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7年级下册政治教案模板.docx

28页
  • 卖家[上传人]:1520****498
  • 文档编号:35724480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96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7年级下册政治教案模板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7年级下册政治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7年级下册政治教案1 第四单元 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一、课标解读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 走近法律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了解我们身边的行为规则,掌握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 2、知道公民的生活和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认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第二框 法不可违 1、知道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了解和区分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别 2、掌握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了解刑罚及其种类,正确把握刑法 犯罪和刑罚的关系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1、认清犯罪行为的危害性,把握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2、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积极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第一框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1、认识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 2、了解和区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3、了解和区分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和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框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了解和灵活运用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掌握诉说诉讼的含义、作用及其类型 2、认识依法维权的意义,善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选择题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法律这个规则,其作用的发挥靠( ) A、舆论的力量 B、习惯的力量 C、信念的力量 D、国家强制力 2、2023年5月3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黄胜受贿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胜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表明(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公民的行为准则 C、违法行为必受刑罚处罚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要“告别”这一交通违法行为,每个人应该( )。

      A、学会团结协作 B、积极参与竞争 C、增强守法意识 D、完善交通设施 4、与道德、纪律相比,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 ) A、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D、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5、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 A、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B、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C、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D、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 6、自2023年《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列入犯罪行为以来,我国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这充分说明( ) 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C、违法和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D、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对全体违法人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8、五名无业人员在公共场所散发传单,散布世界末日来临的谣言,制造了社会恐慌。

      2023年12月14日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安分局依法对他们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五名无业人员的行为( ) A、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B、应受到刑罚处罚 C、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D、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9、2023年4月8日,浙江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散布H7N9疫情谣言的柳某等三人给予拘留的处罚柳某等三人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违宪行为 10、刑事违法行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它是( ) A、违反民法的行为 B、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C、违反刑法的行为 D、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11、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 A、严重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 D、违法多样性 12、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属于附加型的是( ) A、管制 B、有期徒刑 C、罚金 D、无期徒刑 1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都要预提同等的法律责任 C、都触犯了我国刑法 D、都具有刑罚当罚性 14、目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家长疏于管教 B、学校没有履行好教育职责 C、辍学 D、自身的法律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 15、我国制定的两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_______和________ A、宪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B、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民法通则 教育法 16、人民法院对于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司法保护 D、社会保护 17、某校几名学生拦路抢劫被抓获,人民法院在审理比案时采取不公开审理方式,并做到寓教于审,审教结合这体现了人民法院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的原则是( ) A、教育为主,批评为辅 B、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C、惩罚为主,批评为辅 D、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18、“自尊自爱做防护,法律武器保平安,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这首歌主要启示未成年人应学会( ) A、不屈不挠 B、选择坦途 C、自我保护 D、控制情绪 三、材料题 1、中学生要李某今年15岁,喜欢上网,一开始他还能管住自己,只是在网上查资料、看新闻,后来迷上了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

      他经常与一些网友见面,还在社会上结识了很多“哥们儿”,常聚集在网吧打游戏从此,他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时常旷课,受到学校多次批评教育后,仍不思悔改为了筹集上网费用,他杰同网友盗窃自行车和变卖,将得到的钱一部分用来上网,另一部分用来赌博要某等人被公安机关拘留多次,到最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逮捕后经法院审理,判处李某有期徒刑2年 (1)李某的行为中,哪些是违反校纪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2)李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李某的经历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2、材料一:2023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从2023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学生每天三元的标准,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材料二:《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于2023年2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确保行车安全;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1)“特别的你”从材料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哪些“特别的爱” (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3、学生刘凯的家人与邻居发生了纠纷:2023年12月的一场大风,刮倒了邻居家的一堵墙,结果将刘凯家的家的几头猪给压死了。

      刘凯的父亲要邻居赔偿损失,哪知邻居说这是天灾人祸,不是他们故意的,拒绝赔偿刘凯的父亲对此没有办法,只好自认倒霉刘凯在学习了法律常识后,劝说父亲去打官司 (1)如果你是刘凯,请你向父亲介绍“打官司” (2)刘凯的父亲如果向法院提起诉讼,他应提起什么诉讼 4、一天,初中生小林在回家路上,看到一歹徒正持刀抢劫他心想:“作为未成年人,要懂得自我保护;同歹徒作斗争是大人的事,与我无关于是,小林悄然离开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林的想法进行辨析 人教版7年级下册政治教案2 正确认识自尊自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尊自信与自卑、自尊自信与自傲自负的区别,懂得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能较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 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生表演、朗读、讨论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辨证分析能力以及通过活动自我教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培养自己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自觉锻炼提高个人的自尊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负 在这一重点中,讲自傲自负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不难,难在如何向学生讲清“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对于自尊自信与虚心的关系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指导学生确切地理解、把握,才能落实于行动 2、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卑自傲有本质的区别 这是本框教学难点之一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自尊自信的理解容易有误会,不能完全理解自尊自信反面的一极是自卑,相对的另一极就是自傲等本框是换了一个角度,从侧面,力图使学生认识对自尊自信的曲解会导致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3、持久的自尊自信,需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这一重点虽然在课文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包含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对于阅历较浅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讨论、事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学会调节心态,从而保持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把握自尊自信的准确含义运用小品表演、讨论、举例等形式,多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2.由于自卑、自傲、忌妒、自负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直观、具体,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 3.对于自尊自信和虚荣忌妒、自卑自傲的本质区别,应注意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来对比、学习。

      启发引导学生真正地把握自尊不是虚荣、自信不能忌妒、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等命题的确切含义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此框的内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过程: 学生小品表演1:值日生与值周生 (情节:值周生午间查卫生,发现某班清洁区内有纸屑,遂找来值日生指出其不足,并准备扣除班级量化管理分几名值日生不同意扣分,围着值周生吵闹不休) 学生分析值日生这种追求表面光荣的心理是 虚荣心 ,自尊自信是首先要求自己做好 学生朗读:法国莫泊桑短片小说《项链》片段感受女主人公为自己极强的虚荣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学生小品表演2:两个同学的对话 甲:期末你能考第一吗 乙:要不是李扬比我多3分,期中我就第一了 甲:也难怪,李扬学习那么认真,笔记都特清楚 乙:你这话倒提醒我了,趁没人,把他笔记本拿走,让他考不好等我考了第一名,我请你吃麦当劳 问:偷拿同学笔记的乙是一种什么心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