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连云港河西片区整体发展规划.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xian****812
  • 文档编号:328671861
  • 上传时间:2022-07-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1M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录第一章 总 则 4第二章 发展定位与目标 5第三章 河西片区发展规模 5第四章 河西片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 6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 6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 7第七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7第八章 产业发展规划 8第九章 旅游发展规划 9第十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9第十一章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10第十二章 空间管制规划 10第十三章 分期建设规划 12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机制与管理体制建设 12第十五章 附则 13第十六章 重点片区选择 16第十七章 宋庄 16第十八章 罗阳 18第十九章 浦南 20第二十章 岗埠 22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伴随着连云港市“一体两翼、一心三极”发展战略的实施,河西片区成为衔接城市组团与城乡区域的重要地带,成为未来连云港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加之新的区划调整,浦南、岗埠农场已经纳入市区行政管理,对城市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河西片区将承担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大型基础设施布局、城乡统筹发展等重要任务为明确该片区的发展定位,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矛盾,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与要求,制订《连云港河西片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为该片区的开发建设提供规划依据。

      第二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5)《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6)《连云港临洪河口湿地规划》(7)《赣榆县总体规划》(8)《连云港综合交通规划》(9)《连云港公路网规划》(10)《连云港市电力设施专项规划》(11)《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三条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五个统筹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原则,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注重城乡统筹发展,重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四条 规划任务协调河西片区与“一心三极”中心城区的衔接;控制与协调地方发展需求,整合统筹各类用地布局;明确大型基础设施的综合布局,使其更好的支撑城市发展;进行系统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突显区域特色,塑造蔷薇河、临洪河两岸城市风貌;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寻找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思路第五条 规划范围东至海州湾,蔷薇河、临洪河一线,北至新朱稽河,南至连徐高速公路,西至同三高速、浦南、岗埠边界。

      包括赣榆县城以南,临洪河以西、罗阳、宋庄、浦南、岗埠、张湾北部等区域,约394平方公里第六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2008-2010年为近期,2011-2015年为中期,2016-2020年为远期第二章 发展定位与目标第七条 发展定位位于连云港城市三大发展极核中部的河西地区,拥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扮演其独特的位置1) 生态水绿的滨海湿地河西片区从河到海,集中了河塘、滩涂、稻田等多样水绿生态湿地资源,是城市西北生态廊道和重要屏障,是城市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域2) 休闲旅游的都市田园河西片区拥有多样的生态景观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和水产品,是集观光体验、科考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城市中央湿地公园,是依托水体河道带有丰富参与内容,辐射连云港甚至苏北地区的城市型休闲旅游基地(3) 环境优先的产业园区河西片区利用优越的对外交通条件和自身各镇良好的产业基础,结合现有外向交通输运节点发展对环境污染小的集约型工业和三产中转物流业,其中的生态敏感区严格控制引入产业的类型和容量,做到生态可循环的产业发展要求第八条 发展目标彰显水绿特色——从水绿交织的郊野绿地到亲水赏绿都市生态绿心,实现生态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的完美格局。

      统筹城乡资源——整合城乡资源,逐步将河西融入连云港大都市区建设提升城镇活力——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河西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城镇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将各城镇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田园小镇第三章 河西片区发展规模第九条 人口规模连云港河西片区城镇人口2010年为12万,2020年为28万第十条 建设规模连云港河西片区城镇建设规模2010年为14平方公里,2020年为32平方公里第四章 河西片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第十一条 城镇空间结构 “平行式”轴向发展;“串珠式”组团发展1、搭建生态框架,分散式组团发展基于生态空间划分与现状条件的分析,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区的开发,沿河道、主要交通设施建立防护林带,保护保留原有生态湿地,搭建整体生态框架,各镇以分散式的组团发展,镶嵌在整个绿色环境中2、形成产业、生活、旅游三大平行轴线依托区内主要交通干道形成沿204国道的产业发展轴;以原有城镇建设为基础,形成居住配套发展轴;以临红河、蔷薇河滨河景观带形成绿色旅游发展轴,在区内形成东西平行发展的产业、生活、旅游三大轴线以三大平行轴线串联各乡镇的功能组团,形成“串珠式”空间布局第十二条 用地布局利用交通优势条件,整合优势资源,将宋庄镇、罗阳镇的空间发展中心向西沿规划204国道进行布局,依托204国道及同三高速交通输运节点进行产业空间布局。

