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村上龙小说中关于生的希望意象分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5111456
  • 上传时间:2021-1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8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村上龙小说中关于“生的希望”意象分析 翟永鹏摘 要:村上龙,日本小说家兼电影导演,现代日本文坛中最活跃的作家之一在他前期作品当中,各种感觉不加掩饰的自然流露,字里行间透露着青春的寂寞、迷茫、挫折和无奈,但是读村上龙近年来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写作的视角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往个人破灭式的体验到社会现实问题和国家制度方面,从他的作品中分析“生的希望”是对其文学的升华理解关键词:村上龙;生的希望;意象分析村上龙的小说从前期的个人破灭式到后期的家国问题都有“生死”意象,从中分析“生的希望”主要可以从“闭居与网络”“绝望环境中的再生”分析一、“生的希望”意象分析——“闭居与网络”反思“生”的真谛村上龙小说《共生虫》,是“闭居与网络”问题的体现《共生虫》主要讲述的故事是:主人公上原辍学在家,不愿意和外人沟通交流,甚至厌弃他的兄弟父母,他自卑、他迷茫,家中闭居的他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茫无目的在家闭居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网络,网络上的虚假信息让他意识到自己本就是有暴力倾向的人,所以应该走向杀人的道路,也正是这样,虽然他的自信心被找回来了,但却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一)“闭居与网络”对“生存”的负面影响1.“闭居与网络”释义闭居是日本提出的精神和行为症状的概念,指的是人倾好于个人环境,害怕和外人沟通交流,没有自信心,有严重的自卑感,折射出当前社会退步、退缩的现象。

      网络这个定义其实最开始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一开始人们应用网络都是基于知识交流、信息传递之上的,但是在『村上龙対谈集-存在の耐えがたきサルサ』中他这样说道:“现在大家讨论网络都是基于它好的一面,但是它坏的一面却鲜有人谈[1]从村上龙的这一席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村上龙认为的“网络”和世人眼中的“网络”概念和意义都是不同的他认为,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之上,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将自己视作世界的中心,可以随心所欲地抒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愤懑2.“闭居与网络”对人“生存”的影响闭居是一个人害怕和外界交流的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当中他们可以“无欲无求”地待上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就好比《共生虫》中的主人公上原,他是“生存”的对立面,“生存”是基于人际交通、生存技能技巧之上的,“闭居”则将人“生存”的基本技能技巧锁在了大门之后,对人“生存”的影响可见一斑网络本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只要做好相应的规范举措,势必给“生存”带来大的便利,可是实际上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却没有在应用之初引起充分的重视,导致很多人借助网络这个大平台为所欲为,就如《共生虫》中这样的描述:“现实生活中被疏离、被排斥的上原在网上受到平等对待、得到他人的关注。

      在他得知自己体内一直寄生着虫子之后,一扫以往的自卑心理,重新找回存在价值,将道德规范置之度外,把大规模的杀戮视为一种威慑和权力[2]是的,网络对于人“生存”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应用得当势必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但是一旦沉迷其中,就会出现“纸醉金迷”的现象,对人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二)“生”的真谛从“闭居与网络”反思“生”的真谛村上龙强调过他创作的目的本就是为少数人,他曾这样说到:“日本社会从高度成长期发展到现在,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注重大多数人的意见,还是那么保守,当我提出少数派的意见,他们会觉得好奇:哎,这个人也许值得倾听一下……从他的话语中、作品中,我们更应该去深思背后所蕴藏的意义对于《共生虫》中“生的希望”,更多地是通过麻木不仁的“现实问题”折射出“生活、生存”的真谛1.“生”的真谛——交际交流和閉居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群居”,群居环境下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度高,是身心健康、有效沟通的生存形式,这是“生的希望”的体现2.“生”的真谛——生存方式从《共生虫》中表面叙述上来看,上原闭居的原因是不愿和别人交流,对生活当中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所以他的自卑心理愈发严重,久而久之,需要用药物来维系,但是细读《共生虫》,我们不难发现,上原闭居之初是因为他对家庭生存方式、生活情况的不满意,根本找不到“生”的希望,而他的想法得不到父母、兄弟的理解,遭到家人的排斥,才导致后面的悲剧发生。

      所以从上原的故事我们应当反思,生存方式是否一定要强加于别人,是否一定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存活,答案是否定的,人作为一个单一的个体,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的成长环境就基本被恒定,想要打破环境的桎梏需要家人的支持、自我的求变,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而是要尊重别人的生存方式,这样才是“生”的真谛,诚如“互不打扰、各自安好”一般3.“生”的真谛——自我约束自我约束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非凡,从《共生虫》中上原沉迷网络和闭居可以看出,上原丧失了对“生存”的希望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自我原因,虽然说家庭的不理解对上原走向迷途有一定的影响,可是就本质上而言,还是他自己的原因,在闭居之前没有有效地和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在闭居之后没有抵制住网络的诱惑,这是他最终走向犯罪的主要诱因二、“绝望环境中的再生”印证“生命存在便还有希望”村上龙作品《银河》中有这样的场景描述:“在生你之前,爸爸和妈妈都没有疾病,所以你是健康的但是别人不会这样看你,所以你会被他们歧视爸爸妈妈现在的身体状况不像以前了,只有安安静静的等死你才十三岁,一个人生存下去根本不可能如果你有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也还好,但是你没有。

      所幸,你的头脑聪明,电脑也比爸爸多,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吧!在我们过世之后,你不用去学校上学了,去学点自己想学的东西吧!要把英语和电脑学好,只有这样,你才能一个人好好的生活下去是的,一个人生活虽然很辛苦,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亲人的理解,但如果你把上面的那些事情都做好,你必定会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3]从《银河》主人公“男孩”父亲的述说中我们不难发现主人公深陷绝望的环境当中,十三岁就失去了自己的双亲,没有其他亲戚朋友,但是从他父亲最后的那句话中引托出了“生的希望”——“生命存在便还有希望”一)绝望环境中的再生从双亲到英国女佣再到英语教师,最后到白衣女子,“男孩”的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英国女佣和英语教师的态度几乎是“上下级关系”,交流也是其他人在旁边说,他只是偶尔应付几句,但是在和白衣女子交流的过程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寄托,“男孩”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倾述了自己这些年生活上的不易,白衣女子听完之后将他拥入怀中,并将视如珍宝的一只耳环送给了他,这篇文章到这里便接近了尾声,同样的也是“男孩”的再生二)生命存在便还有希望其实判别生存最核心的标准便是“生命体征”,同“男孩”父亲最后的那句话一样,“你必定会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只要生命存在就还有“生的希望”(生存下去、生活下去),诚如古人留下的名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三、结语总之,对于村上龙小说,笔者对“生的希望”感悟良多,无论是《共生虫》还是《银河》都有对“生存”的描述,相较而言,《共生虫》反映的社会现象是基于日本国情之上的,而《银河》更多的是基于单一个体之上的,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以“问题主人公”作为主要叙述对象参考文献[1]村上龙. 村上龙对谈集–存在の耐えがたきサルサ [M]. 东京:文春文库,2001:582.[2] 村上龙.共生虫[M]. 东京:讲谈社,2000:23–25.[3] 村上龙.银河[M]. 东京:讲谈社,1994:1–2.北方文学2020年17期北方文学的其它文章论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田园语言中的“戏仿”手法研究调和与构建试析《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对虚幻世界的轻蔑”从物哀角度分析《源氏物语》写尽荣华的合理性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