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
8页教学设计学 科数学年 级六年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教 师王时洲单 位贵州省德江县潮砥镇官宅小学课题名称比例的意义学情分析 1、《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这部分是在学生学习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的知识的深化,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了解国旗的比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4、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材分析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思,形象地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教材是继续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判断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领域不同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1.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2.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多样化教学,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数学的思维能力4.学生在认识比例的过程中,联系列表策略,初步体会数学领域不同内容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促进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教学策略: 1、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答案,课件PPT展示国旗图片,播放国歌声音等文档的使用 2、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比较分析,探究新知(1) 教学书上的例子1、教学比例的意义2、 对比例的感知3.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4.学生自主写比例(二).教学比与比例的联系三.巩固练习,促成有效教学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常常发现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解决新知识常常运用转化的思想,例如,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就运用圆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知识,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是通过转化为长方体来研究。
昨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那么这部分知识又与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呢?1、谈话:(课件出示例题中的两幅图)同学们,老师拍了了一张风景照,现在我把这张照片放大,这是放大前后的两张照片你能用比的有关知识处理以上信息吗?试试看!2、引导、交流照片放大前后长的比是9.6:6.4,宽的比是6:4,两个比化简后都是3:2,它们的比值都是二分之三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板书:9.6:6.4=6:4 (在9.6:6.4,6:4 之间用红笔写上 “=”)比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比还能写成分数的形式,谁能把这个比例换一种形式写出来吗?) = (板书)3、 揭示定义:(板书)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讨论:(出示问题)“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谈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引导:既然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你能很快写出一个比例吗?提问:请大家看黑板(指着左边)这是...(比)(指着右边)这是...(比例)比例与五年级时学的比有什么不同?激趣: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前项和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有四项,这四项也有名字,它们分别叫什么呢?谈话:你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了吗?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
1.化简下面的比36:8 3.2:2 1/4:1/12 2.求下面比的比值 9:3 28.26:9 1/5:2/5引导、交流照片放大前后长的比是9.6:6.4,宽的比是6:4,两个比化简后都是3:2,它们的比值都是二分之三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板书:9.6:6.4=6:4 (在9.6:6.4,6:4 之间用红笔写上 “=”)比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比还能写成分数的形式,谁能把这个比例换一种形式写出来吗?) = (板书)讨论:(出示问题)“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小组交流:第一张照片长和宽的比是6.4:4,第二张照片长和宽的比是9.6:6,把这两个比化简后都是8:5,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6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比相等,因此组成比例 6.4:4=9.6:6或 = 学生小结: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的比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学生尝试交流:你怎么能写这么快,请你介绍一下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先自学1.完成“练一练”2、完成练习九第4题3、完成练习九第5题4、完成练习九第6题5、完成练习九第3题(1、2)完成练习九第3题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但比的后续知识是什么,他不知道。
教师为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把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过去课时背景下),告诉他们将要学习的知识是较大的知识单元的一部分,构建学习数学的知识网络,课开始,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自然的引出比并且复习有关知识,为新授铺垫本课时利用学生原有的比的知识,借助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比例的意义从而明确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改组原有认知结构教学例3,学生有可能写出与教材一致的长与宽的比,有可能写出与例1一样的长与长、宽与宽的比,所以在书上例子的设计中,根据根据本班学生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最近发展区理论调整前后问题先借助放大的两幅图片数据,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入手,很自然地写出放大后的照片与原照片的长的比、宽的比,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主动探索,比较两个比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比例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分别写出放大前后每张照片长与宽的比,能否组成比例丰富对概念的感知同时明确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来判断 最后判断每一幅照片的长与宽的比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通过让自主创造比例,进一步巩固对比例的认识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学生容易混淆,概念的教学时时重视它的内涵与外延,有意渗透后续知识,使所教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构成一个知识网络。
1、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学生都能说出根据两个比且比值或化简比来判断能否组成比例,但一般只会简单叙述,完成“练一练”时让学生板演,然后对照板演加上“因为…所以 …能(不能)...”指导学生叙述注重了对学生思维条理化和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2、设计巩固练习时将教材重组,把习题顺序适当调整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长的比 9.6:6.4 9.6:6.4 = 6:4 或 = 宽的比6.4:4 6.4:4 = 9.6:6 或 =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分层作业设计1.完成“练一练”2、完成练习九第4题3、完成练习九第5题4、完成练习九第6题5、完成练习九第3题(1、2)完成练习九第3题 单位:贵州省德江县潮砥镇官宅小学 姓名: 王时洲 日期:2016年11月23日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高温是指作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2℃及以上时的温度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