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藻分类中的应用现状.docx
4页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藻分类中的应用现状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藻分类中的应用现状 摘要:微藻是一类最原始的物种之一,微藻具有结构简单、生长周期快等特点;对于微藻分类和鉴定是关于微藻基础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综述了传统微藻分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详细介绍了微藻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在分子分类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微藻分类现状 1 概述 1.1 传统微藻分类技术简介 微藻是一群小型藻类的总称,微藻细胞微小,结构简单,形态多样,适应性强,整个生物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速度快等特点[1]进入上世纪90年代,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愈发重要在探索海洋生产力的构成、分布与作用,赤潮的监测、预报和治理等方面,藻类的鉴定与分类都是其中的基础内容之一[2] 藻类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等指标进行[3],但这些指标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并且亲缘关系较相近的物种之间在形态等指标上表现的差异很小;同时,微藻个体微小,一般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辨别鉴定,但有些藻类的结构不利于电子显微镜制片;有些藻类种间界定的形态学标准并不清晰,很难完整而正确地揭示一些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以致在某些微藻属、种的分类上造成混乱。
并且这种分类方法分析速度慢、耗时长,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难以满足浮游植物种群动力学观测“量大、连续”的要求 所以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寻找一些新方法弥补它的不足方面并解决上述难题就成为近十几年来微藻分类与鉴定领域研究的新动向 1.2 分子生物学技术介绍 1953年,Watson 和Crick 成功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的空间结构模型,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11014年Mullis建立的PCR技术使分子生物学得到了迅速发展[4]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及实验技术的突破,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等相关学科以后,我们对这些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新的技术、方法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中,使微生物的分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使人们完全能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物物种分化的内在原因和物质基础以及各类生物的分子进化历史,从而引起了微藻分类研究领域中的变革[5] 分子分类方法包括同工酶分析[6]、特异蛋白质分析[7]和以DNA多态性[8]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同工酶和特异蛋白质分析技术通过属、种间不同酶系统的同工酶或某些特异蛋白质的基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藻分类中的应用现状 摘要:微藻是一类最原始的物种之一,微藻具有结构简单、生长周期快等特点;对于微藻分类和鉴定是关于微藻基础研究的内容之一。
本文综述了传统微藻分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详细介绍了微藻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在分子分类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微藻分类现状 1 概述 1.1 传统微藻分类技术简介 微藻是一群小型藻类的总称,微藻细胞微小,结构简单,形态多样,适应性强,整个生物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速度快等特点[1]进入上世纪90年代,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愈发重要在探索海洋生产力的构成、分布与作用,赤潮的监测、预报和治理等方面,藻类的鉴定与分类都是其中的基础内容之一[2] 藻类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等指标进行[3],但这些指标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并且亲缘关系较相近的物种之间在形态等指标上表现的差异很小;同时,微藻个体微小,一般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辨别鉴定,但有些藻类的结构不利于电子显微镜制片;有些藻类种间界定的形态学标准并不清晰,很难完整而正确地揭示一些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以致在某些微藻属、种的分类上造成混乱并且这种分类方法分析速度慢、耗时长,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难以满足浮游植物种群动力学观测“量大、连续”的要求。
所以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寻找一些新方法弥补它的不足方面并解决上述难题就成为近十几年来微藻分类与鉴定领域研究的新动向 1.2 分子生物学技术介绍 1953年,Watson 和Crick 成功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的空间结构模型,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11014年Mullis建立的PCR技术使分子生物学得到了迅速发展[4]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及实验技术的突破,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等相关学科以后,我们对这些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新的技术、方法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中,使微生物的分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使人们完全能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物物种分化的内在原因和物质基础以及各类生物的分子进化历史,从而引起了微藻分类研究领域中的变革[5] 分子分类方法包括同工酶分析[6]、特异蛋白质分析[7]和以DNA多态性[8]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同工酶和特异蛋白质分析技术通过属、种间不同酶系统的同工酶或某些特异蛋白质的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