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推青少年顺利实现社会角色过渡.doc
4页助推青少年顺利实现社会角色过渡助推青少年顺利实现社会角色过渡角色过渡是指从一种既定角色向另一种崭新角色的转变青少 年社会角色的过渡在心理方面表现为青少年开始认同自己是成年人 7,在生理方面表现为生理的日趋成熟,在社会性方面表现为慢慢获 得权力与地位,并履行义务 在现代社会,虽然对青少年社会角色的过渡期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一般以1沪20岁为其开端青少年 社会角色的顺利过渡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家庭、学校、社会,分析 并解决青少年社会角色过渡中存在的问题,关乎个人也关乎家庭和社 会 青少年社会角色过渡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从过渡过程看,青少年社会角色过渡主要表现为这样三种问题首先是过渡 过程不平稳、不连续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习惯于将他们排 除在成人世界以外,很少给他们直接与成人生活有关的锻炼机会,然 后又非常突然地要求他们成为独立的成年人这就导致了青少年的社 会角色过渡是突然式的,没有前兆,没有预见性其次是过渡过程不 明确、不清晰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刻,青少年会被不同的人当 成成年人来看待,而青少年对自己的社会身份以及适合其年龄的行为 有着不同的看法青少年似乎处于夹缝之中,既不完全属于前一种角 色,又不完全属于后一种角色。
第三是过渡过程形式化社会对青少 年社会角色的过渡的再界定并没有形成具体的信念,大部分都越来越 形式化比如在高中阶段举行的成人仪式,宣誓仪式后,象征性发个 证件就代表着青少年已经成年了 从过渡结果来看,也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青少年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不足有的青 少年认为自己比实际年龄大,有的则认为自己比实际年龄小,通俗一 点说就是逞强或者拒绝成长其次,一些青少年无法适应新的社会角 色青少年转变为成年人后,作为公民、家庭和工作岗位中的一员, 经常表现出对新角色的不适应,比如面临家庭矛盾时推卸责任,在工 作岗位与长辈甚至同龄人无法相处等第三,青少年社会角色如果不 能成功过渡,经常会带来以下问题:离婚率升高、家庭暴力、青年失业、青少年犯罪和啃老族出现等 影响青少年社会角色过渡的因素 影响青少年社会角色顺利过渡的原因很多,首先,社会的缺位社会只规定了生理上和法律上成年的界限、权力与义务,而没 有从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形成青少年过渡后应形成的社会角色的理 念这种理念缺位导致了青少年社会角色的过渡没有一般化的标准, 青少年的过渡期以及对成年人应有行为的理解因人而异同时,在社 会舆论上,社会没有对公民、家庭、从业工作者这些社会角色所应具 备的行为规范进行准确定位。
因此,青少年不了解,成年人也不了解, 更奢谈社会角色的过渡并且在网络、娱乐信息泛滥的时代里,社会 舆论崇尚类似“我永远18”这样的口号,使得成年人角色也难以定 位和确位成年人不确位,未成年人定位就更难以完成 其次,成年人的意识淡漠、错位,很少会给予青少年榜样和指导我国独生 子女的特殊国情,使得青少年很难摆脱未成年人的藩篱成年人总是 把青少年“看成青少年”,加上学校课程设置的偏学术化,使青少年 独立的社会体验越来越少不接触完整社会的青少年无从形成对自己 以及社会的独立和完整认识,从而无法形成完整的成人观此外,成 年人没有表现出成年期应有的行为O成年人在生活中往往忽视青少年 成长特点,没有展现其应有的社会角色,没有表现出优秀的行为,反 而把一些不良的习惯习性传染给了正在学习阶段的青少年这导致了 青少年无法观察到其成年期所要承担的义务,无法为成年期做准备, 也就难以实现向成年的过渡,或者是过渡得不顺利和有偏颇 再次,个体发展的不确定性青少年个体是否能认识到自身应有的社会 角色,以及何时应承担这样的社会角色具有不确定性,容易导致社会 角色过渡中出现问题其中,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角色扮演游戏是其对 自身认识产生角色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角色转变的不确定性,使得 青少年对进修学业、结婚生子、工作的交替、在家与在外的选择等具 有不确定性,导致了他们角色转变发生的时期不确定,甚至有的转变 成新的社会角色后还会再转变回来 青少年社会角色过渡问题的解决方法 帮助青少年群体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过渡,需要我们加大、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关心、关爱,并付诸行动同时, 青少年角色的转换,需要的是天长日久的培养和习惯养成,最终完成从自立到独立的转变 (一)行为养成角度 角色的定位要想帮助青少年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过渡,首先要对青少年社会角色 (包括公民、家庭、劳动者等应有的行为)的转变进行一般化的定义, 