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糊工艺、作业指导书.doc
7页一.产品手糊通用部分1. 目的:用毡、玻璃纤维、树脂等材料,依托模具或母模糊制出产品的毛坯或模具2. 材料:300g短切毡、450g短切毡、单丝、0.4纤维布、树脂、促进剂、固化剂、丙酮3. 工具:毛刷、辊子、量筒、小盆、剪子4. 环境要求:室内清洁无尘,目测检测产品表面的照明,通风良好,周围无明火.5. 准备工作:a) 带好口罩、橡胶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b) 依据产品壁厚要求决定毡的糊制层数(气温较高时,300g短切毡浸润胶后,厚度约07mm,450g短切毡浸润胶后,厚度约1mm;气温较低时,300g短切毡浸润胶后,厚度约1mm,450g短切毡浸润胶后,厚度约1.5mm;),将毡按产品尺寸下料备用c) 配制胶液:² 胶液为1,促进剂1%—-—4%,固化剂05%—--4%² 配制胶液:² 先将促进剂放入树脂胶搅拌均匀,促进剂由手糊操作者在库房配制² 再放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固化剂在手糊现场根据使用量配制² 搅拌要求:充分搅拌至颜色一致,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室温15-25°,混合后可操作0.5-1小时² 配比比例视产品尺寸、温度、湿度等酌情掌握.一般温度高时,固化剂含量低一些;产品尺寸大时,固化剂含量低一些;开始糊制时,固化剂含量低一些。
反之,固化剂含量高一些配胶时可小量多次配置² 固化剂、促进剂一定按现场管理要求单独存放² 为避免浪费,配制胶液要少配、勤配.6. 操作过程:a) 胶衣凝胶后(发软而不粘手)即可糊制先在模具上刷一层树脂,然后在死角区(角、棱等)加3~4股已经浸过胶液的单丝,之后开始铺毡第一层毡一定要将胶浸满、浸透、,浸均,用辊子将气泡排除干净如此重复,直到达到厚度要求.b) 糊制圆弧角部位时,应进行减毡处理:总减毡量为60%左右具体情况视厚度而定一般越厚减量越大.同时在各角处要合理开剪,视情况采用搭接、虚接、错位对接法铺毡图解如下:c) 糊制过程中胶液配制时,糊制工具要用丙酮及时清洗干净,并且在下次糊制前将工具上的丙酮清理干净在糊制时,胶液和工具上不得混入丙酮、水等杂物.d) 糊制厚度一般不超过5㎜,如产品厚度超过5㎜时,应分多次糊制.每次糊制前将外层用120#砂布打磨其表面,去掉其所有毛刺和凸起待树脂固化放热完毕后(触摸产品表面不热),开始下一次糊制e) 产品糊制好后,待凝胶但尚未固化时,在产品内表面喷涂一薄层树脂,放置12小时,固化后方可起模善后工作:将工具用丙酮清洗干净,定位摆放.切断电源,关好门窗,方可离岗。
二 模具糊制部分 糊制模具时,除与产品手糊相同操作外,其他需注意遵守的要点如下:1. 胶衣半固化时开始糊制先在模具上刷一层树脂,糊制一层300g短切毡,糊制时必须将毡压实,用辊子排净气泡.待树脂固化后打磨其表面,去掉其所有毛刺然后按照一层300g短切毡,6~7层04纤维布,再糊制一层300g短切毡,6~7层0.4纤维布,糊制总厚度在7—8mm固化时间:常温下3-5天,40-50ºC下24小时以上后起模3 起模:胶锤必须用布包裹,以免对产品表面污染启撬产品时,必须避免损坏模具的表面.脱膜后的产品放置有产品架,必须放置在产品架上,若放置其它地方,不可损伤外表面4.、模具糊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三层法:用毡自然边对实自然阴角,连续三层;胶衣厚度不超02㎜;此处含胶量越少越好,但不许有白丝,用白丝将胶挤出剩余的胶量即可.如下图所示: ※产品凹线所对应模具处的处理:可将玻璃钢预制成条,在母模糊制一层毡未固化时压实在母模上为防止预制条弹出,可用小重物压实固化后取下.如下图所示: ※产品表面有沉头造成内表面凸起的处理方法:先制好凹模,待产品糊制好后未固化时,将凹模内预加同等材料,然后按其位置扣在凸起上压实,使其自然固化.如下图所示: ※产品为阳角处模具糊制处理:糊制模具不可用单丝,将毡撕出虚边,糊制2—3层形成圆弧过渡后再进行糊制。
如下图所示: ※母模为阳角时模具糊制应减毡,总减毡量为60%左右,具体情况视厚度而定.图解如下:三.模具修补模具在使用中的修补:1对局部破坏处,沿拔模方向打磨,顺向糊制.如下图所示: 2.对于拔模方向垂直,同时面积又较大的模具破坏处的处理方法: 先将丝泥堵好,至接近拔模方向的一边;再将垂直处糊好,磨平抛光即可;拔模方向处应喷些胶衣后抛光为佳如下图所示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












