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金子.22.docx
3页《金子》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主 题: 励志人物 课 时:二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丰庆路小学 何亚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2)基于写作: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教材分析《金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篇课文,本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获得财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本文以“金子”做题目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它的原始含义,即物质层面“贵重金属”;第二层指精神层面,本文着重后者,是指诚实、勤劳的高尚品质。
3.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初步具备了默读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意,需要训练学习略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3)基于写作:学生乐于表达,分享习作的快乐,需要做到语言规范,情感丰富教学目标l.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3. 了解对比写作方法,发现人物品质,体会“金子”的丰富含义 ,探求“真金”的意义 评价任务1.通过多种读书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关心文中人物命运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3.渗透对比写作方法,体会文章主旨检测目标三的达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词语复习回顾课文3分钟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出示关键词语,开火车读用关键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质疑:彼得的梦想是什么?通过哪两件事实现了梦想完成目标一)1.能把词语读准确,读出词语的画面感2.能用一两句话简介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评价任务一)环节二淘金失败探求原因 16分钟活动一 1. 探究:淘金失败,是不是彼得没有付出努力。
2. 默读第二自然段,那些词句感受到了彼得的努力,拿出笔圈划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简要的写在旁边3. 交流感受,有感情朗读课文完成目标二)1.能默读课文,做简单的批注2.能带着理解读出人物的心情评价任务一、二)活动二 1.质疑:彼得如此努力,为什么没有实现梦想?2.想象:失望的彼得会想些什么?(完成目标二)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失败的原因2.能贴合人物感受交流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出现转机若有所悟5分钟1.彼得在离开前,出现转机,理解关键词语“若有所悟”2.解析“悟”字的偏旁,辅助理解3.联系课文,走进人物彼得悟到了什么?由此看出彼得是个怎样的人?4.利用省略号,延伸所悟完成目标二)1. 能结合字形、联系文本理解词语意思2. 能理解标点符号表达情意的作用评价任务二)环节四辛勤种花方得始终8分钟1.彼得是怎样种花的?2.抓住关键词“全部精力”,进行想象补白3.利用图片,对比土地前后的变化 (完成目标三)能发挥想象进行补白,理解词语意思,突出人物形象评价任务二)环节五对比金子探求真金8分钟1. 通过朗读,体会“不无骄傲”的意思2. 对比由“失望”到“不无骄傲”的情绪变化,体会对比写作,突出重点的作用。
找出文中其他运用对比写法的段落3. 对比两处“金子”,体会真金内涵4. 出示名人名言,分享他们所找到的“真金”1. 能了解对比写法的用处,并在文本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 拓展名人名言,分享自己的感受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 金子 对比 淘金 埋头苦干 (失望) 获得财富 若有所悟 (梦想) 种花 全部精力 (不无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