      两镇的东侧生态敏感区域将限制建设用地的拓展,保持生态水绿特质原东海县所辖的浦南镇及岗埠农场现以还为中心城区新浦区,其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和发展方向将发生重大调整浦南镇的生活配套功能向东不断靠拢,与新浦沈圩片区进行对接整合,而产业生产功能则向西继续推进,与岗埠农场产业用地进行整合对接岗埠农场原规划的产业发展组团,调整到农场东部,沿陇海线东向推进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规划河西片区的规划总用地为394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32.11平方公里,大约占总用地的8%规划方案本着对河西片区的水绿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保护和控制的原则,优先发展已成规模的城镇和有条件发展产业的用地;保留原有大面积的农田,以现代化农业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业表5-1:用地汇总表用地汇总表建设总用地  用地代码名称面积 比例 (公顷)(%)R1一类居住用地291.39.07 R2二类居住用地571.717.80 RC商住用地9.860.31 C1市属办公用地47.811.49 C2商业设施用地289.19.00 C3文化娱乐用地 23.830.74 C5医疗卫生用地29.320.91 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63.141.97 T1铁路用地68.92.15 S1道路广场用地450.714.04 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18.060.56 U2交通设施用地7.350.23 G1公共绿地53216.57 M2二类工业用地644.220.06 W3物流用地164.15.11 总 计3211100.00  G2防护绿地3212.66 E水域及其他用地32976.05规划区总用地 39400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第十四条 综合交通发展策略1. “衔接东岸”策略 1)联系东西的五个主要交通通廊:连临高速、 327国道、310国道和323省道、242省道。

      2)宋庄打通通港路与242省道相接;罗阳的罗东公路向东延伸与市区新东方大道对接;浦南疏通郁州北路与东岸市区对接岗埠依托323省道与市区对接2. “贯通南北”策略1)南北向以同三高速和204国道作为主要的过境交通廊道2)串联南北的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以204国道旧线对接赣榆的青罗公路;沿通榆运河疏通沿河道路,贯穿至浦南,并跨河与市区对接3. “依托枢纽”策略同三高速作为贯穿河西南北的过境道路,可考虑在河西片区多设置一、二个出入口连临高速在罗东公路上设置出入口,服务于罗阳和宋庄,为罗阳和宋庄的生态旅游业提供便捷的交通联系第十五条 便捷宜人的交通组织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河西占据着连云港对外交通的重要战略区位,拥有铁路、高速公路、内河水运和国道等重要区域交通设施资源,但彼此自成系统,独立性较大规划有效沟通这些各不相同的内外交通联系设施,形成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增强片区与外部交通的便捷联系相对独立的组团型内部交通网络:建立完善的支路网体系,满足组团内部交通的完整性步行交通强调亲水性和可达性: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采用鱼骨交错式布置,安全、高效,互不干扰强调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快速转换:建立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快速通道,尤其是本区域与机场、港口、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码头的联系。

      第十六条 滨水交通的特色化处理滨水交通组织注重景观性和步行性,通过特殊的岸线处理和道路断面划分,拉近人与自然水体的距离1. 硬质水岸滨水交通组织拥有良好的近距离亲水性,明确的水岸边缘界定,大量的人流容纳性等特点,主要的硬质泊岸分布在城镇中心游船码头区及城市水岸广场等人流活动密集地区 2. 软质水岸滨水交通组织拥有丰富多样的形式,良好的生态性能适用于河西大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湿地、城市公园等自然景观风貌、空间较宽阔的地带 第七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第十七条 生态保护策略: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原则1. 生态优先:划分生态保护区,恢复和培育已受损的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管制区分为四个层次:完全保护区、控制保护区、协调保护区、优先发展区对每个区域由绿线划分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开发要求2. 生态融入:在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形成水、绿、城融为一体的河西城镇特色3. 生态安全: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通过分析场地生态敏感区域和重要的水平生态过程,并加以保护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享受生态系统的自然服务,同时取得开发的经济效益,使开发与保护相互和谐、相互平衡第十八条 生态分区保护:分区依据:规划区内主要水资源保护。

      规划区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区内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内大型市政设施保护连云港市总体规划对该区域功能定位规划区内城镇建设发展要求1. 完全保护区: 保持保护区内原有自然状态,禁止一切破坏行为,并禁止新建、扩建和改建人工设施,针对保护区内自然状态有影响的人工设施,应尽快迁出,现今无条件迁移的设施,待条件成熟后迁出,并恢复原有自然状态2. 控制保护区:可建设基本的生态保护设施,限制其它建设行为和破坏行为,尽量保持该区域原有自然环境该区域内的建设容量应控制在容积率小于0.3的范围 3. 协调保护区:协调保护区内可进行部分土地开发,限制对区域内自然生态环破坏作用严重的开发项目与行为建议逐步建设,且严格控制开发强度,鼓励低密度开发,建设容量应控制在容积率小于1.0的范围4. 优先发展区:规划区内提倡发展节能、环保、高效,对城镇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项目限制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对城市未来发展有阻碍作用的项目城镇建设容量应控制在容积率小于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