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骑行五马山治平寺游记1400字.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23237196
  • 上传时间:2022-07-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2.0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骑行五马山治平寺游记1400字    骑行五马山治平寺游记骑行五马山治平寺游记什么事反复的多了,人就厌烦了,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每次都有用心,恐怕反复多了,就是成熟与自信次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次次都有不同的感慨,你才会感悟到生活生机无限,快乐每一天,但关键在于次次用心骑行也是如此,没有新的感受,反复就是折磨或是无奈应风行单车群主的邀请,带领我的眼里,秋窗凝露,冬日心香三位女将,于7月6日5点半南二环红旗路口集合,骑行五马山城市的烦躁早晨就有点闷热,但四个热爱骑行的骑友还是愉快的踏上骑行目的地的道路红旗大街一路通畅,一出鹿泉地界,一股凉风爽意,看来还是离市区远的地方就是空气清新都是强驴的我们在微微顺风的情况下,以均速25脉的速度,一个半小时就到达了离五马山3公里的孙庄,吃过早餐,微做休整,又再次骑行赶往五马山只要有梦想,过程就是那么的顺其自然只要肯努力,做什么就是那么的简单,累已不是快乐的负担五马山以五个石马是神马而赫赫有名不论是刘秀落难被五个天马救走后遭册封,还是白马将军(又称五马将军)马踩草地得双子泉受人尊敬留纪念,还是岳飞五子曾经五马山一游而得名,还是“五抗之地”英雄美名传,都能说明五马山是赞皇久负盛名的名山。

      加上五马寺是儒道佛三教并存的缘故,三教九流的人都要在这里参拜,香火甚是旺盛再加上净业寺古上神医孙思邈在此行医居住,家有病人者皆慕名前来,今有北京一个退休名医在此修行,建了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院,更使四面八方的居士,骑友好奇,慕名而来如今的五马山、五马寺、净业寺成了人们旅游观光五马山景区的三个著名景点治平寺在清河乡嘉应寺村北,这本不是我们这次骑行的目的地,由于骑友们骑行快,赶出了时间,就临时加了一个景点治平寺治平寺石塔,又名嘉应寺石塔,坐落在赞皇县城东南嘉应寺村北的济水之滨治平寺始建于隋代,兴盛于唐宋据《赞皇县志》载,在明成化年间,这座寺院尚"殿宇成群",19xx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华期间,毁于战火之中,现仅存石塔(经憧)和部分附属文物治平寺石塔平面呈八角形,均为青石雕砌,高约12.5米塔身分四层,各层均出檐每节塔身及塔檐分别用一整块大石雕琢而成各面并浮雕有佛教故事,各层翼角微微翘起,并饰以蹲兽,造型显的轻盈而庄重据该寺现存明碑记载:“古刹启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院心起大浮图一座”该石塔也有唐天宝十二年的题刻治平寺石塔雕工精细,又有明确建造年代,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19xx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冶平寺正在重建一个小塔,据看守治平寺的老婆婆讲,修这个小塔是村民自费自愿自出义务工,是为了祈求村里的年轻人不出事故或夭折老婆婆讲,在没有建这个小塔时,每年四周邻村总有8--9个年轻人不是车祸就是得急病而亡,找人看了看,修这么一个小塔就能避免后来人们自费建成临时的小塔,前几天刮大风给刮塌了,所以又开始砖混结构的重建,祈保四村年轻人不再有灾难老人们用心良苦,不知未来的孩子们,你们领情否?感恩否?今天可谓收获满满,景点参观了不少,居士为我们静心洗脑,骑友们采摘大叶草,马生菜,山芋叶等野菜包满袋饱,风行单车的骑友们骑行也经历了磨练静下心来欣赏一下净业寺的门口对联吧:德行至上社会和谐,政策英明国家昌盛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第二篇:五马山游记 1800字五马山游记耿松波五马山在河北省赞皇县境内,本是一座小山,与嶂石岩、苍岩山、临城溶洞、赵州桥等家乡附近的名胜相比,并不出名只在周边各县有人知晓而对于我,却是最早知道的风景名胜,早在上小学时,就有同学三五成群,骑自行车,到过三十里外的五马山听归来者谈五马山的传说,早就羡慕不已,心向往之。

