中下部有“长吸中枢”.中脑延髓20~50 年代形成的三级呼吸中枢理论: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脑桥中、下部有长吸中枢;延髓有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近年来微电极技术研究发现,呼吸中枢内的神经元节律性放电与呼吸周期相关延髓中的呼吸神经元比较集中在背侧和腹内侧;脑桥上部呼吸神经元集中于臂旁内侧核和相邻的KF 核,合称为PBKF 核,与延髓的呼吸神经核团间有双向联系,形成调节呼吸的神经网回路,具有限制吸气,使吸气向呼气转换的作用3.高位脑:随意的呼吸调节系统二)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多种假说中,最为流行的“局部神经元回路反馈控制假说”,与吸气发生机制以及吸气向呼气转化的机制中枢有吸气发生器引起吸气神经元放电,然后通过三条途径反馈性地抑制吸气神经元,使吸气停止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黑-伯氏反射)由肺的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肺扩张反射:吸气? 肺扩张 肺牵张感受器?迷走神经?延髓?切断吸气,转入呼气肺缩小反射: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反射生理意义:反射性调节呼吸节律,促使吸气及时转入呼气,或呼气及时转入吸气特点:种族差异大在人,平静呼吸时不起作用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由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感受器为肌梭作用: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气道阻力增大时,反射性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量,以克服气道阻力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一)化学感受器:1.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适宜刺激:PO2 ,PCO2 或H+ 两种刺激比单一刺激的效应强2.中枢化学感受器:适宜刺激: 脑脊液和细胞外液的H+ 浓度CO2 能通过血脑屏障产生H+ 刺激此感受器血液中的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不大;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对缺氧敏感,以维持对呼吸的驱动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对CO2 敏感,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pH 值二)CO2 、H+ 和O2 对呼吸的影响:(1)CO2 的影响CO2 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动脉血PCO2 增加2%,呼吸加深加快;增加4%,肺通气增加一倍去掉外周感受器,肺通气量减少20%,80%肺通气由中枢所致。

      但在CO2 突然增高时,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快速作用也是重要的2). H+的影响:H+ 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高于外周25 倍,但血液中的H+通过血脑屏障速度慢,脑脊液中的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有效刺激3). O2 的影响吸入气低O2 ,呼吸加深加快但只有在P O2 低于80mmHg, 才会有可察觉到的增加,对正常呼吸的调节意义不大长期严重肺部疾患使O2 ↓,CO2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 不敏感,而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O2 的适应慢,可作为驱动呼吸运动的主要刺激因素低O2 本身对呼吸中枢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可内使呼吸加深加快对抗低O2,但极度缺氧使呼吸障碍呼吸运动的其他调节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