在定位时也要兼顾其差异性现代社会青少年的社会角色已不是简单 的线性、平面关系,而变得立体化,要帮助青少年认识到这一过程的 立体性、曲折性 经验的体验首先要先体验成人的世界经 验的体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在现实环境里进行,比如学校增加 贴近生活、工作、家庭的课程,各大企业组织体验活动,社会举办各 种公益活动,从而了解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团体的职业技能和生活状 态;二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角色学习,比如在学校举行舞台剧、朗诵 会,甚至可以将这样的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当中,不局限于学校的场 景,还可以延伸到家庭类和职业类的主题上,在分析文本、琢磨主角 内心世界和角色扮演中学习、体验成年人的社会角色。
知识的传授青少年向成年人社会角色的过渡,需要青少年了解成为成年人 应该享有的权力与履行的义务,以及社会角色应有的行为规则以及应 承担的责任成年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传授,尤为重要班都拉 的榜样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行为的习得不一定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 接的,并且这种间接学习可能更有效所以成年人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是改善青少年社会角色过渡的有效手段在学校,可以以文化课、 心理课的形式进行传授对于已经不在教育体系之内的青少年, 则需要社会来承担对他们进行知识传授的工作,同时还需要社会再界 定社会再界定就好比斯金纳理论体系中强化的作用,对青少年良好 行为进行客观、积极地评价,有助于青少年增加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 社会再界定又好比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青少年进行鼓励, 并设定一定可行的目标,青少年就可以跳一跳摘到这颗角色过渡的桃 子 信仰的形成我们仍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上的)来标志进入成年期的开始,也仍需要一定的规则来强制青少年做出一 些社会角色应有的行为,但我们还要在社会中形成一种信念,让青少 年勇于承担社会角色的过渡,以积极的心态来进行转换因为只有社 会大环境中存在良好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过渡的信念,才能给青少年 以方向,而不是强迫他们一定要循规蹈矩。
对网络的监督管理网络秩序与内容的混乱是造成青少年社会角色过渡出现问题的一大 要害,所以社会尤其是执法机构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学校和家庭也 要适当地引导孩子,避免他们在网游中沉迷 (二)行为训练角度 公民首先是要了解作为公民应该具有的权力与义务这 就要培养其道德品质与气质、个性与社会性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六 阶段论,在第六阶段,孩子们做出一个决定是因为遵循内心的准则, 知道应该这样做而去做其次是发展个性与社会性主要就是发展其 人际交往的能力,在集体中实现独立与共存比如在创造良好的家庭、 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其心理健康发展,教导其人际交往 的技巧主要是培养其责任感,训练其家庭生活的技能,让青少年勇于承担家庭的责任培养承担责任的前提是要让青少年感 受到家的温暖,引发青少年对家庭的热爱,让青少年感受到父母的辛 苦和心血,从而引发其社会角色的转换 劳动者培养的主体主要是专业学院和企业的培养,引导学生态度转变专业学院的培养 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或计划自己未来的社会劳动角色企业对职工的 继续培养可以使青少年在不适应劳动者这一社会角色时,进行角色的 再次转变青少年自身也需要对劳动者这一社会角色有正确的态度。
青少年需要转变对职业的偏见,转变对学生角色的依恋,正确认识自 己,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帮助青少年群体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过渡,需要先定位角色,然后进 行角色的经验体验、知识传授、榜样树立、信仰形成等,从而在大环 境里养成行为,并且结合公民、家庭、工作这三个角色各自的特点进 行行为训练,帮助其增加社会角色的稳定性我们需要知道,青少年 的社会角色过渡并非易事,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坚定信念,不畏 艰难,坚持下去■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肖茂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