      初游五马山,年已四十正赶上五马山的庙会,但见游人如织,小贩活跃,黄纸遍道,垃圾满目耳听得满山人声嘈杂,早就没了游山的兴致只是象征性的爬到山顶,匆匆而返二十天后,携妻带女,再游五马山此时,已没了当日的喧嚣,时有游人,或当地村民,或远道而来,三五为伴,缓步登山,意兴颇为悠闲但凡登山,不能太拥挤热闹,若满山皆为游人,则自觉俗人一个,俗不可奈,早就没了闲情雅致;若人太少,满山只有同游的三四人,则不免生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之感此时情景,倒正合我心意呼妻携女,一路说说笑笑,眼看右拐就到了五马山的标志——五匹石马那儿了忽闻阵阵甜香扑鼻而来,仔细观瞧,在山路右边竟然有一团团、一簇簇、高高低低、光华灿烂的好几树红槐花急忙凑近去看,那槐花颜色粉红,状如串红,团团簇簇,在山风中摇曳着神姿,传送着花香此时已是春末,各处春花已凋谢不少,能看到如此鲜艳灿烂的花朵,真让人喜不自禁穿过一座山门,著名的五马石雕赫然呈现眼前,五马山就是因为这五匹石雕骏马而得名的石马或耳朵、或眼睛、或尾巴、或腿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大小高矮不一,一字排开,个个膘肥体胖,神态栩栩如生传说当年刘秀被王莽追杀,只剩个自己和四名军士,走投无路,靠着从山中出现的五匹白马奔驰而去,最终获救,之后五马化为五匹石马,即为五马山名称的由来。

      后又有传说,五匹石马白天屹然不动,晚上就活过来,偷吃庄稼,太阳一出来便又回原地不动有一次,它们晚上又跑到赵县去偷吃麦苗,被村民发觉打伤,它们身上的残损之处便是村民所为石雕西边是龙母祠,古代属凌云寺,祠内有对子井,名曰“白马泉”,井水很浅,水面伸手可及,当地游客中途口渴,常在此处舀水而饮相传晋时白马将军狩猎至此,口渴难耐,懂事的坐骑前蹄刨地,双泉奔涌,故名“白马泉”转过石马和白马泉,拾级而上,是一段弯曲狭长的山路两边长满低矮的灌木和杂草,将炎炎热气挡在了外面妻子女儿忽焉在前,忽焉在后,才十几步,便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走累了,坐在石阶上,清风拂面,心松情缓,其乐自知听得女儿在前方呼唤,走近时,顺女儿手指低头瞧去,看到了一株淡黄色的小草花,掐下一枝,从断茎处滴下白色的液体我忽然想到,这叫兔衣,又叫叶衣,小时候在野外玩耍,常见这种草,因为兔子特别喜欢吃,所以当地人叫它兔衣草听说手划破了,在伤口处涂上这种白色液体,可止血止疼那时如果看到几株兔衣草,就盼着手上划一个口子,好验证兔衣草的神奇功效妻子女儿听到这些,都笑话我当年的幼稚,话是这么说,可谁的童年不幼稚,幼稚的童年可再有?再往上爬,我观察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凡有叶衣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一种淡紫色的荆花。

      它们比邻而居,生长在阳光照耀的地方我想,真是一对和睦的好邻居还有一种草花,比叶衣还矮小,颜色浅红,状如扁喇叭妻子凝神许久,想不起名字,于是拔下一株,打算回家去问岳父五马山的最高峰叫铁壁关,当年宋朝的义士马扩曾在此抗击金兵,后来又将宋徽宗之子信王赵榛营救出来,拥戴他为首领,号令各路义军著名作家徐兴业就以马扩的传奇经历为素材,写下了长篇历史小说《金瓯缺》,获得了第三界茅盾文学奖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大概是朝天关,与铁壁关遥遥相望也是当年战场我们在电视塔下徘徊许久,想找到一条从西边爬到峰顶的捷径,杂草丛中虽有小径,但见前面怪石林立,只好望而却步,乖乖地迂回到东面爬到峰顶站在峰顶最高的大石上,西望赞皇县城,虽然烟雾迷茫,却也隐见轮廓;山下梯田纵横,一派田家风光山风吹过发际,自然生出万丈豪情忽见一老农,隐没在刚才我们逡巡不前的地方,才一眨眼,居然上到了峰顶我们十分惊奇,上前攀谈,他说他就在怪石林立的地方,找到了上山的捷径他还说,在山上,只要有小路,就能走下去多么朴素的道理呀!细看他衣着朴素,年近六旬,精神矍铄看人家的状态和境界,我辈俗人自叹不如回家的路上,妻子告诉我,那株草叫米布袋我说:“想起来了?”妻子说:“才没呢!问那老农知道的,一看就知道是个本地通,不问他问谁?”是啊,不平凡的山,养育不平凡的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